农业农村局植保工作要点

全区植保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区“三农”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围绕“重大病虫和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农药减量增效、农药使用监管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组织开展工作,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力争全年粮食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经济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3%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8%以上,农药使用量比2020年减少2%以上。

一、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警

全区要在做好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纹枯病等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蔬菜、果树等作物主要病虫害监测,尤其是做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监测数据要及时通过“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治信息调度平台”和“全国植物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填报,要按各实施方案要求不迟报、不漏报,全面提升我区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发生动态,做好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及时发布病情情报,指导科学防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现代媒体提高病虫信息覆盖面和入户率。全年发布病虫情报12期以上。

二、强化重大病虫防控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关键环节,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抓早抓小,治早治小治了,要充分发挥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优势,提高减药控害和应急防控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1.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阻击战。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主动作为,早组织早部署,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工作,严格落实虫情信息周报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采取“强化监测,应急处置,综合防治”的防控策略,坚持抓早抓小,务必在草地贪夜蛾入侵初期和小面积发生时及时处置,大力推行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确保防控工作不漏丘块,不留死角,实现应急防控全覆盖,切实保障防治时效和质量。全年草地贪夜蛾防治处置率达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2.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的要求,要充分认识红火蚁疫情的危害性和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务必增强疫情防控的紧迫感、责任感,强化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坚持上下联动,群策群力,联防联控,确保防控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加强疫情监测,掌握发生动态。各地应定期组织本辖区内的红火蚁疫情监测与调查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动态。发现疑似疫情立即通报当地农业植物检疫机构进行疫情确认。确认为红火蚁的,要及时、全面摸清疫情发生范围、面积,并按应急预案规定程序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疫情,否则,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已发生区要加强对发生红火蚁的疫情监测,做好疫情防控的补防补漏和药效定期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开展科学防控。要根据当地红火蚁发生实际情况,参照《市区红火蚁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和《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程》(农业行业标准ny/t245-2013),科学制定本区域的防控工作与技术方案,指导督促疫情发生地的村居或经营单位开展防控。可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购药、统一防治的方式或是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开展红火蚁专业化防治的防控模式,有效遏制红火蚁扩散蔓延为害态势。四是加强宣传培训,营造群防群治氛围。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专栏、张贴挂图、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红火蚁识别、防治与被红火蚁蛰咬后救治的知识,让公众正确认识红火蚁,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引导相关单位和广大群众配合做好红火蚁疫情调查与检疫工作。宣传过程中应以正面宣传为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三、推进农药减量增效

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工作,推广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治技术及新型植保高效药械,从而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提高防效。全面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大幅减少高剧毒农药使用占比。力争2021年全区农药使用量比2020年减少2%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9万亩次以上(西天尾镇0.82万亩次,黄石镇4.91万亩次、新度镇1.493万亩次、北高镇1.367万亩次、拱辰街道0.41万亩次),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3%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广达29万亩次以上(西天尾镇2.725万亩次,黄石镇12.634万亩次、新度镇8.47万亩次、北高镇3.346万亩次、拱辰街道1.723万亩次、镇海街道0.102万亩次),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8%以上。

四、加强农药使用监管

1.强化用药指导。大力开展禁限用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安全用药间隔期、对人对动植物敏感药剂等宣传培训,加强科学施药技术指导与普及,提高农民科学选药、精准用药、安全用药水平。

2.严格用药检查。配合定期对粮、油、果、菜、茶等种植业生产经营主体用药情况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督促指导农药使用者规范科学使用农药。

五、全面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

按照“政府引导、属地管理、部门配合、财政支持、企业动作、农户参与”的原则,依托农业种植大户、农药经营店、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等,逐步建立“各回收网点回收、回收企业集中贮存运输、有资质单位规范处置”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要充分认识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危害,强化组织领导,做好内部协调与配合,上下联动,有序推进,有效运行。二是全面宣传普及,强化公众参与。组织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宣传工作,通过拉横幅、刷标语、出动宣传车、印制宣传挂图等方式,重点向本辖区农药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和农业生产主体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农药包装废弃物危害及具体的回收办法,提高公众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担负相关责任,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把“随意废弃”的不良行为转变为“主动配合”的行动自觉。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要依法加强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日常监督与管理,抓住农药经营这个关键环节,要求农药经营门店做好农药销售和包装物回收两本台账,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监督检查和现场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红黑榜”等级考评机制,对于包装物回收数量不足销售数量1/3的农药经营门市,将列入黑名单加大督查,并作为农药经营许可证办理的限制条件。要依法查处一批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典型违法案件,切实增强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