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减灾救灾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减灾救灾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同时救灾工作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救灾工作是民政部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县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减灾救灾综合防御能力建设,使救灾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我们民政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东部,东经106°50′—107°10′,北纬35°1′—35°25′之间。东靠泾川、灵台两县,西与华亭县接壤,北连崆峒区,南与陕西省陇县毗邻。地形属黄土高原丘岭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085—1728米。关山支脉—唐帽山、老爷山屹立于县境西端,为天然次生林覆盖,形成绿色屏障。泾河的主要支流芮河、黑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气候属暖温、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冬春寒冷干燥,夏秋温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0.7摄氏度,日照2296小时,降雨量400—500毫米,无霜期190天左右。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旱灾、雹灾、洪涝、霜冻、病虫等。旱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机率高、危害大的有春旱、初夏旱、伏旱、秋旱,也有伏、秋连旱的大旱年份。春旱的发生将会使冬小麦生长受阻或死亡,春作物缺苗或无法播种。初夏旱范围广、强度大,灾情明显,主要危害复种和大秋作物生长。雹灾每年多次发生,虽时间不长,面积不大,但往往是毁灭性的灾害。洪涝灾害多由暴雨成灾,出现于7至9月,持续时间短,降水强度大,往往造成洪水灾害。霜冻成灾多在春末、初秋,春末期危害较重,春寒低温会造成冬小麦返青慢、死苗、春作物不能发芽、种子霉烂等。病虫害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民政部门以对党和人民政府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救灾救济工作作为民政工作的中心任务,牢固树立以防为主、科学应对的思想理念,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队伍,从健全救灾体系、加强设施建设、开展减灾宣传等方面入手,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得到提升,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取得的了明显成效:

  1、加强领导,防灾减灾组织网络基本形成。为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保障能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政府名义出台了《xx县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研究制定了《xx县综合防灾减灾责任追究办法》,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民政、水务、农业等30个县直部门和单位协同参与的减灾委员会。应急网络不断完善,县、乡镇街街两级分别成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各乡镇设立灾害信息员,协助做好防灾巡查、信息收集、疏散安置等工作,夯实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

  2、落实责任,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处置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不断提升,应急队伍得到了锻炼,工作成效明显。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协作机制,分期组织应急救援联合训练和演练。随着全县应急联动机制和应急救援现场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县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特别是在应对处置 08年地震灾害和10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中,充分体现了 “指挥灵敏、处置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抗灾减灾能力,有效地将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3、防范未然,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不断完善。我县的应急基础设施基本能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配置,有相应的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一是做好自然灾害期间应急救援,防止出现抗灾物资不能及时调配的情况发生,县民政局投入了必要的人力物力,在救灾仓库储备了相应数量的救灾帐篷、救灾衣物、救灾棉被等应急物资用于保障。同时,与县域内的大型购物超市签订了救灾应急物资调度预案,随时调拨方便面、矿泉水、米面油等生活必备物资,确保受灾群众的日常生活。二是抓好避难场所建设。按照“防火灾、防洪涝、防地震”的要求,协调有关部门整合社区、学校、广场等公共资源,设置灾民集中安置点,保证灾民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住处。

  4、强化宣传,增加居民防范自救能力。一是开展防灾宣传。结合国家“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采取发放宣传手册、设立宣传专栏等形式,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二是开展救灾演练。采取政府组织、单位配合、居民参与的方式,每年定期鸣响灾害警报,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减灾救灾实战能力。三是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结合xx县自然灾害特点和社区工作实际,先后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认为,我们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做的工作是大量的,取得的成绩是显见的。但是,由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复杂性、长期性,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随着自然环境不断变化,各类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增多,民政部门在应急和处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综合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县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都成立了抗灾减灾的应急组织,但在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又缺乏高效统一的指挥体系和协调机制的情况下,要真正做到科学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事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加强的问题。目前,各部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工作机制都存在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全县层面看,部门间协调统一的组织指挥系统和应急能力相对较弱,包括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的指挥系统、技术服务保障系统都相对缺乏,应急事件处置中的资源、信息共享机制也相对较为薄弱。

  2、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有待提高。防灾减灾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事关每个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及应急能力是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我县居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公众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和应急常识相对缺乏。部分村民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常识十分缺乏,甚至还在滑坡体附近地带违章搭建。全县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致使我县社会各界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 

  3、救灾资金投入不足,救灾工作缺乏经费保障。救灾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主要以地方政府为主。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地方财力限制,救灾资金投入还是以中央为主,地方安排救灾资金数额较小,从全国情况看,地方依赖中央,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使灾民救济面大为缩小,只限于重灾区的重灾户,其次是五保户、优抚对象,而且项目少、数额少。实施救灾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无支付渠道。

  4、救灾物资储备不足。目前我县新建的救灾物资储备库还没有投入使用,在临时性的物资库中只有少量的救灾帐篷和衣被,当有大的突发性灾害发生时,极易出现救灾物资短缺,难以满足临时之需。在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缺乏救灾帐篷,就得临时向市局、省厅申请调拨,使救灾物资很难及时运往灾区。

  5、灾害数据核实困难,灾情评估没有统一标准。灾情统计数据是救灾、资金分配的主要依据。灾情统计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资金分配的准确性和政策落实的有效性。但实际工作中,没有一套科学、客观、完整的灾害评估系统,灾情数据的采集主要是依靠人工实地查看,灾情数据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受灾的具体情况,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

  四、建议和意见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随时有各种灾害发生,我们必须承认现实,面对现实,与灾害共存,同灾害抗争,既要防灾于未然,又要救灾于及时,采取积极措施和有效办法,努力将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通过救灾工作实践,积极探索救灾工作新途径,开拓性地开展救灾工作。

  1、要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作为落实“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理念的根本要求,做到防灾减灾工作常抓不懈。要着力于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完善防灾减灾组织结构和应急网络,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提高政府防灾减灾能力和驾驭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要加大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公众参与防灾减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建议县政府要加强科普宣传强化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要制定全县防灾减灾科普规划,设立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并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我县社会各界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协调县国土资源、农业、消防、建设、教育、卫生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活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

  2、要进一步完善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和应急工作机制。防灾减灾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各个领域并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通力合作。因此,建立一个综合统一的组织指挥体系十分重要,建议县政府在现有组织构架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统一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县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负责综合预案制订、专业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预警、应急处置、科普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负责研究不同类型自然灾害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措施的综合效用。同时,在整合各类应急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全县统一高效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联动机制,包括综合协调机制、灾情信息共享机制、应急资源共享机制等,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最有效地加强防灾减灾力量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

  3、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队伍建设是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在现有基础上,整合各职能部门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县、乡镇(街道)和村社街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应急队伍、应急专家队伍和信息员(值班员)队伍、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基层应急队伍等应急队伍资源,通过各类培训、应急演练等途径,不断提高抢险抢修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反应迅速、机动灵活、装备精良、业务过硬的灾害应急网络,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处置快速、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确保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我县及重点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群众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要组织中小学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校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根据我县多发易发灾害风险,针对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保障、医疗防疫等重点环节,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广泛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活动,切实增强社会各界对预案掌握和运用能力。

   4、要进一步加强灾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由于新区建设和城市形象的需要,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部署上相对侧重于城市建设,相应的在城市管理特别是精细化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物力则相对较弱。目前,城市河道和地下管网淤积现象日益显现,城市管理和城市维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建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特别要加强河道和地下管网的管理和维护,针对河道及部分管网积淤障碍,要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实施清淤作业。要加强排灌站建设和管理,着力增强我县雨水外排能力。进一步完善水文资源监测预警体系,推进防洪防汛体系建设,提高防洪抗灾应急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