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干部事迹材料大全7篇

【篇一】

号脉,听诊,绑臂带,量血压……8日,在建阳区莒口镇焦岚村卫生所里,两鬓斑白、面庞清瘦的xx正在为村里的老人看病:“血压150,有点高了,可要注意了!”虽已年至耄耋,但xx的语音依然有力。

今年77岁的xx,是焦岚当地的乡村医生,自197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的双脚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四十余载寒来暑往,他用风雨不变的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的肝胆独行,数十年如一日的小医大爱。

据xx回忆,上世纪70年代的焦岚村尚未通公路,坡高路陡,茅草丛生,交通极其不便,村子里没有一个医生。村里的人一旦有个头疼脑热,就得骑自行车或步行至8公里远的镇上就医,就医条件十分艰苦。

焦岚村里亟需一名医生。当时身为生产队队长的xx,毅然放弃体面的收入,报名参加市卫生院举办的统一村医培训,下定决心要做乡亲们健康的“守门人”。

“以前未进过正规医学院校,我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坚持自学、研究、不懈努力。”在医疗实践中,xx深知,仅靠在卫生院培训所学的那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升自我,他常在闲暇时购买医学书籍自学,遇到难题时,他就跑到镇上的医院向医生请教。

“以前村里没有医生,我们生了病一般都是拖,实在坚持不了才到镇上的医院治疗,自从老俞来了,大伙儿就医方便多了。”70岁的村民张大爷说,村医xx的到来,着实让乡亲们感到高兴。

樟布、茶布下、翁山…在卫生所工作的40多年间,xx时刻保持“全天候”状态,从未出现一起医疗事故,看了无数的病人,足迹踏遍了周围十几个村落,为需要帮助的乡亲们送医送药、缓解病痛。

上世纪90年代,不少村医选择了报酬更多的个体行医,而xx仍然坚守在村里的卫生所,实行统一进药、核算,扣除药品成本费用,不多收一分钱。问其原因,xx笑着说:“人活着不能光追求物质享受,医德比医术重要,我就寻思着如何让他们花少钱,治好病。”

“这么多年了,俞医生看病从来不多收我们一分钱,从前路不好走,出诊再难他也没有怨言。”今年69岁的村民熊桂花情动于衷。

熊桂花说,从前山乡里的小路多为泥土,崎岖不平。而xx却克服这些困难,随叫随到。“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只能靠双脚走街串巷,上山下坡,一走就需花费至少两个小时。”他回忆说,有时夜晚出诊遇上雨雪天,他便左手握着自行车把头,右手撑着雨伞,嘴里咬着手电筒,“全副武装”。坡陡路滑,脚下一个不留神,摔跤、滑倒是常有的事儿。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成了他的常态。

“虽然是在村里工作,但我们的‘活儿’一点儿不比城里医院的医生轻松,门诊诊治、外出问诊,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只要病人吱声,我就马上背上医药箱出发。”xx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从被窝里爬起来赶去给村民治病送药,也记不清在病人的床榻前度过多少个夜晚,虽然辛苦,但能为乡亲带来健康,他觉得值。

“要善始善终,在一天干一天,当好一辈子的乡村医生。”而今已年届古稀的xx,仍旧坚守在岗位上,他说,往后余生,依然会继续守护全村人的健康。

【篇二】

时至今日,xx难得的闲暇都会不时出现在xx市区的北二环路。这里高楼鳞次栉比,路上车水马龙,两旁商贾云集,显示着一条新路的旺盛与繁华,他曾几次专门带女儿走过这里,指着某一处骄傲地告诉她,那里有爸爸怎样地辛劳与付出,女儿说那应该叫“爸爸路”。女儿口中的“爸爸路”在当时的xx郊区段共涉及个人和单位64户,拆迁面积1.35万余平方米,这项工作是当年郊区的城建重点项目,从入户商谈,到会诊研判,xx没有一一道来,他只是眼眶发红,好半天嘴里挤出一个字“难”。

后来才发现,彼时的难远非最难。区划调整前的郊区是xx市城中村改造的主战场之一,当时的任务是从2017年起用3年时间完成15个村的城中村改造,涉改村村域面积总计32971.36亩,村庄占地面积11553.8亩,总户数9317户,总人口32611人,改造资金共计xx亿元。面对片瓦未拆,寸步未行的城中村改造现状,xx的身上有紧张更有压力。

没有熟悉业务的时间,走进城改办的第一天,xx就开始了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下乡调研、赴省融资、争取支持……没有时间,就挤出时间,业务不熟,就跟大家一起学政策、学规定。融资是个难题,城中村改造工作全看这一步的实施,xx清楚地看到关键所在,怎么融资?找谁融资?政策是啥?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只有自己走出去,自己去摸索。

经过不懈努力,半年时间郊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已融资xx亿元!这是省农发行单笔贷款最高额度。后来启动了米家庄村、湛上村、小神村、梁家庄村4村城中村改造工作。短短5个月,城改村整村拆除基本完成,小神村一期用10天时间完成全村96%的签订协议任务,梁家庄村仅用4天时间完成全村98%的签订协议任务,创下xx全市的纪录。4村累计拆除房屋1131处,拆除面积33.9万平方米,提供了用地保障。到2018年10月,郊区城改项目共融资xx亿元,成功引进恒大集团、碧桂园集团合作城改项目。

“拆迁奖励是为了让群众多获利,激发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真正想拆迁,让群众真正从城中村改造中获得幸福生活。”这是xx坚持的理念,也是他一以贯之的践行准则,湛上村签订拆迁协议时,xx与城改办的工作人员一起不分昼夜进村入户进行宣传,他曾深夜为40多名群众宣传拆迁政策,这一说就到凌晨3时许,在几个小时的沟通中,群众从不理解到理解,最后换来了称赞。

坦诚地说,能把城改工作做得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确很难,但两年多里,xx用行动做到最大程度的统一。

【篇三】

青青山坡,漫山野花,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里,张峰水库一干渠郑庄至芹池供水工程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抓紧施工作业,一派紧张又繁忙的景象。“目前,9条隧洞开挖支护、8座渡槽、倒虹、箱涵、末端蓄水池全部完工,隧洞衬砌剩余2208米……”3月26日,刚查看了施工现场的xx满脸汗水,振奋地说道:“大家再加把劲儿,争取7月底建成通水。”

“我们县十年九旱,缺水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一大瓶颈。”当了近20年的水利人,阳城县的水利工作在xx心中早已有了深深的烙印。“‘引沁入阳’是全县人民多年来的渴望和梦想,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到2015年,才真正迎来了张峰水库一干渠工程的开工建设。”xx告诉记者,张峰水库一干渠郑庄至芹池供水工程全长18.86公里,2015年1月正式开工后,受线长面广、协调困难、地质复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未达到预期的工程进度。

“正是这个原因,我接受了组织委派,担任了工程项目部负责人。”2015年10月,阳城县果断决定调整工程管理机制,由县水务局指派专人专抓此项工程建设。

走在建设工地上,xx对每一处施工重点都了然于心,对每一处施工难点都倍加重视。

“临危受命的工作,不好干吧?”记者问道。“工程协调和施工都不简单!”xx点点头,“可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既然组织信任咱,咱就得干,还得干好喽!”

刚接手时,为了让大家集中精力工作,xx决定将工程项目部由县城搬迁至靠近工程一线的寺头乡,同时在沁水县郑庄镇成立了分部,“虽然这样离家远,但是到工地就近了,大家吃住都在工地,晚上和清早也能第一时间和村干部坐在一起协商事情。”xx告诉记者,同时,他们还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明确了项目协调部、技术部、安全部等部门及阳城、沁水相关工地具体人员责任,坚持干事靠制度,对事不对人。

“修建这个工程,就是三个字:不容易!”xx说,张峰水库一干渠工程横跨阳城、沁水两县,一方面工程线长面广,18.86公里的线路中光隧洞就有9条,占到线路全长的81%。隧洞断面小、地质条件差,同时开工14个爆破掘进作业面对工程技术、进度、安全管理均提出极高要求;另一方面工程协调涉及乡镇、部门多,任务重、难度大。

“你看,工程需要穿越s331省道、高沁高速、侯月铁路、沁河、煤层气井及输气管道,不仅施工难度大,协调任务更是让人头疼。”指着施工图纸,xx说,为了做好协调工作,他在xx铁路局、侯北铁路支局往返数十次进行沟通,才拿下了xx铁路局的批复。

“像在8#隧洞施工中,隧洞需从村庄底部穿过,最薄的岩层厚度不足10米,我们和爆破技术人员连夜研究对策,采取注浆封堵裂缝、改变炮眼布置、将原来两米一进尺循环变为短进尺、少药量的爆破办法,已成功穿越了3处村民住宅……”

“对于工程中因爆破施工影响房屋、水源、道路、休息等而阻拦施工的不理解,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施工中,经常是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紧跟着就来。xx总是带领大家连夜研究对策方案,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推动了工程快速建设。“这18公里的工程,是情系两代阳城人的梦想,只有把工程做好,才对得起全县父老乡亲的期盼,我们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xx说。

【篇四】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在阳光下整齐地做着课间操。xx拿着资料匆忙走进一间教师办公室,她身着制服,佩戴法徽,脸上流露着丝毫不敢怠慢的神情。

“宝贝别怕,你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阿姨一定满足你的要求。”也许是出于母亲的本能,xx见到小刚后,心疼地一手拉着孩子,一手环抱着孩子的肩膀,试图给小刚温暖和安全感。

11岁的小刚是洪洞县县城人,父母因感情破裂离婚,双方在孩子抚养权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协议,因此,闹上了法庭。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几天前,xx就联系好了校方,想通过与小刚交谈,完成这件变更抚养关系的纠纷案,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意愿。

最终,在xx的耐心劝说和调解下,孩子父母双方协商成功,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听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后,我就找孩子的父母耐心地做工作,把孩子的抚养问题和平解决,而不是等到法院的一纸判决。”

像这样因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闹上法庭的案件,xx每年要接办200多起。

1991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xx来到洪洞县法院工作。20多年间,这个法律专业的“门外汉”凭着自己的钻研劲儿一步步成长,并且在2008年通过公开竞聘,从普通审判员直接竞聘为立案庭庭长。

2013年,很多人在新一轮人事调整中要求更进一步时,xx作出一个“反其道而行”的决定——自告奋勇主动要求到基层法庭。

到了甘亭法庭,xx每天都闲不下来,3年的时间,她带着团队跑遍了甘亭镇下辖的3个乡镇,91个行政村,东西跨度100多公里辖区的角角落落。

在甘亭法庭书记员马俊刚看来,xx就是一个爱给自己“找事”的人:“她时常奔波于基层调查事实真相,还将庭开到了当事人家门口。”

xx说:“基层法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案值十万元以上的案件都很少,断的是小案子,管的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关乎着邻里和谐、社会稳定,只有到了现场,当面掰扯清楚,当事人才会心服口服,达到案结事了,事了人和。”

甘亭法庭案多人少,对于一般有家庭的中年女法官来说,维持好现状就非常不易了,但xx愣是将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并不断探索创新办案方法。

在民事案件中,尤其是借贷案件调解中,为了尽快结案,在法庭的主持下,当事双方往往在最终还款或赔偿金额上作出让步。即便如此,另一方仍不主动履行。申请强制执行时,执行机关往往按照调解书上的最低标准予以执行,使当事人蒙受损失,也使拒不执行人有机可乘。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2015年起,xx开始在甘亭法庭尝试“附判决主文”的调解书,即在民事案件调解中,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将案件如果宣判而产生的判决结果引入调解书中,重点明确如不履行协议可能面临的结果,避免对方“哑巴吃黄连”。

这一举措试行一年半以来,甘亭法庭办理的760余起案件中,只有23起进入执行程序,其余均得到主动履行。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xx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总结出“亲情感化、降温处理、换位思考”等多种办案方法,努力用责任担当和公正的裁判,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和满意。

在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的26年来,xx公正办理“家长里短”类的民事案件3000多件,案件结案率达到98%,家事案件调撤率达到80%,主动履行率达到95%。同时,她还带领法庭干警走进辖区企业、学校、乡镇开展普法宣传,推动普法常态化。

凭借卓越过硬的工作能力,xx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省、市级人民法院、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优秀法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最具有影响力人物、荣记个人二等功。

【篇五】

万里追凶、连环抢劫、爆炸威胁……一组组惊险画面被眼前这位49岁的“老刑警”娓娓道来时,是那么的轻描淡写。

作为河津市公安局刑警大队队长,有着26年警察生涯的卫惠权,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儒雅平和,总是面带微笑,虽然慈眉善目,但一个眼神便会让人感到不怒自威,他说起话来不快不慢,但每一句都果敢而坚定。

“刑警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尖刀’‘拳头’,惩凶除恶才能兑现当初的承诺。”卫惠权从警以来的9000多个日夜,多少次危机四伏,多少次生死一瞬,他的记忆里早已换算成一组组数字:破获各类案件2300余起,破命案135起,抓获各类逃犯538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500余万元。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自1993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起,寻访、摸排、伏击、审讯、追踪便成了卫惠权的日常,为抓住案发后72小时“破案黄金期”,三天三夜不合眼,星夜兼程,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侦查破案过程艰辛,但我喜欢破案后群众信任的眼神带来的满满的成就感。”看着窗外,卫惠权对案件信手拈来。

那是2016年的夏天,河津连续发生两起入室抢劫案。连续入室作案,造成市民恐慌,卫惠权着急上火,他带领民警昼夜排查,很快,锁定了曾在阳泉、临猗两地作案的一名犯罪嫌疑人。为了早日将其抓获,卫惠权带领侦查员对汾河沿岸河津段所有可以藏身的野外场所进行地毯式搜索,最大范围挤压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并成功发现犯罪嫌疑人在逃窜时隐藏的作案工具。

16个日日夜夜,卫惠权寝食难安,终于在中秋节前一天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这名“六进宫”的犯罪嫌疑人服刑31年,具有一定的反审讯、反改造经验,拒不交代真实身份和犯罪行为。为了寻找切入点,卫惠权奔赴山西永济、河南商丘等地,对其30年前的狱友进行探访调查,了解其社会交往关系、生活习性及性格特征等。经过26天的不间断努力,该犯罪嫌疑人终于如实交代了其在河津实施的两起重大抢劫案件的犯罪事实。

多年来,嫉恶如仇,善打硬仗,敢干敢拼的卫惠权屡破大案,曾七次荣获运城市公安局“优秀侦查员”称号,2013年荣获“运城市劳动模范”,2015年被山西省公安厅荣记“二等功”,2016年荣获山西省委“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在这众多荣耀的背后,刻着的却是一道孤独。工作中风生水起的卫惠权,对于家庭,他显得有些像个外人。十天半个月不回家已是司空见惯,去哪儿,干什么,什么时候回,卫惠权不说,家人也不问,成了一种相互关爱的默契。“我不说,怕她担心,她不问,怕我着急。”问起何时才能弥补多年来对家庭缺失的关爱,卫惠权刚毅的眼神里闪过一丝亮光,他抬起头,挤了挤眼睛说:“再等等吧,我现在属于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篇六】

70年足音铿锵,70年风雨兼程。我们将迎来新中国70华诞。回首遥望,一代又一代xx儿女为建设强大的祖国矢志不渝,为追求美好的生活不懈奋斗。他们或贡献突出,或默默坚守,或辛勤耕作,或无私奉献……在他们身上,无不展现出浓烈的爱国情怀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本报从今日起开设“爱国情、奋斗者”专栏,真实反映xx大地不同历史时期先进典型的家国情怀,娓娓讲述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奔跑的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凝聚爱国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全省人民为山西振兴崛起砥砺奋进、勇攀高峰。

“小宋,我们村的布艺产品在xx贾家庄卖得怎么样?”“小贾,你们工艺美术馆要的50件布艺产品昨天晚上已经发货,注意查收啊!”……3月10日,正值周末,记者见到了临县寨则坪村原第一书记xx,而她依然在为村里的事忙碌着。

“虽然把扶贫接力棒交给了其他同事,但寨则坪村仍是我最牵挂的地方。”距离xx离开“第一书记”的工作岗位已经一月有余,但为寨则坪村忙碌奔走似乎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常态。她边说边拿出一摞资料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我和新任第一书记王振华为寨则坪村申报山西省扶贫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准备的资料。”xx说,她希望在自己离任的最后期限内,为寨则坪村做点有意义的事。

xx,孝义市美术馆副馆长。2016年11月29日,积极响应关于精准扶贫的号召,从孝义市美术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进了临县碛口镇寨则坪村的村委大院。

“上任伊始,我就告诫自己,面对扶贫工作,一定要下‘绣花’之功。”进村第一天,xx思索的首要问题就是“寨则坪村为什么会贫困?怎样让乡亲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富起来?”面对陌生的环境,她发现自己满腔的热情无处施展。之后,她硬是凭着一股韧劲,用3个月的时间让自己成为寨则坪村的一员。3个月,她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与群众“拉家常”,成了她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她自己说:“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一定要倾注满满的真心。”

两年多的驻村扶贫生活,对于xx来说,充实而忙碌。培训老年人练习书法,为全村村民免费检查眼睛,召集村里妇女开设缝纫技能培训,为村里的学生送去600册图书、各类文具和玩具,申请到82万元灌溉工程款,利用网络平台建起爱心商店,帮助村里销售2.5万公斤红枣,成功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并争取资金300余万元,成功申报美丽乡村并争取资金590余万元……

“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xx深知,要让贫困户真正摆脱困境,一定要在发展产业和技术帮扶上下大功夫。她充分发挥自己美术专业特长的优势,在碛口镇开办了皮影展示馆,积极协调、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木偶戏,对村里妇女进行皮影表演技艺培训。历经半年时间,2017年国庆节前,《梦回碛口》大型皮影情景戏正式上映,得到了临县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的肯定和支持。

针对碛口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她又继续探索研究一些文创产品,邀请手工布艺老艺人,召集村里妇女开设缝纫技能培训,开发缝制老粗布系列枕头、布老虎等传统产品,设计了“印象碛口扑克”和“古镇地图”棉麻休闲包,在碛口古镇开办了两个古村文创店,让村里有手艺的妇女不出家门就可以有稳定的收入。为了让村里的人有更多就业机会,她动员村里能人大户新开办3个合作社,自己牵头成立了村集体布艺加工厂和农产品电商中心。

“临县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关键阶段,虽然已经不是驻村第一书记,但我仍感自己身上有扶贫任务,我会时常与其他扶贫干部交流心得、定期跟进脱贫情况,为寨则坪村尽己所能。”xx的心依然在挂念着寨则坪。

【篇七】

位于xx市云州区南端的峰峪乡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薄弱,是典型的半山区纯农业乡。这里人少、路窄、钱缺,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

2011年,xx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通过全省第一批“从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中遴选乡镇副职”考试,担任了峰峪乡副乡长。站在新的舞台上,xx决心同全乡干部和11521名父老乡亲一同勾勒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美景。

到村的当天下午,xx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挨村挨户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半月下来,全乡19个行政村、5678户、11521人的情况基本摸清。他了解到,峰峪乡贫困发生率高达46%,占全乡农业人口38.4%,是全区贫困范围最广、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

云州区早在600年前就有种植黄花的历史,且品种优良,卖价较高。经过反复考察论证,乡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以“三黄(黄花、万寿菊、黄粉虫)、两业(中药材、光伏)”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贫困户脱贫的多种产业抓手。

要想富,先修路。坑洼不平的道路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他们决定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项目进行道路修建与扩建。2017年,贯通全乡的主要干道应册路开工建设,打通了全乡对外开放的通道。建成后,全乡黄花收购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刚采摘的鲜黄花也能顺利销售,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当年全乡新增黄花种植面积3000亩以上。

为了进一步发挥合作社等集体组织的“火车头”带动作用,峰峪乡成立了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辖19个成员社,通过村社一体的模式运行,有效整合贫困户小额贷款、社会资金入股等资源,集中种植黄花1982亩,统一管护,实现了人人一亩黄花的全覆盖,形成了贫困户持续稳定的增收措施。

同时,各村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全乡产业升级,“三黄、两业”得到巩固提升,种植结构得到较好改变。2018年,全乡共种植黄花10035亩,中药材4980亩、万寿菊5100亩,并且召开了第二届峰峪菊花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玉米种植面积占比由原来的90%下降到4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此外,乡里按照“典型示范、分步解决”的思路,集中打造了峰峪、兼场、杨庄等中心村,通过两年时间,实现贫困户易地搬迁529户,危房改造738户,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用创新意识统领各项工作,是xx始终坚持的工作方法。为搞好脱贫工作,他和相关人员共同创建了“一承诺、二公示、三把关”的工作方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工作,得到了村民充分信任,大家高兴地说:“乡里村里工作发展到啥程度了,公示栏一清二楚,俺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扎实有效的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底,峰峪乡顺利实现2159户、4396人脱贫,19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22%,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该乡扶贫工作成效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xx也在2018年底被评为全省最美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