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堂党课。与其说是为大家上党课,不如说是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的学习体会和感悟。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践行初心使命,逐梦伟大复兴”,也就是从“中国梦”的角度,来谈谈我个人对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中国梦”与“美国梦”、“个人梦”的区别与联系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一词一经提出,就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共鸣。提到“梦”,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梦”。自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以来,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两百多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他们放弃故土,历经千辛万苦,只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众多成功人士的摇篮。那么习近平总书记提的“中国梦”,与久负盛名的“美国梦”是不是一回事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梦”和“美国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梦想。
第一,“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较之中国,美国具有巨大的地理优势,三面环海,易守难攻,历史上从未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征服,倒是常常主动出击掠夺他国资源。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国家安全之忧,人民可以专心做自己发财致富的梦。但是,自古以来,中国周边的环境一直极为险恶,历史上与周边国家的征战从没有停止过。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家的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所以“中国梦”必须把“国家富强”放在第一位。
第二,“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各民族就在这个大家庭中患难与共、休戚相关,对这块热土具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大家有一个共识,民族孱弱,任人欺凌,个人的尊严就会丧失,生命财产得不到保护,哪有幸福可言?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们没有乡土依恋,缺乏民族观念,自然也就只谈个人的成功。
第三,“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达到。历史上,美国多次利用其他民族的人民来发展自己的国家。比如早期从非洲引进大量黑人搞种植,十九世纪利用中国劳力修铁路,现在又大量吸收墨西哥、东欧的人从事各种各样的体力工作。然而,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的大国,不可能靠大量引进外来人才发展自己,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才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第四,“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快乐。中国人自古就有一个“家国”的概念,群体意识一直很浓,讲究的是“家和万事兴”,中国人的幸福是群体意识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共同”来描绘中国梦的愿景:“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然而欧美文化则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
第五,“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实现中国梦的自信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历史。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多次强盛,曾是那个时期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用了“复兴”这个词,其中就透露着乐观和自信。然而,美国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自建国起,靠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人才逐渐变成一个超级大国,所以它的梦是把现实延续下去,不让挑战他的力量出现,一直可以做自己的美梦。
第六,“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实现“中国梦”,靠的是集体的意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一句话,“中国梦”要靠全民族强大的合力来实现。然而美国自建国起就走的是一条务实的道路,就是简单追求个人富裕幸福,以个人的成功构成国家的强大。
第七,“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自鸦片战争以来,领土被侵占,人民被蹂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次大灾难,这都是我们民族的创伤。近代史上,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民族有尊严,国家有安全,人民可以安居乐业。没有这种历史之痛的国家是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这种渴望。美国就没有这种痛,所以它也不会做这种梦,因而,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的富裕、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由此可见,“中国梦”是根据“中国脚”量身定做的“一双鞋”。“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本质上就是“集体梦”与“个人梦”的区别。“中国梦”,境界更高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充满了“民胞物与,厚德载物”的为民情怀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磅礴之气。境界之高远,放眼当今时代,没有哪个理念、方略或者梦想可以企及。“中国梦”,思想更深邃。“中国梦”的提出,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究,对中国革命、改革、发展成功经验的深层总结,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深切回应。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始终散发思想光芒,充满精神力量,孕育无限希望。“中国梦”,胸怀更宽广。“中国梦”是心怀坦荡的“君子之梦”,中华民族的复兴绝不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展现了心怀坦荡的君子之风。这一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复兴。“中国梦”,用情更真挚。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饱含悲天悯人、心系苍生的伟大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重整河山待后生”的血气、“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骨气、“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志气,体现出我们党“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担当和对国家、民族和人民至深至真的情感。
“中国梦”完全不同于“美国梦”式的“个人梦”,但“中国梦”绝不是否定“个人梦”,“中国梦”与“个人梦”是辩证统一的。“中国梦”是“个人梦”的依托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国才有家”。外国人往往不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中国人搞发展的劲头为什么这么大。实际上,“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这种“家国同构”的传统,使得今天大多数中国人都把国家的强盛和尊严看得很重,并认为这与个人安全、幸福、自由、尊严密不可分。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梦想,包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但它们都必须跟中华民族的整体目标进行匹配才能取得生机,必须将个人梦跟中国梦牢牢地结合起来,并且设定中国梦的远大理想,才可以不断取得自我提升,实现人生价值。
“个人梦”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们必须做的事就是实现中国梦,而实现中国梦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的位置。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我们谈复兴,不是为强大而强大、为发展而发展,而是要让我们的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我们的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更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让13亿多中国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中国梦”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所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说到底,就是实现“中国梦”。但中央为什么要在全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个人理解,关键就在“不忘”和“牢记”两个词上。“不忘”,就是要不忘居安思危;“牢记”,就是要牢记奋斗不止。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满怀自信、坚定信心。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掷地有声、慷慨激昂。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大地沧海桑田,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伟大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掀起气壮山河的建设浪潮,闯出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张开拥抱世界的开放胸怀,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们通过一组数据,可以直观的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辉煌成就:
——1952年—2018年,我国gdp从xx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
——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实际增长59.2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1956年实际增长28.5倍。
——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13.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分别居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公路里程48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70年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上升为77岁,森林覆盖率从197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2.96%。
——1949年—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0.6%提升至59.6%,农业机械总动力从约10万千瓦增长为10亿千瓦。——70年来,全国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xx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xx亿元,年均增长12.5%,增长了近3000倍。也就是说,现在一天的财政收入,就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期8个年头的规模。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今天,曾经温饱不足的人们,即将迈入全面小康;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曾经积贫积弱的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充满无比的骄傲和自信。实现“中国梦”,更需要我们居安思危、奋斗不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重要机遇期与重大风险期两种状态并存、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两种趋势同在,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我们在新时代面临的风险挑战,有来自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的风险挑战以及自然界的各种风险。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以及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同时,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也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风险挑战。如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反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情绪升温,国际经济合作意愿下降,单边主义抬头,一些西方国家从政治到经济层面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图谋日益明显;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军事安全风险加大,外部环境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有所增加,等等。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要有这种忧患意识,不断强化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坚定迎接新挑战,努力奋进新时代。
三、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实现“中国梦”,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社会主义前的每一社会形态的更替虽引发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利益、幸福和尊严问题。而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个例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结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动者、引领者、实践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欧洲人总羡慕中国,说中国有五年规划,而且还有“两个一百年”,干着五年的,看着十年的,想着五十年的,而欧洲人考虑的是下一次选举。“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中国最大的比较竞争优势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恪守政治规矩,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2、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建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正确回答了在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村占国土绝大面积、农业占国民经济绝大成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里,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工业化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领导中国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西方先是预测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后中国要崩溃;苏联解体后,预测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邓小平同志去世前后,预测中国要大乱;香港回归前,预测香港的繁荣将一去不复返;“非典”爆发,被描绘成中国的切尔诺贝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人预测中国将走向崩溃;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又有人预测中国要出大乱子,结果这一切都成了笑话。简单地说,“中国崩溃论”崩溃了。事实证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愈发坚定,有能力有信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
3、中国梦的总指引、总根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典型的盛世,当属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康雍乾盛世。每一次盛世,都得益于顺时顺势的执政思想。“武功”离不开“文治”,“雄才”也需要“大略”来指导,盛世不是对前代的复制,盛世意味着开创,必须在理论上、制度上有大的创新。汉朝初年实行无为而治,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因此受到重视。唐玄宗继位之初因“武周革命”而引发的思想混乱持续蔓延,为扭转这种状况,唐玄宗亲自为《孝经》、《道德经》等作注,又让人制定《开元礼》,从理论上和思想上不断拨乱反正,使思想混乱的状况得以改变。
封建王朝的治国之道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但治国理政必须要形成一套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逻辑是相通的。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也确定了不同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不断推进的时代潮流、蓬勃生动的社会实践,遵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前进逻辑,指导和引领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这一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梦标定了时代方位,为“中国梦”赋予了丰富内涵,为“中国梦”指明了实现路径,为“中国梦”提供了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和方法论,只要我们对标对表、按图索骥,就一定能够无往不胜、梦想成真。
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同步推进“四个伟大”
“中国梦”不只是“梦想”,是要排除万难、艰苦奋斗来实现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1992年7月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一代又一代探索,失误乃至失败,再探索,直至成功,循环往复,乃至无穷,这是无可指摘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时,是用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伟大斗争的完整表述是“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个表述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起草的,在进行讨论时,习近平同志坚持一定要把这句话写入报告。实际上他对这个问题是有深入思考的。这句话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那么,伟大斗争到底是哪些方面的斗争呢?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发现,伟大斗争主要包括:反腐败斗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党内思想斗争、同歪风邪气的斗争、同保护主义的斗争、与破坏法治作斗争、军事领域的斗争、反分裂斗争、打击“三股势力”斗争、同自然灾害的斗争等。“中国梦”就是在破解一个又一个问题中、推动一个又一个斗争中实现的。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就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试想,如果不进行伟大斗争,我们会取得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吗?党和国家的面貌会发生历史性变革吗?显然是不会的。在今年9月份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就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
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伟大工程的概念在“四个伟大”中出现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他认为,在这三个法宝中,党的建设是起关键作用的,并把党的建设称为一个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要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从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起,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概念一直使用到现在。打铁必须自身硬。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正风肃纪、打虎拍蝇,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的事业,是党和国家、人民长期前进的方向。而在这个伟大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我们长期奋斗中的一个伟大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远大理想中一个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始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从那时起到现在,党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中都强调和突出了这个内容。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可以说,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我们进行的事业就是社会主义的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1年了,我们干的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五、践行初心使命,逐梦伟大复兴,需要人社干部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人社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我们人社部门在实现“中国梦”中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工作性质所必然决定的。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一“初心使命”,强化人社部门“人”字当头、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准确定位,进一步提高人社事业发展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工作的政治价值。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人社担当,关键在人。作为新时代的人社干部,我们必须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努力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1、要把初心使命转化为绝对忠诚。作为党员干部,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佛家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常想一想,当初为什么要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时常想一想,在鲜红的党旗面前,自己作出了什么庄严宣誓?时常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还保留着那份对党的赤诚之心?作为共产党员就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这是最基本的政治品德。我们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面对形形色色的思想冲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站稳政治立场,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人社领域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不断推动新时代人社事业向前发展。
2、要把初心使命转化为坚定担当。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生命显得十分短暂;在伟大的事业面前,我们个人的力量显得十分微薄。但面对历史使命,就是要坚持积少成多,通过我们每一个党员的努力汇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磅礴力量。所以,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总理在晚年病情逐渐加重的情况下,仍然不顾一切,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周总理生命的最后587天,在动过大小手术14次的情况下,还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接见外宾63批,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外出看望同志或找人谈话7次。70多岁高龄老人,癌症晚期,还能忍受着病痛巨大的折磨,以这样超人的毅力坚持工作,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鞠躬尽瘁、勇担使命最恰当、最传神的写照。作为党员干部,心怀责任、敢于担当是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体现着党性和觉悟。当前,在践行“两海两绿”、建设“四个新盐城”的大背景下,我们人社工作承担的任务还很繁重,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清醒地认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折不扣把本职工作干好。要统筹推进促进就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人社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我们的担当作为推动新时代全市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
3、要把初心使命转化为民生实事。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淮海战役之前,党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全党上下树立了对建设新中国、让人民群众过上新生活的坚定追求。正因为如此,当解放军指战员以简陋的武器装备与来势汹汹的黄维兵团进行决战时,斗志仍然极为高昂,无数火线入党的解放军战士发出铮铮誓言:“生为人民解放战斗,死为共产主义献身!”因为他们深知,这一场生死较量不是为自己而战,而是为全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心中所向往的新生活而战,这其中很多战士用生命践行了他们的誓言。战争年代,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我们是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在和平建设年代也同样需要如此,因为群众最讲实际,他们评价我们工作的好坏,不但看我们说的怎么样,更要看我们干得怎么样。作为人社部门的党员干部,必须在践行实干为民上狠下功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人社领域各项民生政策落地落实,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得更多实惠,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更多倾听群众的呼声,多掌握一些一手资料,出台一些符合实际的惠民政策,把群众需求、群众所盼、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同时,要狠抓工作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集中的民生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4、要把初心使命转化为铁的纪律。高度重视纪律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规矩。守纪律讲规矩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也是对党性的重要考验。“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的办事不讲规矩,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连一些基本规矩都不讲,毫无制度意识,毫无敬畏之心,缺乏为官做人的起码底线,口无遮拦,随心所欲,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在我们人社部门个别党员干部身上也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存在,必须认真对照党章党规,深入检视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严守纪律规矩,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政策和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强化组织观念,积极参加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牢固树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的观念,绝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以党的纪律规矩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要坚持原则立场,对违规违纪问题敢抓敢管、真抓真管,不做无原则的老好人,带头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为期3个月的主题教育已经时间过半。今天的党课,既是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也是全局主题教育的再动员、再鼓劲、再出发。我们一方面要认认真真“回头看”,对前一阶段的学习教育、调查研究作一次全面的梳理盘点,看是不是达到了预期效果,哪里有不足就改进哪里,哪里有遗漏就抓紧补上,确保各项工作做到位、落得实、有成效。另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往前推”,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继续抓实抓好“规定动作”和“创新动作”,抓紧开展问题检视、排查整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主题教育各项任务,确保局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