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同志们: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隆重开幕了。有幸出席并祝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召开的这次盛会,感到非常高兴。会议的主持者王平凡等领导同志要我讲几句话。我谨代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和我本人,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我们这次学术讨论会将要探讨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和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如何更好地服从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这是我国整个文艺战线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今年四月份,胡耀邦同志在向全国人大和政协的文艺方面的代表讲话时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要反映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要能体现时代精神,要有理想,要能鼓舞从事四化建设的人民群众。这是党和人民在新的形势下对文学提出的要求。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和民间文学理论研究,自然也不例外。如何服务得好,我想,我们应当积极探讨和解决一系列迫切问题。比如,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统帅下,进一步肃清左的影响和庸俗社会学的余毒,从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实际出发,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想,广采博纳,革新研究方法。比如文学理论批评工作和民间文学工作如何深入地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发展,特别是在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人们社会关系的变化、伦理道德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文学的影响;比如如何运用新思想、新方法于我国各民族的丰富的民间文学的材料,包括加强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平行研究),务求在神话、史诗、故事等若干民间文学理论问题上实行重点突破,从而建设起我国自己的民间文艺理论体系。今年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政府专家会议,制定了世界范围内保护民间文学的文件,我想,我国民间文学贮藏的丰富在世界上是引人瞩目的,几十年来我们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继续向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想,在这些迫切的问题上,我们是大有可为的。
这次大会当然不仅是宣读几篇论文,还要利用会上会下的机会进行学术交流,交流文学战线和民间文学战线最新的研究信悉,以开阔眼界,解放思想。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信息市场。对我个人来说,是来赶集、获取信悉的,当然也希望在这里与同行共同探讨一些我所关心的问题。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篇二)
各位理事、各位会员:
首先,让我代表本次大会新选任的会长、副会长,对大家给予我们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哲学史学会即将成立30周年,在过去30年里,在历届前任会长、副会长的领导之下,在广大会员学者的支持之下,学会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为巩固学界的团结,发展学术研究,促进学术的交流,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效。特别是上届学会领导机构,在方克立、方立天先生的领导之下,抓住新世纪以来全国教育文化发展的有利机遇,与各个学科点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工作联系,学会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今后的学会工作的的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向两位方先生表达感谢之意。
与国内人文学其他领域一样,中国哲学史学界近年来也不断经历着新老交替的过程。自**年上届大会后,已经有好几位前辈学者相继过世,如张岱年先生(**)、朱伯昆先生(**)、萧萐父先生(**)以及刘文英先生(**),让我们一起缅怀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教书育人的贡献,以及他们担任学会领导期间的对学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哲学史学界,仍有一批七、八十岁的学者坚持在教学领域传带学子,在学术研究领域不断做出新贡献。他们是各中国哲学学科点的学术传统的代表,也是学会今后的工作的重要依靠,我们要请教他们的经验和智慧,牢牢把握学术发展的方向。同时,由于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博士点人才培养的积累与扩大,中国哲学史领域中青年学人大批成长,已经在各个具体领域崭露头角,充实了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力量,逐步成为学术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将更加关注他们创造性的发展,吸引他们对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的更多参与,壮大学会的组织。
推动学术发展,是学会的工作主线。在未来的几年,我们学会领导层要进一步认清教育文化领域的发展形势,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密切联系高校中国哲学学科点,使学会的工作与各地学科点建设更好地联动发展。我们要与各省的中国哲学史学会及其他相关学会建立固定的工作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使学会的网络更加适合全国学术交流的需要。我们要学习全国人文学同类学会的组织经验,把我们学会的工作做得更好。
由于本学期我受邀在台湾讲学,而目前两岸的出入境政策使我无法在学期中回内地参加本届大会,这是要跟大家诚恳抱歉的。这次选出的新的一届学会领导,生活、学术经历相近,学术志趣相近,相互联系交流较多,我们将增进团结、分工协作,严明制度,努力开拓,使学会的工作有序、有效地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无保留地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
谢谢大家!
(篇三)
开封是我国的八大古都之一,是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数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曾经谱写过壮丽的篇章。以东京开封为都城的大宋王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承上启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同样是以东京开封为中心的大宋文化,前超汉唐,后越明清,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名城,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但同时也留下一个艰巨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就是如何真实地展现古都历史,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开封今天的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多少年来,开封市一大批热心于古都研究的专家学者,怀着一颗热爱开封、宣传开封、建设开封的赤子之情,潜心于古都的研究,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不仅理清了开封数千年的发展历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开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为我们开发利用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远的不说,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大规模修缮了开封城墙、龙亭、相国寺、铁塔、禹王台等老的文物胜迹;复原重建了宋都御街、包公祠、开封府、清明上河园、天波杨府、金明池和目前正在进行的新郑门遗址博物馆、禹王台——繁塔连体开发等等,这一系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大充实了我市的旅游内涵,提升了我市的旅游形象,促使我市文化旅游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使古都开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市、旅游强市。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渗透着我们这些古都研究人员辛勤劳动的汗水。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中原经济区规划已经开始实施,郑汴一体化进程加快,承启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开封正在实现快速崛起。这其中,文化产业乃至城市软实力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新的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首先,应充分认识古都研究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古都研究是历史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上我国各个朝代的都会,是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城市发展的精华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古都研究就是古代城市发展史的研究。在当今城市中,大多数是在古代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发展密不可分。尤其像我们开封这样的古都名城,没有历史的存在就没有今日开封的地位,就没有今后的长期发展。由此不难看出,搞好古都开封历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古都研究一定要和服务现实结合起来。研究历史,不仅要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也要搞清历史的细微末节,还其于完整的本来面目。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为后代负责的具体表现。但这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古为今用,就是为我们当代现实的需要提供服务。只有和当前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古都研究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开封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数千年来先民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将文化遗产认真地加以保护。但保护的目的在于利用,把优秀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使其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这才是最好的保护。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旅游经济,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作为支撑,古都研究在挖掘文化资源方面能够发挥作用。我们要通过深挖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第三,开封古都学会要筹备好今年10月将要召开的“**中国古都学大会暨开封古都文化论坛”。这次会议是我们经过努力争取过来的,由中国古都学会和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既然是主要由我们来办,我们就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所以会议确立了两个主题:一个是中国古都学研讨,是宏观的,全国性的:一个是我们自己的,就是重新确立开封的古都地位,促进开封的当代复兴。这里面我们要同中国古都学会领导经常保持沟通,确定会议事项。做好会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已经拟定出一个会议实施方案,并成立筹备组,分工协调,精心谋划、认真组织,要将这次会议开成功,开出水平,开出效果,体现开封特色,为开封争光。开好会议本身就是对开封的宣传。我们古都学会的全体同志都要认识到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要在搞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关心会议,支持会议,为开好这次会议出谋划策。
第四,要高质量编辑出版好提交会议的两部论文集:一部是《古都开封的历史地位与当代复兴》(暂命名);一部是《**中国古都学大会暨开封古都文化论坛文集》。这是个硬任务,要尽早动手。尤其是我们自己的那一部文集,从现在开始,就要选题,就要布置论文撰写。因为一篇好论文拿出来是不容易的,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要及早布置,要求会员同志们做出努力,积极撰写稿件。我们还要向相关社科研究部门、相关大学的专家教授约稿。最终是要拿出一部高质量、有说服力的论文集。考虑到我们承办这次会议目的,我们要求在内容上应突出两个重点:一个是大宋文化的研究,一个是夏都老丘的研究。搞好这两方面的研究,将大大有利于我们确立开封的古都地位。大宋文化方面我们有关研究成果出的不少,我们有河南大学坚强后盾。而关于夏都老丘的研究,我们还需要努力。我们要尽量多地挖掘这方面的资料,尤其是文物考证资料。要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确立夏都开封的地位。这样我们不仅将七朝古都升为至少八朝古都,而且还把开封的最初建城时间前推到4000多年,比以前的2700多年增加了1000多年。这将会大大提高开封的古都地位。而对早期华夏文化的探索发现,又会提升开封在中原华夏文明中的重要意义,有可能成为我们发展文化旅游的另一个亮点。
我们还要继续办好《古都开封》集刊。我们前面出的几集很好,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研究文章,对市委、市政府发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发挥了参谋作用,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后要再接再厉,从内容安排到栏目设置,不断要有新意,出版印刷也要越来越好。
开封古都学会作为一个重要的民间社会团体,一定要发挥好纽带作用,加强团结,增强凝聚力,努力开展好各项工作。广大会员一定要齐心合力,推动开封文化发展,促进开封的崛起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好古都研究。会员之间今后要相互学习,要多开展学术交流,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古都研究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能达成一致意见的要尽快形成共识。我们还要和外省市搞好交流,多学习人家的好经验。市政府将大力支持开封古都学会的工作,支持大家搞好古都研究。
(篇四)
同志们: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隆重开幕了。有幸出席并祝贺在新疆维乌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召开的这次盛会,感到非常高兴。会议的主持者王平凡等领导同志要我讲几句话。我谨代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和我本人,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我们这次学术讨论会将要探讨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和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如何更好地服从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这是我国整个文艺战线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今年四月份,胡耀邦同志在向全国人大和政协的文艺方面的代表讲话时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要反映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要能体现时代精神,要有理想,要能鼓舞从事四化建设的人民群众。这是党和人民在新的形势下对文学提出的要求。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和民间文学理论研究,自然也不例外。如何服务得好,我想,我们应当积极探讨和解决一系列迫切问题。比如,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统帅下,进一步肃清左的影响和庸俗社会学的余毒,从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实际出发,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想,广采博纳,革新研究方法。比如文学理论批评工作和民间文学工作如何深入地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发展,特别是在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人们社会关系的变化、伦理道德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文学的影响;比如如何运用新思想、新方法于我国各民族的丰富的民间文学的材料,包括加强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平行研究),务求在神话、史诗、故事等若干民间文学理论问题上实行重点突破,从而建设起我国自己的民间文艺理论体系。今年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政府专家会议,制定了世界范围内保护民间文学的文件,我想,我国民间文学贮藏的丰富在世界上是引人瞩目的,几十年来我们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继续向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想,在这些迫切的问题上,我们是大有可为的。
这次大会当然不仅是宣读几篇论文,还要利用会上会下的机会进行学术交流,交流文学战线和民间文学战线最新的研究信悉,以开阔眼界,解放思想。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信息市场。对我个人来说,是来赶集、获取信悉的,当然也希望在这里与同行共同探讨一些我所关心的问题。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篇五)
尊敬的陶文亮校长
各位领导
民俗学界的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党的十九大刚刚在**胜利闭幕。这次会议形成了诸多极为重要的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结,为包括民俗学在内的众多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引。乘着十九大的东风,中国民俗学会**年年会在贵州民族大学隆重召开,我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向出席本次年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为向这次大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是我国民俗学界最重要的学术活动。中国民俗学会**年年会的征文工作,自4月20日开始启动,到8月20日截止,共收到应征论文579篇。学会秘书处组织学者对应征论文进行了认真审阅,共有340位作者的312篇论文入选本次年会。
出席本次年会的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台湾的300余名民俗学者,还有来自匈牙利的学者。这些代表分别来自全国的140余所高校和科研、文化部门,这是中国民俗学会自成立以来,出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盛会。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民俗学会努力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事业,在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社会各界关注的成绩。
作为全国学术性社会团体,我会在会员发展与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截止上个季度,我会共有在册会员2363人,所有会员的信息都可以在学会网站上查到。在**中研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会在学会工作数字化管理方面做了大胆地尝试,实现了会员管理、会费缴征、学术会议征文及与会代表沟通等全程数字化控制,走在了全国学术组织的前列。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会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为社会发展和政府服务建言献策,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非遗保护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
中国民俗学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查机构,参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评审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了为期三年的工作。学会在该项工作中,组织了专门的评审团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我会的工作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文化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
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协商,由中国民俗学会、美国民俗学会和日本民俗学会联合发起的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folkloresocieties,简称iffs)于**年8月9日,在比利时列日市首届世界人文学术大会期间正式宣告成立。随着国际学术的不断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潮和举措影响的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各国民俗学界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民俗学与其它学科的交流,从理论、方法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推进民俗学建设,已成为全球越来越多民俗学者的心愿。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建立的。该组织将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民俗学者交流和合作,并通过与其它相邻学科更积极的对话,扩大学科影响,发挥学科优势,服务于学术和文化的建设。
今年7月在**呼伦贝尔,我会与美国民俗学会、日本民俗学会共同组织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这是由中、美、日三国民俗学会首次共同举办的学术培训活动。这次暑校历时11天,旨在通过民俗学相关领域青年研究人员的理论与田野调查培训,进一步促进中、美、日三国民俗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机制的建立。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理论探讨和田野调查两大部分,既有民俗学学科史的梳理(如美国民俗学史),也有专题讨论(如日本民俗学研究中的“乡村”和“城市”),又有对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实地调研,达斡尔、鄂温克和蒙古的布里亚特等社区,暑校在这里进行了深入、细致、系统的田野作业。呼伦贝尔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中心(**师范大学)在组织暑校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一届暑校将于明年在美国圣达菲举办。这种暑校的合作机制就中美交替主办,每年办一届。中国民俗学会将会派出教师和学员参加。
在过去一年中,我会增加了两个二级研究机构: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共建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共建了“中国立春文化研究中心”。学会下属的各个二级研究机构开展了多项学术活动,举办了规模不等的将近30次国内或国际学术研讨活动,特别是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昆仑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艺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它们的学术活动已经常态化,这些二级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调研的模式也值得认真总结。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传媒手段的广泛运用,对于学科内部建设和学术的社会推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人力、财力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民俗学会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建立起包括学会官方网站、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中国民俗学会微博、中国民俗学微信公众号、中国民俗学app等十分完备的网络学术平台,为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学会,要特别感谢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这是一批由在校硕士、博士和青年学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会的发展辛勤劳作,默默奉献,谢谢你们!
各位代表,每年举办的年会,是中国民俗学会与广大会员进行沟通的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学会会员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术成果、交流学术信息的一次难得的机会。我看了看这次会议论文的题目和个别文章,感到学会的会员们,在学理性思考和以学科服务社会方面,都有大的进步。学会每年一度的年会和其它学术活动,越来越成为交流信息、切磋理论的重要平台。学会在推动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句话,民俗学是有光明前途的学科,中国民俗学会是有光明前途的学术组织。广大会员对学会的热爱和支持,是它健康发展的最大保证。
今年年会的召开得到了贵州民族大学的大力支持,还有其它几个单位,特别是贵州民族大学的人文科技学院,在本次年会的人力、物力方面都给予了全面的配合,我建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给予学会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在年会期间学术收获丰硕,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谢谢大家!
**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