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三个服务”(服务发展、服务代表、服务群众)理念,创新工作机制,构筑活动平台,拓展履职渠道,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人大创新发展之路。为贯彻市委和区委党建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更好地实施区人大党建+工作落实,我们今天专门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持续推进提升,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三心融合”,做到服务发展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人大要围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区人大常委会在依法履职实践中,全面担负起工作机关法定职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紧跟核心、围绕中心、情系民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发挥人大优势、贡献人大智慧、体现人大作用。
(一)紧跟核心,努力建设模范政治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模范机关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一是更加自觉地坚守政治定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在召开重要会议、开展重大活动、决定重大事项前,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定期向党委汇报人大工作情况,保证了区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高效开展。三是更加自觉地贯彻党委决策。将贯彻党委决策部署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坚持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做到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力量汇聚到哪里;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人大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的系列要求,7月份,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在全市率先启动“迎民族盛会、庆七十华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代表主题实践活动,驻区各级人大代表累计走访接待选民1082人次,开展各类视察调研98次,为民办实事223件次,以实际行动传递文明理念、助力环境提升。
(二)围绕中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的内涵之一。区人大常委会始终以市委、区委中心工作为统揽,确定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一是精选监督议题,助力转型发展。深入贯彻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书记调研讲话精神,立足于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城区,听取和审议楼宇经济发展、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等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完善平台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审议意见9条,督促区政府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区,加快开展楼宇经济发展规划研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生态保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每年开展黄河防汛工作视察,连续六年听取和审议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围绕沿黄区域、贾鲁河生态建设、索须河治理等先后提出42条审议意见,要求区政府以黄河生态建设、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科技与生态、文化融合,使黄河段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三是实施有效监督,推进依法治区。把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重要职责,强化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围绕保障公平正义,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提升审判质效,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围绕保护公共利益,专题视察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情况,围绕队伍建设、工作机制、群众知晓率等方面,提出审议意见,要求区人民检察院坚持司法为民,紧扣“公益”主题,加强法律监督,注重宣传引导,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公益诉讼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听取和审议公安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办案水平,建立长效机制,依法办事,严厉打击,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三)情系民心,促进民生事业不断进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倾听群众呼声,督促办好民生实事。一是情牵辖区群众福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审查批准47项2019年度政府投资项目,累计投资xx亿元,加强跟踪监督,一批涉及交通、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的民生工程逐步投入使用。二是聚焦宜居城区建设。组织驻区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专题视察,围绕城市交通建设、垃圾分类与处置、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等工作开展调研,形成了11篇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调研报告,为区委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持续跟踪监督大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工作,开展保障性住房专题调研,督促相关部门科学统筹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安置房、保障房建设质量。三是心系教育医疗事业发展。重点督办代表提出的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的建议,要求教育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统筹规划实施,充实教师队伍,进一步缓解“大班额”现象。听取和审议卫生健康工作情况的报告,督促有关部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缓解看病就医难题,让人民群众享受便利实惠的医疗服务。
二、坚持以创新为主线,构建三个体系,做到服务代表有质量
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基础。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工作的要求,构建了层级化的履职服务体系、规范化的阵地建设体系和制度化的履职监督体系。
(一)构建层级化的履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了街道、社区、行业“三位一体”的基层活动阵地:在街道层面,全区17个街道,分别配备1名专职街道工委主任,2名工委委员,设立街道代表联络站;在社区层面,建立84个社区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按照每个社区联络站服务3—5名人大代表设立);在代表层面,打破代表之间的层级界限和区域界限,探索建立9个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科技创新、教育、文化传媒、医疗卫生、法律、城市管理、社会工作、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在居民楼院,全区20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民情联络员,将基层人大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全部楼组、代表履职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所有选民,做到了驻区人大代表不出千米找到站点,选民不出社区找到代表,实现了代表基层活动阵地全覆盖。
(二)构建规范化的阵地建设体系。代表基层活动阵地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开展履职活动、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平台。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一是做到“建设”有标杆。深入开展“基层活动阵地建设提升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建设标准,明确“一厅三室”的建设要求,即代表联络站要设立代表议事厅、代表接待室、代表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为代表履职学习、选民反馈问题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做到“管理”有规范。建立联络站学习、活动、议事、接待选民、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对联络站运行进行规范,对代表履职程序进行明确。三是做到“履职”有亮点。坚持“一站一特色”的工作理念,鼓励各联络站依托代表特点,设置功能设施,创新活动形式,打造了健康大讲堂、青少年心理疏导室等履职微平台。
(三)构建制度化的履职监督体系。完善代表履职承诺、履职考勤和述职评议三项机制。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采取签订承诺书的形式,对执行代表职务、履行代表职责作出承诺;利用四种电子签到方式(电子代表证、指纹、gps定位、二维码扫描)进行履职考勤,即时锁定履职信息,自动生成履职得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通过书面述职与口头述职相结合的形式,分别向原选举单位和选区选民进行述职、接受评议。在11月28人日召开的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16名市人大代表进行3分钟脱稿发言述职,并接受评议,增强了代表履职为民的责任担当。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三项制度,做到服务选民有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密切联系选民的载体和渠道,建立全天候、无缝隙联系服务选民的新机制,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了新途径,增进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坚持“代表统一接待选民”制度。每月10日,坚持开展以“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为主题的“代表统一接待选民日”活动,组织驻区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在社区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面对面和选民交流,零距离倾听民声,心贴心服务群众。9年来,通过这一常态化的联系服务选民渠道,督促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实现了群众心声由被动反馈到日常主动传递、基层矛盾由事后补救处理到事前有效化解的双重转变,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二)坚持“代表双活动日”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的20日,委托各街道工委组织驻区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以“知情知政”和“代表交流”为主题的代表履职活动,让代表在了解区情、民情的基础上,探讨工作方法,交流履职心得,共同推动重点民生问题解决。今年以来,在“代表双活动日”活动期间,驻区各级人大代表围绕区、街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视察10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300余条,通过转办交办,积极推动民生改善,维护了辖区群众根本利益。
(三)坚持“行业代表主题履职日”制度。把开展特色化履职活动作为代表履职的重要载体,探索建立“行业代表主题履职日”制度,行业代表联络站每两个月组织驻站四级人大代表,围绕行业发展特点,确定履职主题,进行调查研究,走访接待选民,共同商讨对策,形成了四级人大代表联动履职的工作合力。在这一机制的激励下,代表们入社区、进企业、访选民,增强了服务为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