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新农村建设实践的思考

   摘要: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纷纷以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为指导,开展其新农村建设,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通过积极发展生产、培育新型农民、倡导精神文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措施,在新农村建设中呈现出“经济发展、村民生活富裕、干群团结、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的喜人景象。文章通过调查实践,在认识新农村建设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西充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路径和成效,为其他地方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路径;借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自2006年以来,西充县紧密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理论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新农村发展道路。
 
    一、西充县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在新农村建设上,西充县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积极发展生产、培育新型农民、倡导精神文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积极发展生产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西充县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该县注重培养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劳动、龙头牵动、科技驱动、改革推动的思路,着力做响西凤脐橙、充国香桃、龙竹笋、二条海椒“四大品牌”。壮大其乳、蚕、竹、果、猪、蔬“六大产业”,共建成绿色生产基地38个,绿色食品产业化企业11家,成为全南充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此同时,西充县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新型农业,合理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谭鑫特色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在凤鸣镇租赁土地800亩,以种植广东菜心、日本袖珍黄瓜等稀缺蔬菜为主,产品直销重庆、成都等地的各大宾馆和超市,带动了全村各项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西充县注重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近年来,该县每年输出近15.2万人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已由县域经济的“一个补充”变成了“一个产业”,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二)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有新农民,西充县始终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看,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知识型新农民。通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定期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向农民传播知识,促进农民观念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村产业调整的需要,组织农民学习实用技术和就业技术,提高农民技术水平,提高农民向城镇转移的能力;狠抓农村基层干部和业主大户、种植大户、专种户以及经营户的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种田技术,使他们真正成为农科知识的掌握者、传播者,成为农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引路人,辐射带动全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倡导精神文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该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通过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快发展新农村事业,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净化乡村风气。制定村镇建设规划,抓好硬化、绿化、净化、美化村镇建设工作,做到村容整洁;加强农村道德建设,在农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快文化站、广播站的建设,为农民奉献更多喜闻乐见的作品,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着重建设好村级组织活动室,发挥其“八有”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发展环境
 
    西充县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法制、促进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提高农民法律意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种乡规民约,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该县深入开展了农村“五五”普法教育和平安创建活动,增强农民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与监督权;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建设好社会治安防控系统,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民创造安定和谐的环境。
 
    二、西充县新农村建设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西充县在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指导下,农村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经济繁荣、村民生活宽裕、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一)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截至2008年底,西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194元,是1978年的26.5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完成62.5公里城网光纤改造和218个自然村“村村通”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廉租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成果显著,人民居住环境逐步改善;在消费方面,农民的消费也日趋合理,食品消费中用于食用油和肉、蛋、奶及水产品的消费支出快速增加,家庭收入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逐渐下降,教育性支出显著上升,恩格尔系数呈递减趋势。
 
    (二)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近年来,该县引进、示范、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新品种,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积极就业格局已形成,社会保险覆盖面积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不断完善城乡卫生体系,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通乡通村公路条件明显改善,城乡电网改造和水利建设不断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为主体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让西充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改革开放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了西充人民。
 
    (三)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迅速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仅仅几年时间里,全县引进龙头企业和业主大户80多家,为了提升产品科技产量,龙头企业纷纷开展“院校合作”模式,与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院企共建,吸收最前沿的农业技术和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效益倍增,促进了农业产业经济大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四)特色农业规模取得成效
 
    目前,西充县已成功列入国家产粮大县、产油大县、柑橘核心地县,引进丰慧、龙腾等农业龙头企业和业主大户10余户,“东桑西移,项目顺利通过商务部验收,充国香桃、西凤脐橙、麻竹笋等基地规模不断拓展,特色农业规模取得良好成效。
 
    三、借鉴意义
 
    西充县的新农村建设成效喜人,引人深思,其成果及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有其可以推广的普遍性,对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坚持和谐发展,以人为本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是新农村事业长足发展的有效保证,胡锦涛总书记把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三农问题,努力做到城乡共融、协调发展;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注重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西充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正是始终坚持和谐发展这一方针,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南充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发展农村产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和“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的理念,大力发展农村产业,走农村产业化发展道路。西充县实行“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全新模式和“政府引导、龙头支撑、协会组织、农民参与”的全新机制,为西充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最有说服力的诠释。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关键是要狠抓优质农产品填充,培育龙头企业,建好基地,发展好经合组织,培育好品牌,推动优质农产品加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这一方面,西充县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意义。
 
    (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战略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发展机制,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实行两项政策倾斜:财政政策向农村倾斜,把农村、农业列为重点扶助、重点投入对象;金融货币政策向农村倾斜,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努力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深化3项制度改革: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彻底根除农村“三乱”问题,推动城乡就业体制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保体系。构造4个城乡互动平台: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村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构筑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建立农业工业品经销网络,构筑市场对接平台;推动城乡文化交流,繁荣农村市场文化,构筑文化融合平台;在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构筑政治平等参与平台。
 
    (四)加强土地流转,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同时,必须加快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原土地不利于标准化生产、不适合于大规模作业、不利于调整产业结构等情况,坚持自愿、依法、有偿原则推进土地流转,通过建立农业企业、倒包、合伙经营、成立农场等方式,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截至2008年底,西充县合理流转的土地已有8.6万亩,8000多户农民走出田园,从事农副产品运销的农民达3万多人,人均增收达360多元,农民来自流通领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左右,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
 
    (五)加大人才的开发,注重人才培养
 
    21世纪是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是竞争激烈的时代,而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人才始终是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在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同样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注重人才培养,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人才。西充县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重要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概念,认真实施人才开发“双五”工程,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5支人才队伍建设;抓好盘活存量人才、开发结实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引进需要人才、激活各类人才5个关键环节。总结发现本地人才,激励回引外出务工人才,积极培养适用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健全和规范人才市场,提高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晓娜,曾菊新.加强城乡关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报,2004(2).
    2、宋洪远.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J].农村工作通讯,2006(4).
    3、西充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Z].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 媛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曾 玲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