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实践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社会服务,激发社会活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坚持强化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职能,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始终把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作为社会管理的抓手,统筹推进平安和谐城市、食品安全城市、创业宜居城市和生态环保城市建设,丰富了社会管理内涵,创新了社会管理方式,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加强社会管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社会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对于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我们继续坚持,同时注意在实践中把握新形势、探索新途径,推进社会管理取得新突破。注重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着力破除城乡分治的制度体系、城乡分割的管理模式和城乡分别的政策差异,切实解决“管城的不管乡、管乡的不管城”的体制壁垒,推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社会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管理向农村延伸,缩小了城乡差别,缓解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和谐。注重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着力推动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强控管理向协商管理转变、单位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变,切实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管理难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管办分离”,积极扩大政府购买服务,提高了社会管理的组织效能、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注重创新社会管理手段,综合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宣传、信息网络等多种手段,切实解决“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实困惑,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利益,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大力推进“法治文昌”建设,坚持依法管理社会事务,依法调处社会矛盾。通过媒体公开对话、会议网上直播、干部民意测评等途径,搭建领导与群众的对话平台,建立领导与群众的沟通渠道。
二、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改善社会服务。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坚持从服务入手来抓管理、靠服务优化来促管理。在事务管理上,着力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窗口服务、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重点做好社会关注度高、民生关联性强的社会保障服务、就业保障服务和住房保障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着力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制度,率先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创业扶助相促进的社会就业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了多元就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健全租赁房、经适房、棚改房、限价房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危旧房改造,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有效改善。在人口管理上,着力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入、体现社会公平、融入社会关怀,常住人口常规管,流动人口跟踪管,特殊人群重点管,建立了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重点人员分类别的管理服务体系,做到公平对待、积极引导、管理完善、服务优化。在治安管理上,把社会安全作为一件公共服务产品来提供,坚持规范管理与提供服务结合、服务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加快推进防范型、控制型、惩罚型管理向平等型、服务型、无偿型管理转变,深入开展“一打三整”和“五清查一打击”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风险管理上,制定并实施涉及群众利益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进一步提高了防范、应对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三、坚持协同与参与相结合,在协同中参与,在参与中整合社会力量。实践证明,社会管理要社会抓,社会服务要社会化。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同时,人民群众也是社会服务的对象,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协同,才能激发社会活力,整合社会资源。近年来,我们围绕加强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与自治组织之间的协同,坚持党委、政府主导推动,着力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帮扶困难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共青团组织在管理青少年事务中的桥梁纽带、龙头聚合、集约服务作用,妇联组织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作用,培育发展了一批新型社会组织,并使其能够充分有效地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深入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五级三调”机制建设,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负责、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部门整体联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在社会协同中始终强调群众参与,大力拓宽参与渠道,完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全市组建了200多支共6000人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志愿者队伍,各类平安志愿者总人数超过10万人,志愿者服务超过120万人次;布建了2700多名群众信息员,发动了6000多台出租车的15000多名司机加入治安联防行列,开展了看门守栋、邻里守望、联户守助等治安联防活动,创造了“五老维稳协会”、“干部职工义务巡防”等好的做法。
四、坚持治标与固本相结合,在治标中固本,在固本中夯实社会基础。加强社会管理既要治标,又要固本,既要注重当前,又要务求长效。我们始终坚持治标与固本相结合,把积极应对、有效处置与源头防范、前端控制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标本兼治,固牢了社会基石,夯实了社会基础。针对突发性事件,加强应急管理,积极果断应对。建立了统一高效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成功应对和处置了历史罕见冰冻灾害、湘江流域特大洪水、缺煤限电严重局面、城市居民供水危机、一些地方环境污染等公共安全事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把管理的重点摆在基层,切实加强公安、城管基层队所建设,充实加强基层管理服务力量,构建了“一健三联(健全信访责任体系,联网受理群众信访、联调解决群众诉求、联合办结信访积案)”的矛盾调处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把工作的重心落在基层,出台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1+2”政策文件,实施了干部队伍建设“五百工程”,进一步强化了街道、乡镇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责。把投入的重头用在基层,以社区阵地建设为载体,开展综合性整治和标准化建设,新建一批群众工作站、治安巡防点、民情接待室和义工俱乐部,基层平台的管理服务功能大为增强,社会管理触角得到延伸,社会管理资源得以整合。如开福区辖内所有社区和村都组建了群众工作站,雨花区打造了枫树山、华银园等一批样板社区,天心区深化了城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和网格化管理,芙蓉区都正街等街道推出了“小小鸟巢”、“错时工作法”等面向流动人口的服务项目,岳麓区立足社区帮扶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都见到了管理实效,得到了群众认可。
这些经验是全市上下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各级各部门要总结运用好,特别要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把点上的经验扩展为面上的做法。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管理面临繁重的任务、面对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立足当前,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紧迫任务来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要紧密结合文昌实际,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围绕公共安全、流动人口、交通秩序和民生权益四个方面,在“治安”、“治差”、“治乱”、“治难”上着力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一)围绕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着力“治安”。公共安全是社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影响因素越来越多,事故危害越来越大,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是抓好治安安全。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加强综治网络,创新群防群治工作形式,壮大群防群治工作力量,提高群防群治工作成效。坚持以打促整、以整促治、以治维稳,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突出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二是抓好生产安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健全保障体系、责任链条和推进机制,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发生。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严格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积极开展专项整治,着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部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三是抓好食品安全。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继续在完善体系上做文章,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紧紧抓住源头治理、行业自律、执法监管环节,深入推进“标准生产”、“放心市场”、“阳光消费”工程,确保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四是抓好消防安全。加强源头普查,最大限度地排除消防隐患;完善设施装备,有效提升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严格日常监管,确保责任到位、落实到位;注重灭火救援,健全完善消防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五是抓好环境安全。继续开展专项行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更加注重环境系统的完整性和环境要素的关联性,着力整治“三大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健全“四大机制(落后产能淘汰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生产污染治理机制和资源节约奖励机制)”,构建“五大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二)围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着力“治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大量流动人口的服务需求,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使人口管理更具开放性、公共性和综合性。一是培训就业服务。进一步清理限制流动人口务工就业的歧视性政策,真正做到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坚持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流动人口三方联动,做好培训工作,增强就业能力。突出信息引导、职业介绍、劳务派遣、劳动保障,优化就业服务。完善创业富民政策,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扎根文昌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住房保障服务。着力改善流动人口居住生活条件,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其居住用房和设施配套,把流动人口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积极探索流动人口集中住宿、集中管理、集中服务模式,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提供市民化待遇、社区化服务。三是子女入学服务。统筹发展教育事业,根据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需求,做好学校规划和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让流动人口子女平等享受免费入学政策,切实减轻就学负担。加强教育规范管理,制定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管理办法,努力做到应读尽读。四是医疗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五是文化娱乐服务。丰富流动人口的文化娱乐生活,把流动人口纳入群众文化的组织体系,开放公益文体设施,引导参与文明创建,组织与城市居民互动的文体活动,切实增强流动人员的归属感、自豪感、成就感。在改善流动人口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并与对出租房屋的管理、特殊群体的管理和重点人员的管理结合起来,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围绕城市交通秩序管理,着力“治乱”。交通是城市的主要动脉系统和重要基础设施,而交通乱像直接影响城市的居民生活、运行效率和文明形象。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城市,城市管理的重点之一是交通。一是解决占道停车问题。着力抓好停车站场建设、停车现场管理和停车市场培育,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服务条例和收费标准,鼓励和引导小区大院的停车场有偿开放、充分利用,逐步形成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停车为辅的城市停车格局。二是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把公交优先落实到公交设施优先配套、公交线网优先调整、公交路权优先保证上,切实提高公交的道路利用率、出行分担率和车辆保有率,引导市民出行更愿坐公交、更多坐公交、更好坐公交。三是加快市政路网建设。重点做好文建三横路、文建五横路、教育北路、滨河路、东湖路等五条断头路的建设,尽快启动文东桥的复工建设。四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力度。要以系统的办法来积极改善、合理配置城区的主街、次道和支线,加快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段、改造交叉口,完善交通路网结构,发挥最佳运行能力。
(四)围绕民生权益保障管理,着力“治难”。社会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就是民生和权益的保障问题。社会管理加强了,民生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民生权益保障了,社会管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一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在规划布局上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资金投入上实行政府与社会相结合,房屋来源上实行新建与盘活相结合,租赁补贴上实行财政与企业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体系,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在医院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健全传染病疫情系统和工作网络,建立和完善卫生应急机制。三是扩大养老保障范围。切实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解决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与衔接问题。积极培育面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家政医疗、文化娱乐等消费市场,大力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构建社会养老服务网络。四是提高生活保障水平。切实增强社会救助能力,重点解决好五保户、特困户、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困难,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全覆盖。要着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改善敬老院等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完善补贴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障标准与物价联动机制,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众生活。五是加大权益保障力度。要坚持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普遍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依法保障公民权益。要努力维护司法公正,突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裁判不公问题。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政策措施,都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面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好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人身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