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陵川县是中药材种植的大县,素有“太行药乡”的美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药材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了全县的一项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挥了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中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把这一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带着这个课题,笔者先后深入各乡镇各制药企业进行了认真调研,探讨促进我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持之以恒抓住不放,中药材产业保持了健康发展势头

我县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纬度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各类中药材生长,县域境内中药材种类多达521种,有着独特的中药材资源禀赋。多年来,陵川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始终抓住发展中药材产业这个龙头不放松,打造了省级中药材“一县一业”基地县,叫响了以连翘、潞党参、黄芩、蝉蜕、火麻仁为主的“陵五味”品牌,中药材产业保持了持续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高度重视久久为功。陵川县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县,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这个基本县情,坚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不偏,作为主导产业的工作理念不变,作为富民增收的工作力度不减,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予以倾斜和保证,促进了这一富民产业的稳步发展。尤其是在如期摘掉贫困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我县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产业,列入了实施的“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上,从资金和政策上有力保障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县中药材分布面积达到126.4万亩,其中,以连翘、蝉蜕为主的野生中药材分布面积达到90余万亩,人工种植及野生抚育中药材面积达到36万亩。全县所有乡镇70%以上的行政村,5万多人口参与到中药材产业建设中来,中药材产值达到xx亿元,仅药材种植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突破1500元。

(二)种植规模快速扩张。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我县以打造基地、规模引领为目标,推动产业发展上档升级。2012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中药材“一县一业”基地县。2013、2014年连续两年,县政府采取重点扶持、连片发展的办法,实施“三河三岭”(古郊河、寥东河、石门河,冶南岭、槐树岭、梁泉岭)中药材片区开发工程,新增面积2万亩,奠定了中药材“一县一业”基地县基础。之后继续扩张基地规模,目前以“陵五味”为主的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基地规模扩张取得明显成效。五年内省市县各级投入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8000余万元,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结合脱贫攻坚和中药材发展实际,我县开拓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天地,积极申报了“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92.3万元,规划了8个大项的道地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完成党参、党参育苗、连翘、荆芥、紫苏、万寿菊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2381亩,带动91个贫困村2500余户贫困农户长期稳定增收。

(三)龙头带动效果显现。发展中药材产业,做大规模是基础,龙头带动是关键。我县在基地、仓储、深加工等环节不遗余力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为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挖掘产品附加值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培育打造了产业科研龙头。以六泉乡中药材基地为引领,突出高端定位,打造了首个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它以党参高端产品重点培育、上百个中药材品种试验试种、专业的测土配方施肥科研攻关为重点,为促进我县中药材高标准种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培育打造了种苗繁育龙头。以陵川县农生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在冶南村一带承包荒山6000多亩,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连翘苗抚育基地。晋翘、华达、赤叶河国堂、安伟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了服务和互补作用,经营中药材面积10000余亩,为全县各乡镇中药材基地建设提供了多品种中药材的种子种苗供应。全县180多家合作社,1.5万入社成员,成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中药材产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三是培育打造了规模仓储龙头。以九州天润道地药材公司为代表,建设了4万立方米的仓储能力,不仅为我县和周边省市的中药材产业搭建了交易平台,而且为下游制药产业提供了仓储及初加工服务,还对我县中药材产业规模扩张起到了支撑保障作用。四是培育打造了高端制药龙头。以兰花太行中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龙头制药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发展下游产品,推出多款中药养生新品种,拉长了产业链条,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大幅增加,走出了中药材深加工的新路子。此外,北京同仁堂、山西参洋中药材公司、陵川县百草堂药业公司、山西九州天润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国新晋药陵川药业有限公司等10家大中型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我县,总投资近xx亿元。我县中药材龙头企业实现了质量和数量的双重提升。

(四)品牌宣传力度加大。中药材品牌打造和宣传营销一直是我们的短板,近年来,我县持续抓好“陵川连翘”“陵川潞党参”两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探索建立了中药材保护价种植收购、价格指数保险等惠农风险保障机制,实施中药精制饮片加工、仓储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标准的中药材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为产业的品牌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年以来,我县持续在央视7台农业频道播出中药材宣传公益广告。县政府创办“太行药乡陵川中药产业网”,借助全域旅游催生的康养产业,连续三年举办“太行连翘节”,吸引了台湾、安徽、四川、内蒙古、吉林、广东以及本省众多客商、专家前来旅游考察,宣传效果逐步提升,产业影响力日渐增强。2018年4月,县政府策划推出了《连翘花》mv,把我县漫山遍野的连翘花作为一道靓丽风景线送上央视平台,这首由云剑作词、鹏来作曲、祖海演唱、舒云导演的歌曲一经播出,立刻引发了省内外巨大反响。今年在北京举办的“领袖太行·清凉陵川”陵川县招商引资、回乡创业暨中药材产业推介会,大力推介“陵五味”“晋之翘”、连翘牙膏、中药面膜等本县特产,打响了“太行药乡”“中国药仓”“中国连翘之乡”等特色品牌,极大提升了我县中药材知名度,极大拓展了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空间。

二、清醒认识存在问题,准确把握推进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经过多年努力,我县中药材产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龙头作用尚需提升。在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我县虽然坚持了做大种植规模和引进龙头企业并重的发展思路,但多数中药材龙头企业由于发展资金不足、缺乏科研人才等多方面原因,在药材深加工上做得不够,在科研、科普、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行业内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龙头带动作用尚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市场占有份额偏小。虽然我县中药材分布面积大,种类繁多,但还存在着野生重于家种,山上重于大田,东部重于西部的问题。尤其是在中药材的深加工上力度还不够,市场占有份额有限,市场认知度不高,缺乏市场话语权,没有真正体现出药材大县应有的市场效应。

三是产业链条不够完善。虽然我县在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初步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但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特别是下游产品开发方面有着明显短板。多数中药材龙头企业目前只能进行初加工生产,在科研、科普、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是空白,制约了产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少数中药材高端化、精深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在健康养生、药膳开发、药食同源、药旅一体化等方面还是空白。

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县日益壮大的中药材产业,急需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行业部门来说,由于编制有限,人员老化,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得不到补充。从企业来说,由于地域条件限制,中药企业在引进人才上也遇到了困境,往往因企业地处偏远,工作条件艰苦,使得招聘工作不尽人意。

三、着眼高端产业定位,加快我县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

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面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新要求,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产业定位、加强基地规模扩张、发挥药材独特品质、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重视专业人才培养,锲而不舍把我县中药材产业做得更大更强更精,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重新审视中药材产业定位。我县煤炭、化工、建材、冶铸四大传统工业受到了国家环保政策日渐趋紧的刚性制约,发展空间极其有限,推进过程也极其艰难,而中药材产业无污染、可持续,且比较效益高,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朝阳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要咬定产业发展方向不松劲,紧紧围绕“山西省‘一县一业’中药材基地县”建设和“山西省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两大方向,用足政策,精耕细作,做成精品。要立足康养陵川新目标,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与全域旅游并驾齐驱的产业共同推进,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完备产业体系,实现农林文旅康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努力打造康养陵川的新品牌。

二要继续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规模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没有规模就谈不上效益。要促进产业均衡发展,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遵循“稳定东部,拓展西部,巩固大田,开发山地”的原则,积极推进中药材种植区域由东部山区向中西部丘陵区扩张,以种植基地规模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要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各类适宜种植品种的引进和不同种植模式的推广,不断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力求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农村药材种植全覆盖。

三要更加突出中药材道地品质。道地中药首先强调的是品质,一旦离开了特定区域这一地理属性,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药性。要着力打造特有道地中药材品牌,在突出抓好连翘、党参、黄芩、柴胡等道地品种规范化种植的同时,积极推进“陵五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工作,持续加大“太行药乡”“中国药仓”“中国连翘之乡”“中国潞党参之乡”的特色品牌宣传,通过加强品牌宣传、管理和保护,提升道地中药材品质,叫响道地中药材品牌。要强化新型主体培育,把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动道地中药材生产的重要手段,在全县培育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的中药材合作社和区域性联合社,发展规范化的订单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强化中药材的源头质量监控,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靠道地中药材品质取胜,赢得市场。

四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中药材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资源,受市场价格波动性和周期性影响特别明显,做好了是个宝,做不好是一把草,抵御市场波动风险保护药农利益,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还要靠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来解决。要全方位推进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应对中药材原料供应产地化、仓储物流规范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新形势,鼓励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仓储中心和交易中心,形成以产地直销、产加对接等中药材市场流通新体系,加强与省内外大型中药企业合作,提高药材需求量,增强群众种植信心。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推广,打造健康养生基地,大力发展养生药膳产业、药旅一体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

五要高度重视中药材人才培养。中药材产业的持久发展,根本还要靠人才来支撑。要多渠道加大中药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把重点培养中药材科研领军人物作为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巩固中药材科普示范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具有不同功能和一定规模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区,继续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研究,为科研人才培养搭建实践平台。要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把有志于在中药材产业方面的人才放到适合的岗位上增长实践经验和工作本领,广泛培养田间地头的药材种植“土专家”,在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大力培养骨干和专家,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