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 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城郊乡,实践“三个代表”,就是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树立经营城郊的理念,走跨越式发展道路,着力解决“农民太穷”,“农民太多”的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城市化。 所谓“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附于农村土地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地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 地处宜昌市城区东郊的伍家乡,200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68亿元; 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特点,围绕服务城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经济向非农经济转变。在依靠科技兴农,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同时,突破性发展二、三产业。引导农民适应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趋势,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积极发展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非农产业,稳步推进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接轨。坚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农村经济,通过招商引资,盘活集体资产存量,增强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鼓励、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以土地、现金等形式投入民营科技园区和其他经济园区的建设,兴办工业项目,开拓新的增收渠道。积极探索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新途径,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安置一批,引导务工经商转移一批,逐步缩小农业人口的比重,逐步解决农民丧失生产资料后的保障问题。稳步推动“城中村”逐步向城市转轨,根据共前、汉宜、共强、共勤等村组逐步融入城市,村民转变为市民的现实,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村(居)民住宅点,引导农民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方面向城市居民转变,强化其市民角色意识。 二是必须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鼓励现有企业开展管理创新、质量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民营企业提档次、上规模、增效益。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淘汰低水平重复、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产品和项目,加快产品的升级步伐,大力发展拳头产品,把全面“活小”与重点“壮大”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有效资产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家集中,努力培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构筑支柱型企业高地,逐步使以燕狮、东政、劲森灯泡、前锋钢球、杰友升灯具为代表的机电仪表,以新天利塑胶彩印、吉品纸业为代表的包装印刷,以共联建材、共勤大三峡建材市场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以白沙针织为代表的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进步发展壮大。同时,充分发挥城效乡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交通等多方面的辐射带动优势,下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空间,为全乡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沿公路已初步形成园区规模的共和、共升、前坪、共强、火光、共联等村,要发展壮大各类经济园区,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 三是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农村城市化要由高素质的农民来支撑,帮助农民改变传统观念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在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建立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群众,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共谋发展上来。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开展“诚实立身、信誉立业”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讲求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氛围。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用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来占领农村阵地,抵御和消除不良文化的侵蚀。继续按照“政府推动、社会扶持、以户为主、多方参与”的思路加强民间文艺队伍的建设,大力扶持30个市区级农村文化中心户,把他们建成理论政策宣传户、先进文化传播户、党群关系联系户,形成新的文化网络,并引导农民自发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农民树立崇尚科技、崇尚知识、文明生活的观念,强化村民的法制观念,逐步实现由村民向居民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