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睦。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为生命筑起坚固的城墙!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安全主题的班会演讲稿3篇,希望能够帮到你。
安全主题班会演讲稿篇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初二(2)班的何宇嘉,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团结的基础是安全》。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做《芦苇的赞美》,文章中说:“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很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无力的。被大风一吹便很容易折断。也许芦苇深知自身这个弱点吧,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读完了这篇文章,我很欣赏芦苇那集群而长、众志成城的精神,因为它突出了芦苇的一个很令我欣赏的品质——团结。
其实,在生活中团结的影子也处处可见:许多许多的石头堆积起来可以变成一座巨大的高山;许多许多的砖头垒筑起来,可以砌成万里长城。蚂蚁虽小,但许多蚂蚁团结在一起,能拖动一根很大的骨头;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许多微弱的力量汇合在一起,就能排山倒海,战胜一切!
中国有许多关于团结的名言、俗语:“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一个铿锵的汉字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团结的重要性,因为它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亡,一个集体的成败。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关键在于团结。团结的力量不在于对班级所做贡献的多少,而在于为班级所付出努力的真诚的程度。关心班级事务,是班级中的每一分子都义不容辞的责任。校运会的人人参与,就是这团结力量的基础,也是对班级的责任。运动会前,同学们踊跃的报名参加,努力地刻苦训练,这是团结;运动会时,运动员文明参赛,服从裁判,在赛场上挥洒青春的汗水,这是团结;非运动员文明观看比赛,加油助威时使用文明语言,在场边发出青春的呐喊,这也是团结。所以,当你身处于这样热烈的气氛中时,难道还感受不到团结就是力量吗?
因此,当你在赛场克服困难,坚持完成比赛时,当你在班级的宣传标语上添上独树一帜的创意时,当你在看台上为运动员的拼搏摇旗呐喊时,都会发现:原来,我们是这样的团结,是如此的齐心协力。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认识到有着强大的团结精神迸发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由于每一根细线的凝聚,从而形成了一条坚韧无比的绳子。
运动会是如此,班级体的建设也是如此。例如在开学以来的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同学们有的带来绿色植物,美化班级环境;有的用自己的得意之作装点教室的墙壁,与同学共享。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同学们才能够更加尽心地投入学习。
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挑战,团结互助是致胜的法宝,让我们在“团结”这道阳光的照耀下,共同创造我们辉煌灿烂的明天!
最后,预祝各班能在运动会中,发扬团结友爱地精神,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安全主题班会演讲稿篇2
为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能懂会用一些基本常用到的校内外的安全知识,达到积极预防危险的发生并提高学生基本自我保护的能力,仓库路学校各班级于9月3日下午第一节课召开以为“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主题的班会。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共同达成了以下关于安全的共识。
一、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禁骑自行车上学,不乘坐无牌证车辆,横穿公路一看,二慢,三通过,不抢道,不骑英雄车,不搭肩骑车,不猛拐弯,不攀爬机动车辆。
二、财产安全:不的带贵重物品到学校,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和必需品,防止他盗,如发现盗窃行为或线索及时班主任举报。
三、游泳安全:不私自下溪,河,池塘,水库等水域游泳,洗澡或游玩,不在水边戏水,划船,捕鱼等。
四、消防安全:不接触易燃易爆物品,不玩火,不得在野外使用明火,不准上山野炊,寄宿生宿舍禁用蜡烛.不损坏消防设施。
五、饮食卫生安全:不随便吃零食,野果,不买"三无"产品.不吃过期和霉烂变质食品,防止食物中毒。
六、用电安全:不准随便接触电源和带电电器,不得在教室触摸电源,不在雷雨时躲避于树下,电线杆下或其他容易引发雷电击伤的地方。
七、校内活动安全:不翻越围墙,不攀爬树木或建筑物,不在教室,走廊嬉闹或进行不安全的戏闹(互相追逐,奔跑,动手动脚),不开不文明或过激玩笑.不往楼下投掷杂物。
八、运动安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应注意场地,运动设施,器械是否安全,注意安全保护,体弱或有疾病的同学,应向老师请假说明,不要做住剧烈运动。
九、劳动安全:参加劳动,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安全防范,清洗门窗,注意安全保护。
十、校外活动安全:未经家长同意,不得私自外出,外宿和远游,防止绑架,拐骗和走失,不到危险地域游玩.要特别注意节假日安全。
仓库路学校开展的这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对日常学习生活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对减少学校的安全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让安全系着你、我、他;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和鲜花;愿平安永远着伴随我们大家!
安全主题班会演讲稿篇3
同学们:
在家庭中,一个亲人的安全牵动着全家人的挂念;在学校中,一个同学的安全牵动着全校师生的关注。因此,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自我防卫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为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普及防范知识,我们梳理分析了近期针对校园和学生的多发性案件和交通事故,提出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供同学们借鉴参考,以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保护的能力,减少案件和事故的发生。
一、防盗窃。盗窃犯罪是高校中常见的犯罪行为,发生在学校的案件中90%以上是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一般掌握学生规律、熟悉学校特点。作案时间主要选择夜间学生熟睡之时和学生上课宿舍无人之际。作案手段主要是谎称到宿舍找人,或乘学生短暂离开,或夜间睡觉不关门之机溜门、翻窗入室。侵害目标主要以随意摆放在明显位置且易于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手机、MP3等为主。
防范措施:从以往案件的分析来看,校园盗窃案件大部分是由于防范意识淡薄,不注意对自身财物的保管,给作案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环节上加强安全意识培养,提高防盗能力。一是大额现金不要随意放在身边,应就近存入银行,将存折和印鉴、密码、身份证分开存放,最好不将自己的生日、手机或家庭电话号码、学号作为存折或信用卡的密码,防止被他人盗取。二是对贵重物品如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要放进橱柜锁起来,以防顺手牵羊者。三是不要怕麻烦,进出宿舍随手关窗锁门。四是相互关照,勤查勤问,发现陌生人要多加盘问。五是积极参与安全巡逻,共同维护校园安全。
发生盗窃案件后的应对方法:一要保护现场,及时报案。发案后不要惊慌失措,应迅速组织在场人员保护好现场,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不得先翻动、查看物品,破坏现场痕迹物证。二要发现可疑,及时控制。如果在现场附近发现可疑人员,要沉着冷静,上前查问,并设法将其稳住,记住其体貌特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查问中要讲究策略,防止盗贼狗急跳墙,伤及自身。三要及时报失,配合调查。如存折被盗,应尽快到银行挂失,最大限度避免损失。知情人员要积极配合公安保卫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及时提供有价值情况,决不能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从而贻误破案时机。
二、防诈骗。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案件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一是社交诈骗。少数大学生在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意识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被某些心怀叵测的人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而上当受骗。
二是择业诈骗。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着找工作,应聘择业的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警惕性,没有通过学校组织的正规渠道应聘择业,被一些不法之徒利用高薪招聘等幌子骗取钱财。
三是网络诈骗。诈骗分子往往在学生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时发布虚假的中奖信息等诱使学生将所谓税款、手续费等汇入指定账号骗取钱财的。20xx年高校学生中被以中奖等手段实施网络诈骗的案件高达65起。四是电话诈骗。诈骗分子往往通过任意拨打电话或通过学生招聘时留有的电话号码拨打学生手机,假冒老乡、同学、老师、亲戚等身份,虚构出车祸、生病等事由骗取学生及家长的信任而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一是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贪利,不图虚荣,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二是要理智处事,三思而行。在网上购物、应聘择业等过程中不能冲动,要多分析、多思考,再作决定;三是要把握交往的原则和尺度,尤其在与陌生人交往和网上交友时,要深入了解对方的来历,听其言、观其行、辨真伪,不凭主观印象判断,不为表面现象蒙蔽。
受骗后的应对方法:一旦发现受骗要立即向公安保卫部门报案,要注意保留作案人员遗留的文字资料、身份证件、电话号码等证据,积极提供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与其交往的经过等重要线索,配合调查,追缴被骗的财物。同时要深入反思受骗原因,吸取教训。
三、防人身侵害。近年来,校园内外涉及学生的人身侵害案件时有发生,少数男学生血气方刚,遇事不冷静,小矛盾引发打架斗殴,导致被打伤、捅伤;极少数女学生自我防范能力较弱,往往受到不法侵害,被猥亵甚至被强暴。
防范措施:一要自觉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在遇到不法侵害的威胁时,应及时向公安保卫部门报警,以求得他们的帮助;在遇到抢劫、xx、行凶、杀人等不法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大胆采取正当防卫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遭到不法侵害后,要按照法律程序,依靠执法部门来处理,不能“私下了结”或“私设公堂”来处理。否则就会出现先受害后违法,甚至犯罪的结局。二要预防不法侵犯。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女大学生,不要与陌生网友搭讪,外出时尽量约其他女生结伴而行,并选择人流较多的地方,不要贸然前往偏远幽僻之处。夜间尽量不要单身乘坐出租车,以防不测。三要机智应对不法侵害。当女大学生在受到不法侵犯时,要学会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善于动脑,巧于周旋,学会“智斗”。晚间外出的女大学生发现有人或有车辆尾随时,要尽量保持平静,选择合适的岔道或隐蔽物,迅速将其甩掉;或佯装前方有同伴,高声呼喊接应,借机脱险。要记住不法侵害人的体貌特征,为公安部门破案提供重要线索。
四、防传销。近几年,大学生参与传销的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大学生离校出走误入传销组织的情况日渐突出。传销组织惯用的欺骗手段主要有:一是传销组织往往利用学生急于就业的心理,诱导学生交纳一定的费用或购买产品,以此作为加入该组织的条件;二是传销组织以介绍工作,做生意等为名,将同学骗至外地,限制其人身自由(包括“帮助保管身份证”,“陪同”外出打电话等软限制),通过利诱,威逼,暴力等手段胁迫其从事传销活动;三是传销组织采取开会、培训、上课等方式,强行对新加入者“洗脑”,灌输与法律和道德相悖的理念。一些人被“洗脑”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从受骗者变成骗人者,把其他同学甚至家人也骗入传销组织,形成“滚雪球”式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