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门时感觉寒意袭人,虽然有太阳,但显得格外“冷清”。按照县委县政府开展“结穷亲”活动的统一部署,作为县畜牧局的工作人员。这是我大学毕业后到畜牧局工作三年多年来,第一次将与特困家庭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与交流。
首先来到沙岭村村书记田祖畔家,经过简单说明情况后,按照县民政局提供给我们的特困家庭名单,让他挑选了三户最困难家庭。随后,他开着摩托车带着我们来到沙岭村九组龚本贵家。
她家位于一座山间的半山腰,面向清江河,背靠大璧山。当我们去找她的时候,她正在打钢磨(给猪做配合饲料),只见一副瘦弱身材,身穿一套操作间的工作服,头上包裹着一条围巾的农家妇女,满屋的白色灰尘,村书记进去叫了她,当她出来说的第一句话就令我们诧异:“不好意思,给您们找麻烦了”。随后,她请我们到烤火房,烧火、泡茶、找烟,一系列的土家人待客之道完毕之后,当她坐在我们面前时,她有些拘束,我发现,眼前这位40多岁的阿姨居然已经白发丛生。
“我丈夫前年肝癌死了,我有三个孩子,二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和二女都在读大学,儿子在巴东一中读书,今年我已经卖了9头猪,只要能干活肯出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她说话的语气很干脆,掷地有声。
我试探地问:“那么,你现在有什么实际困难呢?”
她不假思索地说:“儿子是我最操心的事,他在巴一中读书,是全校前十名的学生,但今年一直生病,医药费都花了几万元,感谢巴东原八区老乡会,还给我们捐助了2000元,只希望儿子的病能快些好起来”她说话时透着一种倔强又无奈的表情。
她见我们不语,笑着说:“我知道,全县还有那么多老人孤残要解决,比我还困难的人多着了,所以您们也别太为难,这件事我知道难!”她说得很真诚,让我的内心一阵阵发酸。
一看便知,龚阿姨是一位不爱说话,却内心情感很丰富的人。丈夫的去世,三个孩子读书的经济压力,我都不知道她是怎么能做到这些。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我们将300元的慰问金塞到龚阿姨的手中,并说明年一定还会来看她,对她反映的问题一定尽全力解决,“谢谢您们,谢谢您们。”
她一直流着泪水陪送我们,我们都劝她回去,还会再来,但她坚持一定要把我们送到公路上。我们上了车,从反光镜看见她依然在目送着我们,并一直不停的挥手,返回的路上,我们的心情一直很压抑,彼此都不说话。生活给了她太多的压力和苦涩,但是她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只是需要更大勇气去面对这些困难。沉重的人生路对于她的年龄而言,只是走过到一半的路途,我深知,她打心眼里还是希望得到一些实在的帮助,或许,我根本就帮不了她多少忙,但是我一定尽自己的一份心,于是我回家询问在州中心医院当医生的爱人,请她帮助联系医院,希望能请到专家给义诊,也希望一切都会出现转机。
龚阿姨,明年我一定还会来看您。
结穷亲,一项帮助别人更是教育自我、升华自我的活动。
在县委政府的号召下,绿葱坡镇将镇直部门的负责人也纳入了“结穷亲”的范围。我刚刚参加工作,说实话,在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有没有能力帮这些亲人。但是,今天下乡之后,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
27日早上,我来到这个叫香家垭的村落。我帮扶的对象是一位右腿已经完全截肢的孤寡老人。他的家坐落在一群白色楼房的中间,两间土起瓦盖的房子显得格外醒目。走进大门,地面凸凹不平,但很干净。闻声迎来的老人,赶紧找椅子招呼我们坐下,找杯子泡茶。孤零零的左腿加上两个拐杖,显得有些慌乱。他就是我要结亲的对象,叫薛承章。
“薛伯伯,我今天是专门来跟您认亲的,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您就把我当您的姑娘,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尽管说,我们一起想办法。”自我介绍后便与薛老攀谈起来。从闲聊中得知,他是六岁读书的时候爬树将右腿摔断了的。父母去世后就一直一个人生活,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那您的肥料还有日常生活用品是怎么买回来的呢”我问到。“都是请别人带的,我已经好些年没去过绿葱坡了”薛伯答到。真是感谢这些相邻乡亲,正因为有了他们,薛伯才得以继续生活。
说话间,薛伯可能觉得屋里的光线太暗了,起身将电灯闸搬上去。我才发现,他家里还是用得那种老式的灯闸,里面的电灯丝已经有一半露在外面了,这样有安全隐患,但薛伯说他已经习惯了。我还是请村干部帮忙买一个新灯闸,一定要尽快换上,老人一个人在家,必须得提高警惕。
“莫看他一个人,他很勤快,虽然符合条件到福利院去,但是,他一直凭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说尽量少给政府添负担。”引路的村主任介绍。我对眼前的这个老人肃然起敬,他没有抱怨生活给他的不幸与沉重,依然积极乐观的去面对一切,与某些年轻人遇到一些小困难、小问题,就怨天尤人,消极抵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刻,这个才见第一面的老人,顿时让我觉得很亲近,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疼了我二十三年我还没来得及尽孝就已经走了的外公。
我找纸留自己的联系方式时,发现薛伯竟然有一本《知音》。原来由于他还没有安装数字机,现在看不了电视,就翻来覆去的看那一本杂志。我决定回去之后跟广电部门联系一下,看能不能让他早点看上电视。并承诺下次去看他时,一定给他多带一些杂志。
临走时,我给了他一些钱,算是一点心意,老人推了半天才收下。从他家里出来之后,我陪同行的干部去另一家认亲,薛伯给村主任打电话,要我回来时到一下他屋里。在他家里,薛伯给我收了四、五斤腊肉、两三斤核桃和十几个鸡蛋。我推了很久,最后很不礼貌地跑出来才没有拿这些东西。但是,他眼里饱含的泪花,冰凉的双手紧紧拽着我的那一刻,我明白,他是真正把我当他的亲人了。
回来的路上,我在日历上设置了备忘录,腊月二十四,当薛伯伯过六十周岁生日的时候,如果我万一抽不出时间来看他,一定要给他打个电话。要让他知道,即便没有子女,也还是会有人惦记他。
通过这次走访,让我懂了,这些老人也许并不需要我们给予他多少物质上的帮扶。我们的一个电话,一次家访,一声祝福,一份牵挂,就足以令他们感动,让他们明白党和政府的是关心他们的。也更警示自己,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一是要对得起老百姓对我们的这份信任,同时也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玫瑰赠穷亲,手留余香尤醉人!(作者系绿葱坡司法所工作人员)
县委结穷亲活动开展有一段时间了,我联系的药会坦村给我安排了一门亲戚,按照我和村支部书记邓贵军商量的标准(在村里确实比较贫困,有在校学生,急需帮扶的)选定的,今天到亲戚家过个门。
药会坦村是今年我联系驻点村,紧靠建始县高坪镇,野三河从该村蜿蜒而过,1500多口人的大村,14个组我去过一半。今天去的亲戚家是我还没去过的地方,听说还要走3公里山路才能到达。从集镇出发驱车50分钟到达药会坦村九组,前面不再通公路,我和村支部书记邓贵军沿着山路步行向前,邓贵军边走边给我介绍亲戚家里的情况,翻过两道山梁,穿过一片竹林,就来到了亲戚家中。
单家独户,三间土坯房依山而建。这便是我的亲戚家。走进亲戚家中,徐长宇、江志英夫妇刚从地里耕地回来,房屋虽然陈旧却很整洁,堂屋里贴满了奖状,徐长宇夫妇自豪地说,这是他两个孩子的奖状,还有很多没贴上去装在衣柜里。徐长宇的父亲81岁了,身体不是很好,经常吃药,不过老人家的精神和气色还不错,老人1966年入党,有45年的党龄,比我的年龄还要长。
围坐在火塘边,我和徐长宇、江志英夫妇拉起了家长。徐家五口人,四亩地,两个劳动力,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缺乏劳力的农户,正处于上有80岁的老人,下有一个高中生、一个小学生的人生中年高负荷期。徐家一年的收入全靠徐长宇外出务工,徐长宇会木工,在武汉的建筑工地上做事,今年行情比较好收入了2万元。江志英在家中因为身体原因,四亩地基本上都是种苞谷、洋芋,喂2头猪全部宰杀自食。连续两年死了6头仔猪,损失2500多元,今年也没有生猪买,看着今年的猪价行情好喂了3头仔猪,准备明年卖一头。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徐家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病致贫、因供学生致贫,81岁的老父亲身体欠佳,妻子江志英患有胃病和脑血管等多种疾病;两个学生,大女儿徐敏在巴一中高三补习,一年要1.5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小儿子在药会坦小学读五年级,一年至少要1500元的生活费。徐家一年的收入基本上只能勉强保证两个孩子读书,目前已经有了1万元的债务。
交谈中,江志英拿出那些装在衣柜里的奖状递给我看,我看到他大女儿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的奖状都保存完好,小儿子每次都是全年级第一。江志英告诉我,她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她知道孩子们今后要走出去一定要读好书,所以她就把他们所有的奖状都保管好,作为自己困难时候的一种念想和对孩子们的一种鼓励。我心头为之一颤,我知道我碰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我告诉她,我来结穷亲就是要和他们一起把两个孩子培养好,要让孩子们觉得家穷不要紧,从小要立青云志。我让她打电话告诉正在读高三的大女儿徐敏,让她安心读书,不论她考上什么大学,明年夏天我会让她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她在巴一中是前60名的学生,去年高考失利才复读。我知道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社会、学校各方面给她的压力太大了,我应该给她一个承诺。
第一次到亲戚家里来,看到这样的境况,我仿佛回到了15年以前的老家,对一切都有一种切肤之痛。我觉得这门穷亲结得很有缘分。我们商量春节前,我陪江志英和徐延国老人到卫生院做一次全面的体检和治疗,再买一头仔猪,明年争取卖两头肥猪,老徐继续出门打工挣钱。我准备春节前再来一趟,送一点年货和春耕的物资,看一看他们上高中的大女儿。
作别徐家,已是暮色苍茫。夜色中我走进药会坦小学看到正在上晚自习的徐宝成,班主任说他成绩好,听话。小孩子很帅气,一双眼睛很有神。没见到他之前,我在心中定下的目标是,一定要帮助他们的大女儿完成大学学业,见到徐宝成后,我觉得目标可能要更长远一点。因为在这个家庭里学习和知识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命运,也是这个家庭的未来。
结穷亲之行是一次心灵回归之旅,我想起了多年以前的我曾经单纯而又执着的梦想,想起了那些曾经一起背着背篓上学的伙伴,想起了那些和他们一样曾经困难的日子,有一种直指内心的力量穿透全身,有一种恍然大悟的体验滋养心灵。
结穷亲之行是一次感悟之旅,我体会到这项活动不仅是贯彻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一轮扶贫纲要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历练干部的作风,提高干部对三农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改善当前干群干系,调和社会心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结穷亲,在农家,在路上,在心里,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