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强化管理
积极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
五七○四厂是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一集团的大型军工企业,现有职工4700余人,35岁以下青工2160多人。
几年来,我们以紧紧围绕“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按照“抓创建、求深化、创规模、出效益”的工作思路,结实企业实际,不断加大青年文明号创建力度,努力创新活动内容,逐步完善工作机制,以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为切入点,带领青工投身企业发展实践,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一、健全机制,完善青年文明号创建体系
自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以来,五七○四厂团委始终以“树高度职业文明,创一流工作业绩”为目标,把创建活动作为引导全厂青工倡导职业文明、提高职业素养、增强职业道德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努力使创建活动与各基层单位的基础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效益提升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点的带动、面的活跃、质的提高”为原则,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
一是加强领导,为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取得上级团组织和工厂党政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检查各基层单位的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我们通过广播、闭路电视各种宣传载体,大力加强对创建活动的宣传,使全厂青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创建青年文明号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们还对创建过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使创建活动在职工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夯实了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
二是严格考核,努力提高创建活动的质量。制定了具体的创建标准和考核细则,在企业内部实行季度考评,年度审核的制度,严格按细则进行考核和检查,加强了对青年文明号的管理力度。考核中,为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现象,我们在各青年文明号集体自查和创建领导小组复查的基础上,由专人负责对工厂各个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进行不定期的抽查,通过查记录、看现场、听汇报、走访调查群众的方法,掌握翔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对各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检查,保证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质量。
三是加强沟通,促进创建活动的全面提高。针对各创建单位发展不均衡这一现象,我们定期举办“创建青年文明号经验交流”活动,到获得省、市级青年文明号的单位现场参观,积极开展“找差距,促发展”活动,每年五四期间表彰一批创建活动开展得好的班组和青年集体,树立典型,从而带动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
二、科学管理,提高青年文明号活动效果
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是加强青年职业道德建设和青年集体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企业各种新机型试修工作的全面展开,仅凭拼命干、搞突击,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引入科学的组织、管理势在必行。
一是整体推进。从99年起,我们在各单位青年班组全面推广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我们以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强班组制度文化建设,以建立和完善班组制度为基础,以班组标准化工作为主要内容,以班组长培训为牵动,对班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探索行之有效的班组管理方法,达到以班组管理水平的提高来促进重点工程任务的完成。
二是完善基础。我们为青年班组设计、印制了班组管理用表格,包括《班长岗位描述》、《班组成员岗位描述》、《生产进度表》、《生产延误表》和《多余物控制程序表》等。使生产管理、质量保证、进度节点控制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有序化、规范化。
三是加强学习。我们定期组织青年班组长学习各类管理知识、企业文化,还编印了《青年文明号专刊》,每季3期,全年12期向青年班组长系统地介绍班组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他们在管理能力上有了长足的提高。
三、号手联动,使青年在创建活动中成长成才
培育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是我们共青团组织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随着青年正逐步由科研生产中的生力军变成主力军,这一问题更成为我们共青团组织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把青年文明号与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紧密结合,采取号手联动机制,加快了青年培养进程。
一是在创建活动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达到号手联动效果,在青年文明号创建标准中,把岗位能手比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所有参评的青年班组青年岗位能手要占青年的30%以上,并且要有明确的青年岗位能手培养措施。通过号手联动,较好地发挥了青年文明号的育人作用。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工技术培训活动。为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开展创建活动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青工学习技能。通过“导师带徒”等活动,为企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自99年以来,全厂已有300多名青工参加了这项活动。为提高青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多次组织开展青工技术练兵活动,在对青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后,进行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并将技术练兵考试成绩作为评选市级青年岗位能手的主要依据,较好地调动了青工学练技术的积极性。几年来全厂共有51名青工被评为省、市级青年岗能手。
三是积极开展青工技术创新活动。每年都要举办各类青年科技创新活动,为青年技术人才创造展示成果的舞台。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各个青年文明号集体以“型号攻坚,青年争先”为主题,把创新重点放在新机修理、扩修复活、设备改造、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通过“青年百岗百课题科技创新”活动,把青年科技创新、“五小”攻关与工厂的重点科研项目、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工作做到了有机结合。仅2003年,科技攻关立项70余项,完成54项,创造价值1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