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高三四班的**,荣幸于此简单分享对十八岁与成人礼的体悟。
日月窗间过马,少年计不旋踵。古之成人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如今,我们十八而志。如此可知,成长确无年龄之沟壑而不可跨域,醉翁白头尚自比顽固少年,蓬头稚子又何尝不可奋力成人,唯须自省以独立,自强而不息。以我观我而我自知,于成长中步履不停,求索不止,创造不竭。向前,向前。我坚信人的身份感赋予生活的使命感,必须清楚的是,我们作为子女,学生和公民,不仅应当努力变成人格更为健全的个体,更有责任与义务使家庭和社会成为一个更有力量的整体。少年于未来的作用力,不限于纸上,不限于当下。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纵聊表深情,又何以为报。早在小学教材中,我们就曾读过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可是直至今日,我才明白其深意。当一个孩子在满满的爱中长大时,他终究学不会深深的恨。相反,他更愿意以一颗慈悲的心,以谦敬之心而精进不休,不惑且石赤不夺,经霜更艳,遇雪尤清。
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结着一段很短很短的缘,远远望去,很浅很浅;细细走来,很美很美。当我们稚拙的迷茫与焦虑无处安放,当我们恼人的自私与任性无处可藏,回首望去,身边的老师和朋友却一如既往地默然守候,消释行走的青春与当下之生活的嫌隙,这是多么温暖的一件事。成长于我,是正视自己,同时听得见外来的声音。自己还是微不足道的自己,承载了过多的爱与关心,也时常感到有愧于受到的批判与鼓励,但知来藏往,我们惟须跃进,笃定成长。来到番附,所历种种都成了最美的不期而遇,不言而喻,如此,使我们无药而愈。
著名作家龙应台曾书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犹记初二时初读此文,我糊里糊涂地哭了将近两节晚自习。难抑的悲伤久久未愈。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真实地认识到,父母和孩子不能永远地在一起,总有一方将提前离去。在爱与深情面前,残忍便显得更加绝情。后来我终于鼓起勇气给父母拨了电话,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如果要说对于十八岁的期待与欣喜,为了自己的成分着实不多。最重要的是,十八岁似乎就意味着,我离能够更好的保护你们,更近了一步。时光因无声而常被淡忘,但每当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此间有你们,此刻便是未来最柔美的模样。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关于理想,关乎深情。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风外听竹,破而后立,筑梦未来,锦时不负。高考在即,于我们高三学子而言,拼搏奋斗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同学们,脚跟立定以后,我们必须拿自己的力量和技能,勇敢地搏斗。肯为现实皱眉,又胆敢对理想倾心,在狂热的现实中守住本心,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坦然长往柳暗花明的明年六月。以义正我,积微成著,少年奔于路上。以心自律,行不苟合,少年律于修行。少年欲乘风,破浪会有时。其中有至乐,无异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