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小学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
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
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小学结合本校实际,《学
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出台了。
一、工作目标
1.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
要求;
2.开展校园悦读节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
建设书香校园;
3.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
营造爱读书、读好书
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原则
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
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
新人。
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
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
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
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适宜性。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
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
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
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适度性。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
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工作措施
(一)审核到位: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1.成立“审读专家库”
学校成立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教学管理处、党员教师、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
代表组成课外读物“审读专家库”。
2.加强选书环节
(二)定时清查: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1.全面摸底清查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学管理处牵头,期初、期中、期
末对读物(学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班级图书角)进行全
面摸底清查。
2.设立“图书观察员”
1-2年级采用学科老师做“图书观察员”,3-6年级每
班设立2名学生“图书观察员”,他们负责对班级出借、归
还图书中的破损图书进行整理,就读物细节问题进行上报。
3.发放告家长书
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合理选择,明确课外读物
的质量要求,营造健康向上的阅读氛围,形成家校最大的教
育合力。
(三)日日书香: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学校始终坚持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
读习惯。
1.悦读节
每一学年的四月份是学校的悦读月,开展主题式悦读节
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
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2.四叶草书单
制作一学期一份的“四叶草书单”,发挥书单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选好书,读好书的良好悦读氛围。
3.一周约书日
建立“一周约书日”,由图书馆统一策划,全校联动,
全体参与,进馆阅读、整本书阅读、班级图书漂流等方式,
基本确保学生的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30本。
4.项目式阅读活动
结合红色阅读活动,学科联动,进行项目式阅读活动,
体现阅读的多维效度,发挥阅读的育人功能。推荐起来,流通起来,阅读进来,吸收起来,积蓄起来,健康读物的功效就能显现出来。日积月累,师生生命的厚度、宽度和深度就自然拓展,受益终身。
2021年中小学学生手机使用管理方案
一、加强认识手机管理的重要性
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致使中小学生越来越普遍使用手机进行资讯查阅、资料查询、人际交往和自我表达,手机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学生与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沟通联系。但由于手机的娱乐功能和交际功能越来越丰富,以及中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部分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过度使用手机,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交友聊天,导致学习不专心、视力下降以及亲子关系紧张,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如何在中小学教育中更好地使用手机,已成为学校和家长必须面对的议题。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有关通知,手机的使用被正式纳入全国中小学日常管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是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印发的通知。
二、手机对小学生心理危害的基本现状
1.危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降低自身知识度的同时,心理及思维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2.危害学生身心健康。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影响学生的视神经及记忆力。手机内存在不良信息,对心智不够成熟的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危害。小学生心理抵御能力不强,容易出现早恋、孤僻、免疫功能失调、睡眠降低等身心问题。
3.危害小学生日常学习。现阶段的小学生对手机具有极大的依赖性,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想通过手机查答案,使得学生懒得思考,渐渐不会思考。
三、手机管理方案
(一)五个明确
1.明确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学校,如有特殊紧急情况可与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联系。
2.明确教师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明确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有监督管理的职责。学生离
校后需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经家长同意后才可使用。
4.明确对违规带入校园的学生手机学校统一保管,交由
家长领取。
5.明确学生如若未按规定私自携带手机进入校园,造成
手机遗失等任何问题均由家长及学生本人负责。
(二)教育引导
1.学校可利用“德育小课”、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
形式组织专题辅导,让学生敞开心扉谈手机、擦亮眼睛看手
机,进而达到科学合理用手机的目的。重点是从心理层面对
学生进行疏导,引导学生摆脱对手机的依赖,进而专注于学
业。
2.家长职责。家庭是人发育、成长、生存的首要基地,
家长应当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
惯。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
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3.拓展社会资源,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让学生的学习生
活变得丰富多姿,为学生远离手机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校园里倡导禁止使用手机,共创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在生活中理智、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
2021年中小学学生科学睡眠管理方案
为保证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孩子睡眠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二、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三、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
学一般不早于8:00;
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
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四、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
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五、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
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
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
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
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注册登记或备案的线上培训网课平台、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确保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六、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七、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
高度重视做好学生睡眠管理与指导工作,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