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保部门如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张敬华)

 

根据中央部署,今年4~8月,江苏省与江西省、四川省以及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23个单位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活动共分集中学习、调查研究,对照检查、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完善制度3个阶段。按照江苏省委要求,江苏省环保厅党组切实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在新时期加快推进江苏环保工作历史性转变的难得机遇,认真开展学习,深入查找问题,扎实抓好整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主要做法

 

◆把理论学习作为基础◆抓住调查研究重要结合点◆敞开大门听取意见建议◆抓住改善环境质量等重点

 

(一)理论学习重在解放思想、形成共识

 

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的基础,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典型学、向兄弟省份学。同时,广泛开展“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研究推进江苏环保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

 

通过学习和讨论,引导干部职工形成江苏环保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4个共识。第一,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必须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党中央把江苏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试点省份,我们理解,是希望江苏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在更好发展上做文章,找到好与快的最佳平衡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是江苏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加快解决这一矛盾,是江苏实现更好发展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有的专家甚至提出“江苏科学发展关键看环保”。而在此过程中,环保部门被历史性地推到了最前沿,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

 

第二,改善环境质量是所有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处理好为发展提供更多环境容量和为百姓创造更好环境质量的关系。对环保部门的同志来讲,环境质量就是硬道理,我们工作做得再多,环境质量不改善,群众就不答应,社会就不满意。在加大污染减排力度,腾出环境容量支持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更加注重群众的环境感受,顺应群众渴求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的新期待,认真解决好群众房前屋后的环境问题,努力使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小康生活。

 

第三,环保部门是一个综合管理部门,必须处理好执法监督和宏观管理的关系。我们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加快,环保与金融、信贷、土地一样,将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作为省级环保部门,在做好环境执法监管、加强业务创新的同时,应当加快由专业执法部门向宏观管理部门的转型,主动参与宏观调控,提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行政办法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水平,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四,江苏环保工作应当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环境保护部的直接领导下,近几年,江苏环保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不少做法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展比较快的省份,在全国较早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发展阶段,环保工作也较早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制约,很多问题的解决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引领实践,我们有条件、也有责任为全国环保工作率先探索一些新路子、积累一些新经验,继续争创全国一流水平。

 

(二)调查研究重在了解实情、理清思路

 

调查研究,是学习和实践的重要结合点,对于确保活动质量至关重要。学习实践活动伊始,我们就确定太湖水污染防治、完善生态省建设推进机制等8个重点课题,班子成员每人牵头负责一个。重点围绕落实国务院《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形成了“五个结合五个为主”的工作思路,即:把控制外源和内源结合起来,近期以控制外源为主。

 

据专家分析,即使完全切断外源污染,太湖内源污染也能支撑蓝藻3~5年的暴发,而外源不加以有效控制,蓝藻必定年年暴发。太湖80%左右的外源污染由15条主要入湖河流输入,必须一河一策,逐条彻底整治,否则改善太湖水质就是一句空话。

 

把治理点源和面源结合起来,近期以治理点源为主。太湖流域工业化程度较高,种植业比重相对较低,点源污染仍然是导致太湖水质下降和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必须狠抓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三大点源的治理,实现由点到面的控制。

 

把控制COD和总磷总氮结合起来,近期以控制总磷总氮为主。目前,太湖湖体的高锰酸盐指数已稳定保持在Ⅲ类水平,但总磷浓度还处于Ⅳ类,总氮浓度还劣于Ⅴ类,要想尽快摘掉太湖水质劣Ⅴ类的“帽子”,从根本上遏制水体富营养化,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大氮磷污染的治理力度,破坏蓝藻的生长环境。

 

把总量减排和容量控制结合起来,近期以总量减排为主。容量控制是流域环境管理的高级阶段,当前还是要把削减污染物总量作为太湖治理的核心任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实施重点行业的提标改造工程,将排污总量逐步控制到容量允许的范围内。

 

把调水引流和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近期以生态修复为主。据调查,太湖特别是周边湖区底泥厚度已达0.8米左右,全湖生态系统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应当大规模地开展生态清淤和湿地恢复,建设环湖生态圈,更加注重运用生态治理手段让太湖“休生养息”。这个思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为太湖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三)查找问题坚持敞开大门、不遮不掩

 

广开渠道、敞开大门,采取4种方式多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一是座谈;二是问卷调查;三是网上征求意见;四是个别走访。

 

在此基础上,撰写省环保厅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着重查找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不够满意。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城市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普遍超标,灰霾天气增多。虽然法律

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但环保部门也负有监督管理不力的责任。

 

对环境保护规律性的研究不够深入。比如,对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十五”期间着重抓了COD的控制,但对氮磷污染治理重视不够,这说明我们对大型浅水湖泊治理的内在规律还研究得不深,缺乏科学把握。

 

环境执法监督不够严格。在执法思路上,仍然重事后查处、轻过程监管;在执法责任落实上,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不到位;在执法手段上,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管理水平较低;在执法能力建设上,环境监测、监察队伍标准化建设离国家标准尚有一定差距。

 

环境基础管理不够扎实。环境管理较为粗放,对全省环境容量、特殊污染物排放情况还不能完全说清楚;环境统计数据的代表性不强,污染源动态数据库至今没有建立起来。

 

工作抓落实不够有力。环境保护部和省委、省政府给了我们很多非常好的政策,但有的执行得并不坚决,有的推进速度比较慢,有的仍未落实到位;环保统一监督管理职能行使不到位,在调动各部门积极落实环保任务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服务基层不够到位。对基层环保部门布置任务多、具体指导少,工作要求多、解决困难少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在分类指导,为基层加强能力建设创造条件方面做得不够。

 

(四)落实整改立足完善制度、办好实事

 

突出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着力改善环境质量、严格执法监督等8个方面重点,制定了68条具体整改措施,核心内容是建立和完善《江苏省小康环保达标考核办法》、《江苏省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等18项制度。

 

同时,集中力量办好5件实事,切实让群众、企业和基层环保部门感受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明显变化:一是把学习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意见,梳理成40个具体环境问题,加大整治和查处力度,并向社会公开办理和整治情况。二是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太湖流域重点企业的提标改造工作。三是筹集5000万元,用于基层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支持各地尤其是苏北地区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四是全面实施机动车新车尾气排放国Ⅲ标准,年底前在全省建立30条“简易工况”法检测线,提高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五是创建40条“餐饮污染控制示范街”,改善百姓的人居环境。

 

初步成效

 

◆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取得进展◆管理模式逐步向两级转变◆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立◆6个具体问题求得突破◆建立完善5项管理制度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更看重解决问题的态度,更关注推动工作的措施,更在乎实际整改的效果。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5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一)推动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取得了新进展。着力发挥环境保护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做好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和国土主体功能区划的对接。把全省12类472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作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严格保护起来,开发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绘制完成“生态”电子地图,为优化经济布局提供依据。

 

进一步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将太湖流域划分为一、二级和三级保护区,在整个流域全面禁批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等重污染项目,上半年共劝退和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440个。制订江苏省第一批禁止排放“三致”和恶臭气体物质名录,待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推动规划环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据环境保护部要求,全面启动沿海开发总体规划、长江南京段产业布局规划、全省农药行业发展规划等12项重点规划的环评工作,基本完成136个省级开发区的环评审批,努力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加强环境容量研究。基本完成太湖流域和沿海水环境容量研究,用于指导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

 

(二)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取得了新进展。按照省委、省政府扩权强县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县级环境管理权限,由原来的省、市、县三级环保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向两级管理转变。

 

减排指标下达、排污申报登记、环保专项资金安排等环保重点工作由省直接对县进行管理。

 

除环境保护部规定的化工等11类污染严重的项目外,其他由省环保厅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登记表类项目,全部下放至县级环保部门审批。

 

城市供水、房地产开发、文化体育设施等部分服务业类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县。

 

取消省辖市环评文件预审环节,由县级环保部门直接向省提出环评文件预审意见。

 

调整部分核与辐射项目审批管理权限,Ⅳ、Ⅴ类放射源的转让、转移备案等事项全部委托省辖市环保部门审批和管理。

 

(三)创新环境经济政策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市场手段,加快建立有利环境保护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进一步完善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政策。制定实施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方案,明确太湖流域COD年排放10吨以上的单位要全部有偿获得排污指标,新建项目必须花钱购买通过减排获得的指标,同时筹建省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加快建立规范的一、二级排污权交易市场,促进环境资源从无价利用向有价利用、从无序利用向有序利用转变。

 

进一步完善区域环境资源补偿政策。完成了太湖流域的补偿试点工作,突出太湖西岸、大运河、调水通道3个重点,将补偿断面从9个增加到31个,建立更加规范的上下游污染赔付制度。

 

进一步完善环境价格政策。出台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单位氨氮、总磷超标排污费收费办法;扩大脱硫电价补贴范围,将安装脱硫设施的非统调燃煤机组一并纳入补贴范围,每千瓦时增加0.015元;实施差别价格政策,苏南地区重污染行业污水处理费按高于一般工业、服务业1.5倍的幅度征收。

 

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和保险政策。大力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级工作,与银行系统共建企业环保信用体系。今年全省参加评级的企业已达14957家,数量较去年增长22%。开展船舶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已确定保险试点范围和承保单位,正在开发保险产品。

 

(四)解决突出问题取得了新进展。在解决6个具体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破。

 

全面推行“双河长制”,推动解决治污责任不落实的问题。由4个省长、11个省级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市县领导共同担任太湖1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河长”,共同承担限期改善河流水质的责任。6月以来,仅罗志军省长、赵克志常务副省长围绕河流整治召开的会议和现场督察就达10多次,有力推动政府治污责任的落实。

 

出台淮河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达标方案,推动解决省界断面达标不稳定的问题。安排7.2亿元,有针对性地实施56个水质达标项目。特别是为了确保奎河黄桥、沛沿河李集桥两个省界断面达标,下决心关闭了员工有1000多人、生产能力达30万吨的3家造纸厂。

 

加大管网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推动解决污水处理覆盖面不广、收集能力不足的问题。上半年,仅太湖流域就铺设污水管网2600公里,有3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或开工建设。制定《关于加强全省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作的意见》并由省政府批转实施,防止污泥二次污染。

 

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示范力度,推动解决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的问题。召开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推广会,首先在太湖流域推广10种不同类型的处理技术。加快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导手册》,供各地因地制宜地选用。

 

从改革运营模式入手,推动解决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管理使用不正常的问题。明确759家国控省控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的比对监测和运行维护费用,全部在省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解决,同时全面推行第三方运营,切实把环保“电子警察”的作用发挥好。

 

加快建设太湖水环境监控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推动解决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的问题。按照世界先进标准,重点建设17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首批30个已投入使用,正在抓紧建设第二批40个站点,确保年内投入使用。

 

(五)改进机关作风取得了新进展。建立完善5项制度,加强作风改进,规范内部管理。

 

环境信访管理制度。把解决环境信访问题作为践行环保为民宗旨、改进作风的重要突破口,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环境信访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5项机制:信访目标管理、领导信访接待和下访、信访定期排查和分析、重大信访案件听证以及信访责任追究机制。

 

重点工作督办制度。制订实施《江苏省环境保护厅重要政务督察办法》,请江苏省环保厅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开展督察工作,把效能监察和重要行政事务督办结合起来,提高全厅的行政执行力。

 

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制订完善江苏省环保厅工作规则和党组工作规则,出台实施厅党组议事票决办法,推进全厅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内部思想交流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厅干部职工座谈会,每年召开一次军转干部、知识分子和老干部座谈会,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干部职工的沟通和交流,努力营造同心同德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权力阳光运行制度。对全厅行政权力全面实施清理,力争明年上半年,实现所有权力的网上运行,建立“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机制。

 

几点经验

 

◆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把群众路线贯穿始终◆注重调动基层积极性

 

(一)必须把学思紧密结合起来。搞好学习实践活动,首先要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推动思想解放上下功夫。在活动中,我们除了按要求开展学习活动,完成规定学时外,还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把带着“命题”的大讨论活动作为深化学习的载体,作为提高学习效果的基本方法,发动每个党员都联系各自职能、各自岗位深入思考,思考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哪些差距,思考这些年来环保工作的得与失,思考解决环保难题、推进环保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在思考中形成带有鲜明环保行业特点的共识,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必须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内容多、标准高、要求严,但时间跨度并不是很长。所以在活动中,不能平均用力,贪多求全,追求面面俱到,应当最大程度地凝聚共识、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创新体制机制这个关键,踏踏实实解决几个制约环保事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踏踏实实为群众和基层办几件有影响的实事,踏踏实实建立一批促进科学发展的环保长效机制,促进环保中心工作有新的进展、新的突破。

 

(三)必须把群众路线贯穿始终。在活动动员、分析检查问题、撰写分析报告、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形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普通社区群众等各个层面的同志参加,请他们为江苏环保工作把脉,切实做到查找问题听取群众意见,分析检查组织群众评议,解决问题汲取群众智慧,整改落实接受群众监督,活动成效交给群众评判。

 

(四)必须更加注重调动基层积极性。在省域范围内,省环保厅还是一个相对宏观的管理部门,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主要依靠基层来实践,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依靠基层来落实。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厅党组定下一个基调,就是利用调研、座谈等各种机会,虚心听取基层环保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多站在基层的角度思考问题,多设身处地的为基层着想,多支持基层的大胆创新,多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整体合力。

 

回顾4个多月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环境保护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立源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切实做到为发展提供更多的环境容量,为百姓创造更好的环境质量。

 

(作者系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要点提示

江苏环保部门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在理论学习中解放思想、形成共识;坚持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实情、理清思路;坚持在查找问题时敞开大门、不遮不掩;坚持在落实整改时完善制度、办好实事。通过4个多月的学习实践活动,江苏环保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环保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经验借鉴。

 

编辑心得

江苏省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开展了深入工作。按照江苏省委的要求,江苏省环保厅党组切实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在新时期加快推进江苏环保工作历史性转变的难得机遇,认真开展学习,深入查找问题,扎实抓好整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中取得了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