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带着孩童的心灵和眼睛,能让我们更加看清这个世界。然后再用成人的坚定和执着去做事情。什么事情做不好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用孩童的心》。
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个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的人。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却发现,因为欠缺的好奇心而导致错失了很多大好的机会。同时,我还发现生活中居然还有很多很多人,相当多的一大部分人,喜欢用固有的成见去看世界,对世界缺乏最起码的好奇。
去年冬天,我为自己的小龟加了一个车棚。上班,顺便接送孩子上下学,电动自行车特别方便,但是到了烈日炎炎的夏天和北风凛冽的冬天,骑电动自行车就不那么潇洒了。这种类型的小车棚是我骑电动车生涯伊始就不停在构思的设备——如果在电动车上加这么一种东西就好了:上面遮风挡雨,旁边用透明塑胶围着不遮挡视线,下面有开口,便于伸腿脚助车停靠——冬天抗风,夏天遮阳,方便实用。这是我一直梦想的发明。
没想到真的有人设计出来并生产出来了,我在某宝上偶然看到后立即就下了单。货到了之后,我和老爸用了一个多小时把车棚安装完毕后,我忍不住立即骑上车跑出去溜了一圈。好几个晚上做梦都梦到自己在冬天骑着这身形轻便,快捷灵巧的小车驰骋在冰冷的风中。
确实,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以往我和孩子都必须戴上头盔穿上护膝,把自己包裹成一个巨型粽子才敢出门骑车,而现在,我们轻松潇洒,什么都不用带,上了车,拉好拉锁,寒风就被轻轻拒之棚外了。车内不甚暖融,但至少没有寒风。因为这是为了送儿子上学放学安装的,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爱心车棚。
骑车在马路上,总有过往行人会打量我们,在停车等红灯的时候,总能听到有人说:哎,你看这车棚还真不错!总有人会来问,这车棚在哪儿买的?多少钱?我都一一如实回答。还有一次,有一个送学生的陌生家长非要加我微信号,让我把购买链接发给她。我除了非常真诚地分享,还蛮有信心地相信:今年冬天,北京的电动车市场必须被这种便捷的车棚所折服,爱心车棚必然会在北京的冬天遍地开花,大行其道。原因很简单:北京人口密集,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电动自行车是个大部队。
然而,事实证明,我个人太过乐观了。我对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执行力,太乐观了。
或许因为我活动范围不大,在我目力范围内,每天上学放学接送孩子的电动自行车上,仍然只有我这一辆车有爱心车棚。
一次,骑车到学校遇到一个老师,她看了一眼车棚,说:“真逗!”言下之意,就是滑稽,不认同。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我。那一年,我听说这个世界上还有经典诵读班,不上学,大老远地从外地来,住在北京郊区的小别墅里,每天诵读经典,种菜习武,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些家长肯定是脑子进水了。我还真的去实地考察过,看着一个教室坐着年龄大小不等,跟着穿长袍的先生摇头晃脑诵读经典的学生,我再次告诉自己,这群人脑子一定有问题。这不是复古吗?有什么用啊!
可是,事实证明,时至今日,我才逐渐明白,当时不是别人脑子有问题,而是自己脑子有问题。因为脑子里有个大石头,其名曰:成见。
存在即合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是不是都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至少应该过脑子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是好像这样做的人很少。他们一看到新事物首先想到的是困难,然后是拒绝。
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了心血来潮地肯定和喜欢,但执行力差导致很快就是遗忘。
确实如此,你可以去观察,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不能接受新事物,他们不会去思考新事物的来历和好处,甚至即使新事物已经有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他也根本就不会想着去了解,他们永远只生活在自己那个封闭狭小的世界里。那个世界里,他们是舒服的,因为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没有陌生的东西来挑战他们的认知。在这个舒适区呆得越久,他们的固步自封就越加剧烈。
我还有另外一件刻骨铭心的成见让自己一叶障目的亲身经历。
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姓朱。说实在的,我不太喜欢他。这孩子性格很拧,不合群,加上一只眼睛是斜视,总觉得不够尊敬老师(可笑的年轻的我,哎……)。作业总是不写,字也很烂。他的爸爸有时候还会代他写作业。俩人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有一次,儿子又没写作业,我把儿子留下,看着他必须写作业,而且是两遍。(朱同学,原谅少不更事的老师吧……)第二天,朱同学的爸爸来找我,说要跟我谈谈,刚说几句话就呛上了。他说:“你们学校好歹也是名校,语文都教的什么啊!什么课本,就那么几篇文章,来回来去讲个啥啊!有什么意义啊!这样下去能教出好学生吗!”
我也不甘示弱:“学校老师都是这么教的,怪我吗?你家儿子学习不好,我们班学生学习好的多了去了……”
最后一个老教师出面把我们劝开了。旁边的老师都替我打抱不平,说这家长神经病吧。喝了酒了吗?(确实有股酒味儿)跑这儿闹啥事儿啊!
后来,朱同学的爸爸又来了,心平气和地跟我道歉,说那天有点儿冲动,请老师原谅。请老师能不能带着孩子多读读语文课本之外的东西,比如这个,他扬了扬手中的一本书《笠翁对韵》,接着说,老师我跟您说,我儿子可喜欢这本书了,跟他背一会儿就能背好多东西啊。这可以方便学生积累啊。他说着就把书塞给了我,要送给我。我勉强收下了。但是因为对他印象不佳,根本就没有看一眼那本书,就扔在了一边。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真的是封闭而幼稚。那不是一次很好的接触经典诵读的机会吗?我为什么会拒绝?因为偏见,因为傲慢,因为无知,因为呆惯了旧有的舒适区。
如果那个时候,我破除偏见,好好研读那本书,带着学生一起读,查找经典诵读方面的资料,或许,我能更早地改变更多孩子的生命轨迹,也改变自己的生命轨迹。
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会帮助我们飞翔。
公众号:读书巴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