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征文

   我国是一个具有深厚德治传统的国家。德治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尧禹时期。西周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孔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极力提倡“为政以德”的德治学说。传统官德思想曾深深地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并规范着我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同时也规范和指导着历代统治阶层——上至皇帝、诸侯,下至州、县小吏的从政之道。
        古代儒家认为,只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把家治理好,从而进一步把国家治理好,即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西汉司马迁总结出“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的经验教训,他在《史记·天官志》中把“修德”列为治国的三大方略之首,篇中云:“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中国主要封建王朝能维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统治,这跟历代统治者注重吏治、注重官德建设是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上一些爱民惠民、廉洁清正的清官的产生,跟德治思想的影响、熏陶是分不开的。
        中国历代在人才要求上,始终强调“德才兼备”的标准。在德和才两方面的素质中,尤其强调“德”的重要性,“德才兼备,以德为本”是古代社会始终坚持的人才标准。国家所有官员及一切行政人员的遴选和任命,不论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所选出或任命的官员,都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或至少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司马光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康熙也曾指出:“论才则必以德为本,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以德为本”的人才思想,在当代发展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标准。
        儒家的官德思想,特别强调为官者对道德的身体力行,强调以自己的榜样和模范作用来影响广大老百姓,从而把道德推及众人。《孔子家语•王言解》中讲:“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三国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纳言》,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上层表率作用的重要:“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地位在上的人如果能够做到端端正正,其手下的人们一定会恭敬谨畏并有所约束,说明上层必须要为下层做出表率。为官者只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身体力行的先锋模范行为,才能使人信服,才能享有更高的威望,才能更好地执政治国。对今天来说,就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为群众作好表率。
        中国古代儒家官德思想内涵丰富,其主要内容有公忠为国、以民为本、立身持正、勤勉尽职、清正廉洁等几个方面,与《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所规定的“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等四大专题是相近的,其中进步的、有价值的传统官德值得当代公务员认真学习和借鉴。
         儒家官德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之一,虽然摆脱不了历史局限性,但为官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理想境界,都还闪耀着历史的光辉,仍然有其魅力或影响力,经过批判地继承、利用和借鉴,可以增强当代公务员道德教育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促进今天公务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今天,对公务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除了进行公务员的责任、义务、纪律,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的教育之外,将古代传统官德文化作为培训内容,从中吸取合理养分,加强对公务员的传统官德教育,可以发挥传统官德资政育人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公务员队伍道德水平、增强政府和公务员队伍的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