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八项规定 深化作风建设征文选登
何谓“地气”?辞海有解:“地中之气”,出自《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气下降,地气升腾”。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皆需接地气。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推进事业必须承接的“地气”。当前,在我们队伍中不乏有一些干部,长年累月封闭在高墙大院内,会上发言“高谈阔论”、对待群众“高高在上”、接受任务“高枕安卧”,俨然把自己当成“高官尊爵”,其本质就是脱离群众,拒绝“接地气”,这对于践行党的宗旨而言,无异于缘木求鱼、自毁根基。领导干部落实八项规定、转变作风,最重要的是从“接地气”做起。
接地气必须经常察民情、听民言。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是生活的先知,冷暖甘苦感受最深刻。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也是为政者起码的责任。作为领导干部,绝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围在会议室里听汇报,而应该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农村,从群众的声音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从群众的实践中学习成功做法,从群众的意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民声需要挖掘,这就不仅要“听其言”,还要“入其俗”,把自己置身于群众的一员,经常出入鸡犬相闻的农家小院,经常走在草长莺飞的田间地头,经常经过车马喧嚣的大街小巷,用简朴拉近与老百姓的心灵距离,用真诚打开老百姓的话匣子,用行动保护老百姓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我们听到的民声才最真实,据此作出的判断决策才最科学。
接地气必须始终解民忧、帮民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一语道出了为政者胸怀民生的高风亮节。当前,一些群众生产生活还十分困难,少数群众因合法利益受侵正奔波在维权的艰难道路上,这个时候最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为他们分忧解难、为他们致富引路。要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为载体,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多到发展最困难地方去,千方百计解民忧、帮民富。要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好农村薄弱校建设、卫生所提升、文化阵地建设、就业平台搭建等工作,加快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配置,让基层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坚持惠民政策监督常态化,加强对惠农资金、扶贫资金、救灾救济资金、征地拆迁补偿资金以及政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住房保障等热点问题,妥善解决好各类信访案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老百姓免受奔波劳碌之苦。要坚持困难群众帮扶长期化,不断完善“口挂乡镇、局挂村、副科级干部挂钩帮扶困难户”制度,在解决群众燃眉之急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实行“贫困没有走、帮扶不撒手”的工作考评机制,以此激发和增强各级各部门和挂钩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
接地气必须善于化民怨、聚民心。明代郭允礼《官箴》中有句话:“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李克强总理也说:“廉洁是公信力的基石”。当前一些干群对党委、政府不信任,一定程度上源于司法不公、行政不明、作风不端,久而久之,一些消极腐败的现象放到社会上就被无限放大,正常的事件经舆论炒作就倍受质疑,给政府管理带来危机。因此,要把“公廉”作为转变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任务,加快打造廉洁型、法制型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凝聚力。其一,科学把握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点,既倡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也要实行集体利反哺个人利益,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严格依法行政、依规办事,最大限度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其二,增加行政透明度,推进办事公开标准化建设,敢于揭起“三公”经费等“敏感内容”的红盖头,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阳光的地方多了,就会减少许多无端猜忌,腐败也少了藏身之地。其三,要加强公权运行监督,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开展好人事监督,努力在制度层面、工作层面、人事层面上预防公权腐败,让“公”、“私”彻底分家,真正做到以公生明、以廉立威。
“落实八项规定 深化作风建设”征文:打造“阳光行政” 优化发展环境
环境是对外开放第一竞争力。“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和“四下基层、四解四促”等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基层和部门在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创新运作、破解难题上有较大提升,有力保障了一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机关的一些“通病”还一定程度存在,必须“下猛药、出重拳”根治,营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
改进作风是根本。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服务员”的理念,把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大力倡导真抓实干、雷厉风行之风,以火热的心肠、真诚的态度,抢字当头、说了就算、定了就干,风风火火、果断出手、马上就办,真正做到“今日之事今日毕,事不过夜;来日之事今日谋,事无不备”。要推行首席责任人制度,坚持“一线工作法”,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把握实情、现场办公,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提供“面对面”、“点对点”、“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定期做好回访跟踪工作,避免虎头蛇尾。坚决杜绝“车轮一转,工程一看,媒体一现”的“昙花一现”式调研检查,坚决不搞“轰轰烈烈走过场”。
精简程序是核心。各职能部门要再晒流程、再简环节,适度放宽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门槛,凡是法律法规没有强制性要求的环节要一律省去,没有明文“不行”的一律按“行”办,修订完善重点项目投资办事指南和审批流程。推行集中8个部门实行土地联审的经验做法,建立项目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同步联审机制,全面实行容缺预审、并联会审和超时默许、缺席默认等快办快批机制,力争做到流程最短、手续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职能,防止“体外循环”。要针对项目个案“量身定做”、研究梳理符合项目实际的“个性化”流程,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倒逼”项目推进,真正让项目业主感受“贴心”服务,彻底改善投资环境。
制度约束是关键。完善制度是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的重要保障,必须始终端正导向、强化执行,避免机关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早干晚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奖惩机制,真正树立“以发展论功过、以实绩论英雄、以德才坐位子”的用人导向,对那些工作扎实、开拓意识强、想干事干成事的要大胆提拔重用,必要的可以破格提拔;对那些纪律涣散、影响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要坚决严肃处理。问责问效要敢于较劲动真碰硬。要高悬“问责利剑”,掀起“问责风暴”,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甚至“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推拖顶慢”、“吃拿卡要”、“庸懒浮散”等行为,要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绝不容忍,绝不姑息,真正让太平官不再“太平”,让逍遥者无处逍遥,让混日子的混不下去。
“发现问题是好事,解决问题是大事,回避问题是傻事,没有问题是坏事”。机关的一系列“顽疾”由来已久,既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也有主观思想与客观作为的因素,要善于查找差距,剖析根源,深度推进思想真解放、大解放,加强教育引导,积蓄“正能量”,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打造“阳光行政”、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才能奏效。
“落实八项规定 深化作风建设”征文:改进作风树形象 凝聚合力促发展
中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承民意、得民心,自上而下,层层传递,一股新风扑面而来。“清风劲吹好扬帆”,当此“六新大宁德”建设风生水起之时,寿宁要加快融入、争先晋位,必须彻除沉疴病灶,肃清歪风邪气,而其重中之重就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躬身实践,增强自身改进作风的硬实力,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1、改进作风要倍加珍惜“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诚如市委书记廖小军所言:“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宁德20多年坚持“四下基层”的执政实践和经验启示我们,领导干部只有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朋友、帮群众解难题,老百姓就会拥戴和支持我们的事业。首先,要常怀敬民之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要坚决摒弃官本位思想和自我优越感,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做到问需于民;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做到问计于民;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评判权利,做到问效于民。其次,要多行亲民之举。轻车简行不扰民,下到一线接地气,真正把那些群众想办、要办、急办的事情办好办实。再次,要多办利民之事。重点抓住和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住房、医疗、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
2、改进作风要紧紧把握“求真务实”这个方向盘。“八项规定”剑锋直指“空”而倡导“实”。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就是避空就实、去虚还实。一是调查研究要扎实。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大力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首席责任制,积极倡导“一线工作法”、“马上就办”等经验做法,切实改变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隔靴搔痒般走基层方式。二是文风会风要务实。建立严格的文件审批、会议审批制度,把发文、开会的着眼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切实做到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少开、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不发少发。以会风文风之变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三是目标责任要落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改进工作作风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重落实、敢落实、善落实。“重落实”,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深入基层察民情,深入企业强服务,深入群众解困难。“敢落实”,敢于负责,敢于较真儿,敢于碰硬,不怕触及矛盾和问题,不怕费力气、惹麻烦。“善落实”,切实提高抓落实的本领,对每项重要工作,都要有目标、有办法、有检查、有监督,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考核,切实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3、改进作风要切实守住“廉洁自律”这个安全线。八项规定,是挥向铺张浪费、奢侈腐败、贪污腐化的利剑。改进工作作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守住廉洁底线,扎紧自律篱笆。一要修内功。高度重视党性修养,用理想信念激励自己,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筑牢内心深处的道德防线和廉洁堡垒,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二要强监督。树立“监督是治病救人,监督是对干部最大爱护”的观念,自觉摆正个人和组织、自律和他律的关系,习惯于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行使权力。三要守小节。“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加强廉洁自律,领导干部要在守住小节上下功夫,在慎初、慎微上下功夫,严把社交圈、净化朋友圈,自重自醒,自警自励,防微杜渐,克己奉公,把廉洁作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以自身的模范行动、人格力量影响和带领广大干群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