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文六篇

【篇一】

人大工作有多远?1982年12月4日,经过为期4个月的全民大讨论,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次日,许多老南京飞快得骑着自行车转了大半个南京城只为买一张《人民日报》。很多那一年出生的孩子,都取名叫“宪法”。32年后,这一天被确立为“国家宪法日”。

人大新闻有多近?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几分钟后,图说修宪、h5解读、短视频阐释……微信朋友圈被“宪法”刷爆,成为全媒体上阵、全方位覆盖、多角度展现法治中国建设的又一里程碑。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中国法治建设波澜壮阔、辉煌异常的40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蓬勃发展、备受关注的40年。百姓不断被赋权,经济社会发展愈加规范,创新活力进一步被激发……每一步都离不开人大的有力作为。

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展示人大工作、树立人大形象的重要窗口。曾几何时,有人用一首“四季歌”来形容人大工作:春季里来人代会,会后报道断了声;夏季里来常委会,一个模式搞宣传;秋季里来办议案,询问评议重形式;冬季筹备人代会,翻开报刊看一看,年复一年像磨转。即便是今天,在少数人的印象中,人大依旧如此。如何破除此类刻板印象,让人大工作真正走近群众?新时代的人大新闻宣传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做有经度、有纬度、有温度、有亮度的人大新闻,为展现新时代人大形象提供澎湃不竭的“新”动力。

在坚持问题导向中解放思想,做有“经度”的人大新闻。争鸣报道稀缺是当前人大新闻报道中的普遍现象。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体行权,人大代表或者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观点有分歧、有异议十分正常,而我们恰恰就缺乏对直言不讳、据理力争、语重心长的写实性报道。人大新闻报道要认清成绩与问题,区分主流与支流,厘清现象与本质,针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争鸣进行真实解读、深入报道,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群众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应当避免“甜言蜜语”,如实反映争论和质疑,这不仅利于推动问题解决、澄清疑惑,更是对社会法治理念的触动和培养。

在加强新闻策划中解放思想,做有“纬度”的人大新闻。人大工作涉及广泛、内容丰富,而当前的人大新闻报道往往集中于领导与会议活动,对立法、监督等履职工作中关乎百姓生活的内容报道力度不够。报道大会惯用“举举手”“鼓鼓掌”“读报告”画面,对群众渴望了解的“会议是怎样审议的?”“监督检查发现了什么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有什么说法?”等信息报道不足。这些,都反映出当前人大新闻报道角度较窄,话题单一。应当加强策划,使程序性报道与实质性深度报道并举,在进行会议报道时,围绕议题焦点和社会关注热点,增加对会议内容的实质性报道,把人大履职过程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出来。闭会期间浓墨重彩报道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过程中能够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促进群众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广泛认知和支持。

在政治性和新闻性相统一中解放思想,做有“温度”的人大新闻。讲政治是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立身之本,然而板起面孔说理论,缺乏可读性的新闻,其宣传功能着实难以发挥,可若为了迎合受众,选择猎奇的角度报道,则严肃性尽失,最终落得“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的尴尬局面。人大新闻宣传如何做到政治性和新闻性有机统一?立意、视角、语言一个都不能少。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集中反映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在推动地方中心工作落实、服务地方转型发展中发挥职能作用,旗帜鲜明表达立场;要以群众视角搞宣传,把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较强的内容与时代、形势具体地结合起来,把条条框框的工作任务与老百姓所关心的热点结合起来,从而作出深入的阐述和形象化的表现;要在语言魅力上下功夫,大胆借鉴新闻写作的方法,从脚下开始、从眼中展开、从身边论起,用活泼亲切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说理,作言之有物的文章。

在丰富报道方式上解放思想,做有“亮度”的人大新闻。在信息传播方式重新布局洗牌的新形势下,人大新闻要赢得受众,就要枳极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运用,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手段和互动社交平台,搭建全媒体信息化“中央厨房”,推出符合不同受众的新闻佳肴。一手抓内容转型,将深度报道作为招牌产品,注重报道视角、议题挖掘、代表履职等方面的深度开掘和解读,满足受众深度信息获取的“硬需求”。一手抓形式转型,结合新媒体发展社交化的特征,采用图解、数读、直播、二维码、vr等十八般武艺惊艳舆论场,拓宽宣传渠道。在信息发布上注重互动交流,主动进行议程设置,实现人大新闻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提升人大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人大是座新闻“富矿”。新时代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必将在解放思想中激活人大故事的“一池春水”,激昂人大声音的“四度旋律”。

【篇二】

今年是农村改革40周年,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省委部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对于三农工作者而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40年农村改革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完成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任务,要担负起建设“强富美高”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使命,必须拿起解放思想这个强大武器,用好解放思想这个致胜法宝,以坚决的态度破除旧思维,推动新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既是对改革最好的纪念,也是交给时代最好的答卷。

一、打破思想桎梏,激发乡村振兴思想活力。

思想僵化是改革发展最大的敌人。思想为什么会被禁锢?哪些原因会造成思维僵化?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言,有两种原因尤其需要警惕。

一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既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三农多项指标长期全国领先,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2018年前三季度,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97元,是全国平均数的1.48倍。长期稳坐前排,难免让人产生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萌生发展基础良好、轻轻松松就能走在前列的盲目。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尤其苏北乡村还很突出,与先进兄弟省市相比,**自我革新的精神和勇气仍有不足,在全国上下抢抓机遇、铆足干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过程中,止步不前必然错失良机,在发展中落伍掉队。

二是思维定式,路径依赖。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思想观念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就找不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着力点,拿不出有针对性的举措。省委娄勤俭书记指出,**作为全国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既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也形成了一些思维定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不能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现实中,一些地方还把乡村振兴战略简单等同于搞村庄建设,把产业融合简单看作招商引资办厂,把发展现代农业简单理解为搞温室、建大棚,把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简单理解为大拆大建、搞集中居住。根本原因还是思维定式、经验主义在作祟。娄书记强调,要认真研究工作重点和实施路径,不断优化思路和改善方法,克服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

二、强化问题导向,创新乡村振兴发展理念。

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把握住了问题导向,就抓住了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牛鼻子。

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发现问题。大讨论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空谈。摸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瓶颈问题,深入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是我们有的放矢解放思想、开展讨论的前提。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是了解省情实际、深入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从大的方面看,我省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苏南苏北差距较大,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具体到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自身有哪些优势,还存在什么问题,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就无法准确全面了解情况,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坚持辩证思维,科学认识问题。解放思想要求我们科学审视、辩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谋划发展。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例。**素有“一山二水七分田”之称,耕地资源丰富,长期被视为农业发展的优势,但正因如此,**80%的农业生产资源被用在粮食等传统产业。粮食作物生产附加值不高,且很难与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反观邻近的浙江和皖南,山多水多田少,农旅资源丰富,占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优势。而我们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要实现产业兴旺,思路的突破口应该在延长农业产业链上,由农业向加工业延伸,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供更多的增收致富机会。

尊重农民权利,推动解决问题。新时代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解放思想、务实为民的努力方向。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权益,是推动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原则。然而,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还存在错误的政绩观,不顾农民意愿,不顾实际情况,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修路建房等短期内能看到效果的项目,对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需要长期努力的事情漠不关心。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着眼点不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在拿到农民的土地搞开发。这样漠视农民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的做法不仅不会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新的问题。

三、激励担当作为,投入乡村振兴改革实践。

解放思想,关键在人,归根到底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对我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我省的实施,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在解放思想中提高站位,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担当作为,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的有效动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走在全国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三】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同年9月22日,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演话剧《于无声处》,并引起全国轰动。

这是来自民间的声音,表达了普通人对于解放思想、解除禁锢的强烈愿望,它以文学艺术特有的方式呼喊出时代的选择。

这一声春潮壮阔,激荡向前;这一声回响四十年,于无声处听惊雷。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

**是强省,强省之强,不仅在于经济总量之大,也在于文化底蕴之深,在于精神力量之强。高质量发展,既体现在经济硬实力上,又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体现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上。

“文化建设要高质量,用好用活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故事,建好精神家园,把文化强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娄勤俭书记多次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动文化建设,解放思想是根本。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思想比较解放的时期,一定是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时期,而文化艺术的繁荣也同时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思想有多远,目光就有多远,奋进的步伐就能延伸多远。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如何让千古芳华在新时代绽放熠熠光辉,是新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

把文化从“自娱自乐”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文化,深深熔铸在历史、实践和民族之中,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是**的一大宝库,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构筑**精神、**力量;把文化建设同引导群众结合起来,用好传播新手段,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传播主流价值,弘扬爱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开拓进取、砥砺奋斗的信心和勇气,为文化强省建设增添强大动力。

把文化从“千篇一律”中解放出来——特色文化有持久生命力。**悠久的历史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交相辉映,吴韵汉风各擅所长。在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优势特色文化资源,推进差异化发展,彰显个性,提升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要牢牢把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文化建设机遇,将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并举,建设一批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点的文化街区,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形成沿运河特色文化产业带;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保留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记得住乡愁、留得下传承。

把文化从“空中楼阁”中解放出来——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文化不是源于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文化扎根于人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创作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尊重“草根”文化,保护传统民间文化形式,引领和包容包括网络文化在内的多元性群众文化,让人民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为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要投入建设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欣赏文化、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提供帮助。

把文化从“孤芳自赏”中解放出来——**故事吸引世界目光。派出文化代表团前往英国,举行

“精彩**——中国昆曲英伦行”;围绕《论语》等文化经典素材,结合**历史文化名人,翻译中国文化经典故事丛书;苏州园林海外造园,让世界一窥中国文化里艺术、书法、诗文、音乐、哲学等的丰富和美妙……作为文化强省,**用文化不断丰富着“一带一路”的内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文化交流,是沟通心灵的纽带。**要不断丰富文化交流合作的内涵与形式,除文艺展演、影视交流、等传统文化领域交流外,还要拓展科教、学术交流等文化交流合作新领域;要培养文化传播的人才,利用好“孔子学院”等平台,积极主动进行文化交流;要进一步发掘省内各地文化底蕴,努力创建南京云锦、无锡泥人、东海水晶等经典文化符号,在不断挖掘过程中实现推陈出新,讲好**故事。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瞄准“文化建设高质量”的目标,**人要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铸魂,以改革筑梦,释放出文化强大的情感和精神力量,谱写“强富美高”新**的时代芳华。

【篇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发展要走在前列,解放思想首先要走在前列。当前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就是通过思想的大解放,推进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推动代表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进步。

一、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新思想为指引

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等基本问题,是新时代解放思想、解决一切重大问题的行动指南。在新时代解放思想,就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站位,用好思想武器,进行“思想体检”,对好标定准向,努力破除与新时代、新要求、新形势、新使命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实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真正做到身体和思想同步进入新时代。

对我们在人大工作的同志来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推进“两个机关”建设,要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好法律规定的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履职尽责;要求进一步密切同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工作,对各级人大代表寄予殷切期望,就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密切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等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特别是代表工作提供了指引和遵循。9月26日,全国人大在河北石家庄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栗战书委员长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十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这是我们解放思想,做好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在学习中领会,在领会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从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二、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思想源于实践,又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修正和升华。解放思想,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最重要的实践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要汇集全体人民的力量,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逆推思想的解放。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真心实意地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对实际问题有更深刻、更透彻的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人大的角度来看,我们解放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支持代表执行代表职务,通过代表积极履职、发挥作用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各级人大代表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尊重人大代表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栗战书委员长最近在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上强调:“代表要把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作为充分发挥作用、依法履职尽责的基本功,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真正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么、忧什么、盼什么,号准人民群众的脉搏,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当好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解放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好代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重把握好几个方面。

一是要协助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人民的信赖、支持和拥护,始终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深厚力量源泉和牢固的政治基础。人大代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不断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用好“代表之家”“代表工作站”等线下平台和微信群、qq群、移动终端履职系统等线上平台,密切代表同群众之间的联系,帮助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真实反映群众的愿望要求,更好发挥代表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方面的独特作用,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使国家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

二是要帮助代表不断增强履职能力。代表能不能发挥好作用,能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跟代表的履职能力素质是分不开的。要做好代表履职学习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不断增强代表的履职责任感使命感,强化代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升代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做好人大各项工作夯实基础。同时,要注重引导代表自学,建立代表网络学习平台,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是要认真组织代表调研视察。发挥代表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在提高代表履职实效上下功夫。我们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活动。代表调研视察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响应党委要求,对接政府工作,顺乎群众愿望,找准与中心工作的交汇点,找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关注点,找准人大工作的着力点。代表调研视察要重在实效。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今年,省直单位的省人大代表采取两至三个小组联组的方式,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保护、“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等主题先后开展一系列专题调研活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三、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解放思想是探索规律、追求真理的过程,也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我们从事的代表工作来看,解放思想,就是要遵循和把握代表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和改进代表工作,推进各项工作上新的台阶。

一是探索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工作。我们常说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离开了代表工作,人大工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代表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从发挥代表作用、提高代表工作实效的角度来看,议案建议工作是代表工作的一条主线,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人大代表依法提出议案、建议是代表行使职权、反映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重要体现,是代表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代表履职效果如何,代表作用有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代表议案建议的提出质量和办理效果。我们探索改进议案建议工作,应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作为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的源头活水。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重要议题时应当注重从代表的议案建议中选题。要把议案建议办理融入到常委会的各项工作、组织各项代表活动之中,以此带动各项工作的整体联动。今年我们改进议案建议工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了《加强和改进省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的意见》及5个附件,修订了《**省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重点处理工作办法》,对议案建议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人大常委会评选表彰优秀代表建议和先进承办单位,这也是我们解放思想,探索改进议案建议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

二是探索建设代表履职服务平台。为了探索给代表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代表工作信息化水平,应当适应当前移动信息化发展趋势。我们正在开发建设代表履职服务平台(app)。目前系统平台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完成,省人大常委会领导专门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观看了功能演示,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委和开发单位正抓紧修改完善,以尽快投入正式运行,确保省人代会前上线使用,以加强省人大常委会与代表的密切联系,更好地保障在苏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下一步加强与市县两级人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平台衔接和数据共享,更好地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

三是探索健全代表履职监督管理机制。为了加强对代表履职的监督管理,上一届我们探索建立省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的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工作。这一届我们要解放思想,进一步探索健全代表代表履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继续完善代表向原选区选民和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制度,通过让代表报告履职情况,增强代表履职自觉性,主动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并接受监督。要进一步完善代表履职管理系统,对代表履职档案包括省人大代表出席人代会、提出议案建议、参加年中专题调研和会前集中视察、参与人大常委会工作、参加履职培训、联系人民群众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在适当范围公布,促进代表认真履职。

新时代面临新任务、新使命,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人大“两个机关”建设的职能定位,积极解放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把代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篇五】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人大效能的发挥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制度保障。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指出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对于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而言,积极应对新变化、新挑战,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习惯和路径依赖,构建多维的工作格局,以全新的思维和创新的力量推动提升地方人大工作新实践。

坚持解放思想与务实创新的协调统一

解放思想,不断实践,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的根本方法。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地看,每一次创新发展都离不开解放思想。

一解放思想是创新人大工作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改革创新的力度,影响着经济社会再发展的程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确保思想和工作不落后于形势变化,是我们在新时代创新人大工作的首要前提。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需要以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打开发展的新通道,开创发展的新局面。人大工作程序性强,应变空间小,要在新时期有新的发展、新的进步、新的成就,更要积极解放思想,抵制工作中抽象的讲解放思想,而具体实践中又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现象。在法规草案起草上、在调查研究上、在提高履职能力上都要通过解放思想,提升奋发有为的精神,积极思考寻求新的突破。

二克服墨守成规是创新人大工作的关键。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线”,也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同志转任过来发挥重要作用的岗位和平台。要依旧树立、保持党政口子上进取争先的意识,破除人大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失落、守成等思想,打破习惯性思维、传统思维的束缚,破除影响和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拓宽认知思维的体制性、机制性思想障碍,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克服墨守成规,做到不明哲保身、不回避矛盾、不搞一团和气,认清一线位置,振奋一线精神,保持一线作为,发挥一线作用,旗帜鲜明坚持原则、依法履职,高举法律巡视“利剑”,直击问题的要害,务求工作实效。

三创新人大工作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主要矛盾已发生新变化,这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和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开拓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已经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开展地方人大具体工作中,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既要做到不失职,又要做到不越权,既要敢于创新,又要善于创新,在依法、按程序、通过会议、集体行使职权的框架内,不断探索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和新举措,努力回应新时代发展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

坚持系统集成与重点突破的协调统一

随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的关联度和系统性越来越强,各类要素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要坚持系统化思维,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深层次研究发展规律,谋划**未来。为此,做好人大工作要运用系统性思维,从整体上布局,在重点上突破。

一要把地方人大工作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加以考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把立法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人大是重要的参与者和积极的推动者。地方各级人大必须自觉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紧扣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实现立法与重大决策的有效衔接。在各级党委研究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时,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提前谋划改革发展涉及的立法问题,确保改革工作在法治轨道上依法、有序推进。准确把握人大工作职责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党委重大决策的结合点,把事关科学发展、社会民生的重大问题列为人大工作的重点,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

二要把委员会工作置于常委会领导之下来开展。地方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开展的立法监督、议案办理、调查研究、理论研究,都是协助、配合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的,都是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策提供信息和参考。每年地方人大党组讨论决定的年度工作要点及立法、监督等工作计划确定后,委员会要在树立全局观念的基础上,根据工作职责,以实现整体最优为目标,制定周全的计划和切实可行的最佳工作方案,保证每一项具体的工作能高质量完成,从而最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三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纲带目来推进工作。人大工作强调全局观念、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并不是意味着主次不分、事无巨细,恰恰是要求加强工作统筹,寻找工作“主线”,用好“辩证法”、善于“弹钢琴”。现在,地方人大的工作职责较多、程序较多,在每一项具体职能履行上都要紧扣重点、以点带面。如在安排监督事项时,要特别注重把宪法法律实施情况以及改革瓶颈、发展短板、民生弱项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作为监督重点,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人民群众期盼和社会普遍关切热点难点开展监督,坚持精准发力、组合发力、持续发力,用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前进,推动各项法律法规、党委重大决策落地见效。

坚持严格履职与服务引领的协调统一

地方人大代表是地方人大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切实履行“人民性”的有力支撑。加强与代表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提升代表履职服务水平,是保持地方人大工作活力的重要基础。代表工作的质量、人大机关为代表服务的质量都直接影响到人大工作的成效。

一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保证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证党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对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突出人大工作的人民性和代表的主体性,要尊重代表,发挥好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和优势,密切同代表的联系,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要严格执行代表联系制度的规定。加强与代表的联系的本质是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省人大常委会有明确规定,要求常委会领导及组成人员在开中调查研究等工作时,要通过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联系当地的省人大代表,深入及时了解民生关切。省人大各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根据本部门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确定对口联系省人大代表。这些规定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常委会更加密切有效地联系人大代表作了具体要求,有力推动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人大工作更接地气、更得民心。

三要切实提高为代表服务的工作水平。各级人大要积极采取措施,为代表依法履职服务。要精心研究拟订题目和方案,做好代表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的组织工作,进一步增强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邀请专业组代表参加委员会组织的各种培训、会议,引导代表拓宽工作思路,提高代表在相关领域的履职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手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交流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引领代表带头弘扬艰苦奋斗、带头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表率。

坚持部门协作与上下联动的协调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上下协同,左右配合。这一系统中的地方人大与同级政府和相关政府组成部门以及下一级人大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法治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效能的重要举措。

一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常委会相关委员会与政府组成部门表面上看只是工作联系关系,但更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实施监督,其着力点就是具体的政府组成部门。政府部门应摆正位置,明确责任,切实把政府工作置于宪法法律赋予权力的机关的监督之下。常委会要充分发挥相关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和支持委员会与对口联系部门加强工作研究与工作联系,使其知晓本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为常委会制定的立法监督计划、开展立法监督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要加强上下级人大的配合与协作,努力形成工作合力。省人大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与市县人大之间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我省南北区域发展存在一定不平衡,使得人大开展的立法监督的等工作都要立足省情兼顾大多数。比如省人大常委会开展重大的执法检查、执法调研,需要全面深入详细了解全省情况,这就要上下联动,苏南、苏中、苏北有差别的、有代表性的共同参与,具体了解不同层次的有差异的地方实际,通过加强配合与协作,使上下沟通的渠道顺畅、情况交流经常、信息反馈真实且及时,形成工作合力,有针对性找出对策良方提升工作实效、实现工作目标。

三要加强总结与交流,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联系实际进行总结与交流,创造性地做好人大工作,这是提升地方人大工作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便于上下交流和左右横向联系,定期召开专项工作座谈会,不定期地召开部分片区人大工作座谈会,邀请政府相关组成部门参加,搭建总结与交流的载体和平台。与政府相关组成部门建立固定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及时了解部门开展重要工作,了解不同领域的最新方针政策、文件精神,针对委员会不同领域经常“换频道”“滚雪球”,保证及时有效对接,常备“磨刀石”,能不断提高人大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总而言之,解放思想,创新人大工作方式方法,提升人大工作实践实效,要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纠正不符合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强化系统性思维,多维度思考工作,心中装着忠诚,眼睛盯着大局,肩上扛着责任,积极融入全省工作大局,科学应对我省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为**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篇六】

解放思想,既是认识问题,也是实践问题。置身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伟大征程中,人大工作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意志,开阔视野,放大格局,躬身实践,砥砺前行。

一、人大工作要用“学习新思想”凝聚魂魄。新思想再怎么高大尚,如果不去学习,它不会主动进入人的思想。人大工作的精气神哪里来?从深入通透地学习掌握新思想的丰富实践中来。学习新思想,铸就压舱石,乘风破浪有底气。习主席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大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工作,虽然事事连着政治,件件影响民心,事关全局,牵动各方,但有了新思想掌舵领航,就无畏风高浪急,无畏暗流险滩,就能行稳致远。学习新思想,长出主心骨,明辨是非有定力。习主席指出:“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这是对非议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最好回应。面对各种噪声杂音,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照搬西方选举和议会制度,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学习新思想,掌好八字帆,每临大事有静气。当前,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加上国内债务危机,地产泡沫,p2p、假疫苗等事件频发……复杂严峻形势下,思潮泛滥,暗流涌动。有了新思想这一强大武器,就不会六神无主、胆颤心惊,就能不畏风雨、勇往直前。

二、人大工作要为“改革再出发”找准羁绊。历史警示我们,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弄清楚拦路虎在哪里,绊脚石是什么,搞明白改掉什么、革向何方,才能重整行装再出发。如果发现不了正在加剧的矛盾和正在发酵的问题,前方必然崎岖曲折、屏障重重,甚至险象环生。对此,人大工作要在发现和找准羁绊上发挥独特优势。在密切联系代表中了解社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哪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执行中还有什么问题?对此,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大代表有着各自的体验和意见。在接待群众来访中掌握民意。1954年,经毛主席亲自批准,全国人大系统相继设置“人民接待室”,一对一倾听群众呼声,面对面了解百姓诉求。人大机关结合梳理人民来信来电,一定能够全面及时知晓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在专项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人大有着自己的独立研究室,各个委员会每年也有着专项调研任务。这些都是发现和查找社会运行存在问题的好途径。在实施法律巡视中查找偏差。执法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相关法律法规在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能听到各行各业对于完善法律法规的呼声和建议。

三、人大工作要为“开放迈新步”优化环境。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人大工作要在把“务虚”的工作“做实”上下功夫,为开放迈新步扫除障碍。立法保障。习主席指出:“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人大应着眼改革开放大局和发展大势,本着“填补空白、改进过时、淘汰滞后”原则,与时俱进地做好法律法规立改废工作,切实为开放迈新步提供有力支撑。监督纠偏。习主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实践中,人大应通过听取并审议工作报告、开展专项执法情况检查和特定问题调查、实施质询等等措施,不断促进“一府一委两院”查漏补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吹雾散霾。信访维稳。习主席指出:“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既有新动向,也有老难题,但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据了解,很多群众是在向“一府一委两院”反复上访无果后才抱着最后希望来访人大的。人大信访工作做好了,很多信访老户就会回归正常生活,各级也能专注本职,社会就会越发和谐,高质量发展也会进入快车道、少干扰模式。

四、人大工作要为“发展高质量”装上翅膀。“四个自信”是新思想的重要内容。于人大工作而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践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助力高质量发展腾空万里。当好助手,实现党的决心意图。人大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一条是将党的决策部署转变为人民愿望和国家意志。比如选举任免工作,组织部门是从全国全省范围内通盘考虑的,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局部必须服从整体,个人愿望必须服从国家需要。因此,人大要从全局出发做好做通广大代表的思想,确保把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为伟大事业提供力量支撑。深接地气,回应广大群众关切。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人大的职责所系。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在一线大胆创新,将他们的经验做法总结好,固化成法律法规条文。正面热点敏感问题,把群众的诉求吸收到决定重大事项上来,把解决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体现到修订法律法规和实施特定问题调查上来。常拉袖子,督促政府依法行政。“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各类社会底线问题频发、群众上访前赴后继的当下,人大工作更应秉承这份情怀,既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又要注意跟踪社会热点敏感事件,及时对接政府整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