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精选5篇

【篇一】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悄然来到,我们举国欢庆,全国上下无比热闹,我们各个地方,都在做着迎国庆的准备,这几天,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都为欢度国庆留言,网络空间里写满了对祖国的祝福。各个地方,都拿出发展成果,亮出成绩单,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国庆节的到来。新中国成立这70年来,全国各个城市,各个乡村,各个地方,都有了改天换地的变化,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人们的心情无比激动,这70年来所有的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都涌现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感慨万千,我们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们大声的对祖国说一句“中国,我爱你!”

70年的时间,我们一起见证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历经了不平凡的岁月。以往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在现在都逐步变为了现实。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70年来,我们国家在各项发展领域中都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我们国家的科技在领先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加快了我们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今天我们亲眼目睹了天眼、墨子、大飞机、天宫、蛟龙等重大科技成果的问世,这些重大科技成果有力的证明了我们国家的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快速前进,今天的中国,不再是以前的落后国,她以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经济的稳步持续增长,更是壮大了我们国家的实力,并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果最为显著,这70年来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在国际上有着更多的影响力。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不断发展,使我们百姓的生活有了更好的改善,让我们的腰包变得越来越鼓,生活变得更加富裕,我们各族人民都追赶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新中国70年的发展,让我们人民群众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在过去的时候,我们走在路上,都很少看到轿车,那个时候对我们来说,小轿车是遥不可及的梦。如今我们家家户户都开上车了,以前的梦想在今天都变成了现实。现在在国外旅游,国外留学,国外工作是常态,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因为国家改革开放在不断发展,我们中国走向了世界,我们人民走向了世界,我们的眼界更加广阔,思想也更加进步,也有条件去国外旅游、工作、留学,以前我们寻常百姓很少有人能踏出国门,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如今我们国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出国旅游的人,在国外留学的人大有人在。

祖国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进步,我们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变得更多。

【篇二】

当我们要去评判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的时候,第一想法就是看它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国家来说,只有经济发展强大了,这里面的人民才能够生活的好,这也就是有国才有家!如果用这点来看我们的祖国,我认为我们祖国在这一方面做的是非常好的!中国用短短七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强国。在这祖国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认为我们研究我们在过去七十年当中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接下来,我将从经济领域来具体的展示中国这风雨七十年。

一、1949年——1978年的历程

从经济方面来看,1949年的中国无疑是十分的破旧的,这个时期的中国各个行业基本上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常年的战争使得国家生产力极其低下,恢复战争的损伤是这个时期最要紧的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前苏联的支援帮助下,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并且针对于工业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运动。

但是这一段时期的中国发展并不是十分的顺畅,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自身也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调整。

二1978年——2019年

如果要看中国经济的腾飞,那就要看1978年之后的中国,在这一年当中,中国领导人决定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的确立。这使得中国有了充足的发展动力!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对于经济发展的理解已经开始逐步转变,gdp已经不再是我们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经济的协调运行发展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个时候我就要说一下这其中的城镇化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大部分,并且农村的生活环境相对落后。等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中国涌现出了像深圳、上海等一批国际性质的大都市,现在的中国农村早就不再是垃圾遍地的状况,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019年是中国开启新征程的时刻,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发展,开创的“一带一路”新的发展道路,对于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供给侧改革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2019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深水期,中国也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阶段,这是考验中国人民的战略定力的时候了,我相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定会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创造出祖国美好的明天!

【篇三】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在西方看来,中国人能否解决温饱问题都是一个未知数,但是中国人经过自身的努力,不光是要解决温饱问题还要解决贫穷问题。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努力。

改革开放的时候,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是时候帮助后富的人富裕了,为此,党中央发布全面向贫困宣战的号召。在全社会上形成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脱贫这两个字说起来非常轻巧,但是做起来则是非常困难,由于我国人口基数非常庞大,虽然说贫困人口在我国占据的比例很低,但是依旧有超过千万的贫困人口。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帮助这些人摆脱贫困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再加上贫困地区多数都是经济发展环境较差的地方,如果仅仅的一刀切,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扶贫,则不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因此,扶贫这场战斗就显得一场困难,但是,再苦再难我们也必须要顶上去,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步。

打好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是关键。既然大水漫灌的方式行不通,那我们就要动脑子,根据我国贫困地区不同的情况,我们采取不同的措施,将脱贫工作精准到村,在每一个村庄当中都派出扶贫人员指导工作,寻找落后地区发展的长效机制,做到“脱贫一步到位”。

我认为在这其中,我们必须要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越是在这样的困难时期,作为党员干部就必须要带头执行,要发挥出共产党员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引导广大群众进行经济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动员工作。

其次,我们还要加强监督,对于扶贫资金我们要坚持每一笔资金都要明确用处,坚决杜绝贪污腐败现象发生!同时要落实问责制度,对于扶贫的领导干部绝对不能放任自流,要让他们感觉到压力,让他们对于自己所做出的决策要承担责任。

脱贫攻坚战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这么多的贫困人口如果光靠着国家的救济,那样是很难真正意义上摆脱贫困。所以说,全民参与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作为贫困地区当中的一员,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来发展经济。同时也不能够忘记教育,教育是振兴地区发展的根本,对于高学历者要尽量留住他们,让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一份力量!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贫困地区不解决,那么我们就谈不上实现社会主义,我们社会主义就是讲究共同富裕,我相信,在祖国这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工作战!

【篇四】

父亲当小生下来就没个正式名字,因为他排行第八,家里人都叫他八小子。

父亲弟兄八人,父亲最小。听四叔讲,父亲一出世就生不逢时,命运多逆。生他那年,老家一带赤地千里,遍野衰声,遇上了百年未见的特大旱灾,谷叶几尽。在间四面漏风的草庵里,父亲一跌地,不像那些富豪人家一样有“添子”的欢天喜地,而是被爷爷用张破席围住,一溜烟跑向女儿河对面的野树滩,扔在一个小山丘底下的土圪洞。

是好心的三爷爷,用黄条篮子把父亲盛了回来,狠狠刮了爷爷两个耳掴子:“有人不算穷,你养不了,我养。”

我父亲是个很有良心的人,到后来他儿女绕膝的时候,逢年过节总要念叨三爷爷如何如何好,三奶奶如何如何贤慧。讲到爷爷扔他时,他总是声调沉缓地说:“这也不能全怪你爷爷,就是把你爷爷啃掉,也不够十几张嘴吃几天呵。”

父亲吞糠咽菜长大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小的时候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小不点的年纪,就上山砍草卖钱,每次砍的草,有时几乎到了背不动的地步,惹得奶奶直絮叨,心疼地说:“你背不动就少割点”。但是第二天,父亲又依然如故,晚上,当父亲将卖草赚来的钱交到奶奶手里时,奶奶总要翻开父亲的破衣衫,轻轻地抚摸父亲背上被绳子勒下的红印印,眼泪便从眼眶里滚落下来。一次,父亲冒雨到野外砍草,镰刀锐利,不小心将腿上割了一个大口子,鲜血淋漓不止,经雨水一泡,第二天就红肿发炎,疼痛难忍,但父亲咬牙挺着,不敢告诉奶奶,怕她难过。后来,还是被奶奶发现了,她一边给父亲擦洗血污,包扎伤口,一边声泪俱下:“你怎不早告诉我呢……”

就是这一年,父亲得了一种病,症状就是肚子鼓得难受,当地人叫鼓症。后来,就父亲这种症状,我曾请教过几位名医,他们说,我父亲得的是腹膜炎,很好治,抽掉积水,吃药、输液就能治好。可现在很好治疗的病,在那个时候,对身无分文的穷苦人来说,那就是事实上的绝症了,只好一天天等死罢了。据医生讲,得了这种病的人大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劳累过度所引起的。父亲病卧在床,不吃,不喝,默默等待“死神”的召唤……也可能是穷人的孩子骨头硬,也可能是奶奶那圣洁的眼泪所发生的作用,父亲竟然告别了死神,大难不死,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一日,在一灯如豆的油灯下,有点驼背的爷爷,齐刷刷地把八个儿子叫到屋里,声音有点嘶哑地说:“孩子们,你们都大了,出去闯闯世面吧,兴许能混出个人样来,窝在咱这山沟沟……”

七个儿子都说:“好出门不如赖在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

有志不在年高,唯有老八——我那十六岁的父亲,翌日村头大雄鸡第一声啼鸣的时候,悄无声息地走出村口,挑着一副货担,过起了茫然不知去处的流浪生涯,踏上了一条艰难的搏命之旅。

迟暮之年,当父亲给我讲起当时离家的情景时,他说啥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出走时那凄迷清冷的凌晨和那天上的一钩残月,几颗寒星……

流浪生涯,那是啥样的一种生活,其艰难险境可想而知,兵荒马乱的,今日起身不知在何处落宿,喝凉水就冷菜团是家常便饭。从东头担来了晨曦,西头挑去了夜幕,喊大爷,叫大娘,劝导整个天下“行行好”,货郎担晃悠晃悠的,里边装的全是些针头线脑的零碎用品,权作换些盘缠,好夜以继日地糊口赶路。茫茫流浪路,他也不知何处是最后的归宿。

离家出走后约半月的一天,父亲来到一个县与县打交界的村庄时,具体村名他也记不清了,正是中午时分,父亲突然浑身发烧,头上大汗淋漓,高烧使父亲出现了昏厥,倒在村口一个破庙里,是一位好心过路的大娘,把父亲救回家里,以草药给父亲治病,大娘和孩子吃糠咽菜,却设法搞来土豆煮熟后再撤上芝麻盐让父亲吃,全家仅有一床破被,却让父亲和孩子们合盖……经过大娘半月的调养,父亲痊愈了,但高烧引起了急性中耳炎,父亲的听觉系统坏死了百分之八十,两个耳朵几乎全失去了听力,成了聋子,十六岁的聋子。从此,父亲脸上也就失去了笑容。每当父亲讲起此事,说起那位不知姓名、不知村名的大娘时,父亲总是饱含着眼泪说,那是我的第二个亲娘。

父亲离开那个村庄后,点灯时分,来到了晋西北的一个小县城扎下了根。从此,在这座小县城里,他抗争着犹如草芥一样的命运,给有钱人家打短工度日,苦熬了也没有多少时日,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父亲在新中国的礼炮声中,迈进了新中国的门槛,走向了新生。先是自己买了一间房,开了个门店,给人们加工磨面,后来公私合营,国家把个体私营者一律招为国营企业的正式工人,就在签写招工表时,在签写姓名一栏时,父亲犯了难,他知道八小子是绝对不能签写在表上的,单位有些有文化的人给他起了好几个名字,父亲都是摇摇头,经过再三熟虑后,父亲在新中国的那张招工表上,第一次工工整整让人写上了自己给自己起的官名,也是第一次有了官名——张国庆。

【篇五】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要汲取书籍的“营养”,去书店是一个绝佳的选择。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似乎“逛书店”已经成了过去式,但我却一直都有逛书店的习惯。从家乡场镇的书屋到大学边上的书店再到工作地的“新华文轩”,都有着我“蹲”点看书的身影。

“小人书”浸润童年的梦

如今想再找一本小人书已经很难了,但在儿时,那五颜六色的“小人书”册子却是最受小孩子欢迎的。记得儿时老家场镇上只有一家姑且能称之为书屋的店面——因为老板同时还出售着各种蔬菜种子。老板经常把一些畅销的连环画小人书放在书店外边的货摊上,有时候和蔬菜种子的袋子混在一起,就愈发显得颜色鲜艳了。那时候大人们定不会让买那些小人书的,很多时候只能在买文具的时候偷偷瞄上几眼。好在家里种大棚蔬菜,经常要向老板购种子,一来二去熟络了,父母在赶集时就会把我一个人留在书店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世界就被满眼的连环画小人书占据了。我于是蹲在书店的一角,完全陶醉在生动的故事情节里,生怕被别人打扰。从《哆啦a梦》《老夫子》到《水浒传》《西游记》到金庸的很多武侠作品,这些小册子伴随着我走过了童年,也点缀了童年的幻梦。

“辅导书”点亮求学的路

“辅导书”一定是每位家长都会甘愿为孩子掏腰包的一类书了。我的高中是在镇上的中学度过的,那时候,小镇上终于有了一家“新华书店”,装潢明亮,书香四溢。因为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我只能利用每周日下午的半天假期才能到书店里去逛逛。告别了童年那些“幼稚”的小人书,迎来了花季雨季的各种“辅导书”。一直有“书非借不能读”的说法,花钱买回去的书,往往很少仔细研读。于是我就会把宝贵的半天时间用在“泡”书店里,由于辅导书大多是用来卖的,包装精细不能随意撕开,我便只能到存放二手书和杂志的一角蹲着,拿出随身带着的笔和本子,把一些有用的信息一一记下,有的时候,那些“前辈们”留有笔记的辅导书,反而是最难得的“食粮”,反复咀嚼,意犹未尽。“二手杂志”显然算不得辅导书,但是像《读者》《演讲与口才》《意林》等可读性极高的杂志却总能在高强度的学习之余激起思想的共鸣。知识永不会过时,我深信。

“读名著”打开阅读之窗

不论在哪个书店里,“世界名著”“近(现)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必有一“架”之地。大学的校园里,图书馆和书店是打发时间的好地方。我就读的大学里,宿舍楼下边就有一个很是迷你的书屋,当然也很“迷我”。虽然当时数字阅读已经兴起,但我还是偏爱“纸质”阅读,大概是因为一本纸质书籍打开的时候,总有一股令人着迷的“香气”吧。当时正是网络小说盛行之时,我却赶不上这种新潮,依旧喜欢在书店或者图书馆里,捧着感兴趣的书,徜徉在溢着书香的空气里。因为学业上的压力相对较小,那时候读的书便“杂”起来,从古代文学到近现代文学再到当代文学,从国内到国外,从言情、武侠到科幻,不少名著都会品读一番。一本好书能一口气读完是一种享受,有时候竟能生出一种“饱腹”的感觉,正应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工作之后,在旅行的列车铺位上、在野外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在老家的阁楼中,只要有一本好书在手,时光就变得美好起来。阅读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习惯。

“新思想”融入生活之中

如今,随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组工干部,“理论学习”也就成了必修课。于是,去书店的时候,除了会看看近期有哪些热门新书上市之外,也会找一些对工作有帮助的理论书籍来阅读。工作的地方有一处“新华文轩”,地方不大,书籍的种类却特别多,加之隔壁还有一家奶茶店,在周末的午后,买上一份饮品,然后坐在书店里静静阅读,简直是一种享受。记得在这个书店买的第一本书就是《习近平用典》,26万字,135则历史典故,分敬民、为政、立德、修身、任贤、天下、信念、法治等13个篇章,一个个的“旧故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用下,被赋予了“新活力”。这本书在购买后的几年里翻阅频率很高,特别是在写一些材料的时候,定会从里面找到些灵感。一本好书,会是一个陪伴成长的朋友,也会是能攻坚克难的“武器”。这几年来,一方面因工作需求,一方面也是想充实提升“武器库”,我先后买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新时代面对面》《苦难辉煌》等十余本书籍。平时和朋友交流时不经意提及这些书里的一些经典论述时,我忽然发现,“新思想新理论”已渐渐融入了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