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念人创作的长篇小说《曙光》,主人公莫晓兵是一位有理想有信仰的共产党人,他把一生精力全部扑在党的伟大事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率领广南人民奔向社会主义新时代。作品在网上发布后,赢得广大网友赞赏。网友评论说:“这是一部新时代的力作。”
九十年代初,推行单干私有化,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的社会严重后果。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新任广南省委书记莫晓兵,无畏艰难险阻,以反腐败为突破口,率领全省人民与以省委副书记朱大光为首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资本家、地主恶霸以及一切形形色色腐败分子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夺回失去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校正了前进的航向,开创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新时代。不仅体现一位真正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品质,体现了真正共产党人率领人民奔向社会主义新时代信心与决心。
作品描述莫晓兵是一位性格倔强、态度端正,公道正直、组织能力强的人。当获悉北关市阶级敌人对十多家煤矿进行爆炸,从而破坏广南人民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时,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亲临北关市现场指挥抢救伤员;当他得知特警在走资派指挥下开枪击毙和抓捕三十多名东源市五一节游行“反对单干私有化,坚决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群众时,他心急如火,立即带上省急救医疗队,刻不容缓马上坐上直升机,从省城赶赴东源市游行现场,指挥抢救现场死伤群众,命令省有关部门及时拨出专款进行救治,并指示有关部门对肇事者进行严肃处理,制止了这场暴行事件。表现了一位新时代真正共产党人在群众危难时,及时送上共产党人一颗热爱工农群众之心,送上党的一片温暖。
作品描述了主人公莫晓兵出生于革命老区,从小就接受无产阶级革命传统教育,尤其是接受毛泽东思想的陶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追求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在任期内,他积极带领全省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美好明天。为壮大集体经济,恢复发展乡镇企业,吸引大批农村青年,从城市重返乡下就业,农忙时节,他们下地参加生产劳动;农闲时节,他们就在乡镇企业上班,缓解了农村劳力短缺的问题。在莫晓兵率领下,全省实现了村村有幼儿园、学校、卫生所、养老院,使农民子女免费上学、免费看病、免费养老,解决了三十多年农民子女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的三大难题,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虽然,目前生活尚不太富裕,但是,大家团聚在一起,吃不愁,穿不闷,有住房,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像兄弟姐妹一样,和谐相处,没有剥削,人人平等,没有后顾之忧。这些农民想念的中国梦,如今,在莫晓兵任期内实现了。从莫晓兵身上,使人们看到在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下,新时代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坚定理想信念;使人们看到在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下,真正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践了“共产党人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的光荣使命。
【篇二】
阳光很好的日子,窗外一帘云影。
坐在桌前,静心读由赵朴初先生题写书名的《历代诗余》,线装的,繁体字,竖排。通篇小楷,读着,仿佛有古人翰墨的华泽,有浸入骨髓的书香。这本偶然得来的诗书,是舅舅当年做菜种生意,别人说给他做包装菜种用的纸张应该不错,因为开本比较大(正16k)。后来被我这个书痴发现,让舅舅忍痛割爱送给了我。觉得这就是我家书房的镇宅之宝之一。
《怎样打篮球》正32k,1978年的版本,标价才0.31元,也是舅舅送给我的礼物,30多年前的读物,在学过印刷的我的眼里,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精美。如今舅舅去世已经12年了;每每翻开这些书,就会想起亲爱的舅舅,想起过去贫穷岁月里和舅舅一起学习,劳动的快乐时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许多人读过的《五角丛书》,到现在好像只剩下了几本,那时候,书,没专门的书柜,就堆在家里的桌子上,很多去我家玩的人,就将我最爱的书或借而不还,或窃书不算窃,遗失得差不多了。小时候有一个想法,就是有一个大大的书房,堆满一屋子书,想看的时候,随手抽一本,读到想睡就枕书而眠。还好,“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快乐生活已经是一种常态。
常常在泛黄的《随园诗话》里流连,常常在《唐人绝句精华》中陶醉。读着精彩的诗书,总会让人忘了时空。
【篇三】
3月19日,下雨,正好看书。随手拿起它,从后面看起的,觉得蛮有味,又从头看过来。半天时间就把它看完了——这本书很符合俺的阅读心理:书中人物基本上都是好人,个别“坏人”也是出于对朋友的“愚忠”,最后皆大欢喜的结局时,坏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呵呵。很喜欢那位大叔的形象。莫名的就联想起《海蒂》中的爷爷的形象。都是那么善良、乐观、热心。
3月30日晚上,借抄笔记的机会,又粗粗浏览一遍。呵呵。
《沉船》作者泰戈尔,是作者较早的一部作品,写于一九0二年,先于一九0三年四至六月在孟加拉《班加·达逊日报》上连载发表,至一九○六年始以单行本出版。
《沉船》的整个故事写了纳利纳克希和格姆娜这对无比虔诚、无比善良的年轻夫妻的悲欢离合。从这点看,颇似我国的传奇。但《沉船》决非一个简简单单的、意在劝善儆恶的传奇故事。《沉船》故事中的偶然际遇,在泰戈尔的笔下显然都表示一切为神的安排,或上帝的意旨。他有意以此来宣扬他的宗教思想。但更重要的,我们必须看到,泰戈尔实际通过这个故事全面地表达了上面所说他本人的那种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看到《沉船》里所描写的世界真可称之为好人世界。这里每一个人都随时全心全意在为别人着想,都不惜自我牺牲以谋求别人的幸福:安纳达先生简直完全以女儿海敏丽妮所感受的悲欢代替了自己的感受,纳利纳克希和克谢姆卡莉母子彼此的关怀和体谅达到了全然忘我的地步;海敏丽妮在和罗梅锡真诚相爱之后,尽管出现了重重难以破除的因误会而产生的障碍,却始终对他一往情深、无法忘怀;罗梅锡在发现自己意外得来美丽的新娘并非自己的妻子之后,既不肯苟且从事,以假作真,又决不肯不负责任地把她抛开了事,即使自己因而受尽种种误解和折磨亦在所不惜!更不用说还有那位“印西一带出名的‘恰格尔瓦尔蒂大叔’”,他和罗梅锡、格姆娜真可谓萍水相逢,仅是在一条船上偶然相遇,但他以及他的全家马上把解决他们的困难看作了他们全家的头等大事,甚至连这里仅有的一个坏人阿克希耶,读者也会觉得他可怜和可厌更多于可恶和可恨。很显然,泰戈尔在这里宣扬的是一种以道德救世的思想,仿佛依靠人的善心,世间的种种苦难就可以解除了。书中还有作者寄予深情的两个人物:幼小的乌迈希和格姆娜。乌梅希这个从小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为了生存下去不可能不染上许多“不道德的”、“自私的”恶习,但当他一旦被人收留,感受到别人给予他的温暖的时候,他善良的天性立即充分显露出来,完全恢复了他的纯朴、可爱的本来面目。天真、憨厚、温柔而美丽的格姆娜,在她认定罗梅锡就是自己的丈夫时,她是那样逆来顺受,甘愿忍受一切痛苦以求得罗梅锡的幸福。而当她获悉和她结婚的实际并非罗梅锡,却另有其人时,她便决不肯再和他相处下去,而是毅然立即出走,到茫茫人海去寻找自己的丈夫。这无疑是泰戈尔心目中贤妻良母的形象。所有这些当然都未免掺杂过多理想成分。但泰戈尔以其善于刻画青年心灵的妙笔终给我们留下了两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青年形象。
上文中提到的“纳利纳克希和克谢姆卡莉母子彼此的关怀和体谅达到了全然忘我的地步”,例子:
克谢姆卡莉继续开导说:“听着,孩子,我这副老骨头,一天不如一天,不可能出现转机的奇迹。我总想在升天之前,亲眼目睹你成家。…我现在是风烛残年,今天还活着,明日或许就不在人世了。…在病榻上,我天天都在苦思着,有段时间,彻夜无法入眠。我心里明白,我必须趁自己还有口气,了却这件事,尽自己一生中最后一个责任。要不我会死不瞑目。”
纳利纳克希不安地说:“妈,我从哪儿去寻觅那样的姑娘,她事事都能称您的心?”
克谢姆卡莉说:“你不用操心,我替你物色。有了眉目,我会告诉你。”
真是母子情深呢!
格姆娜以为不能得到纳利纳克希,就一次次下决心:“从现在起,在我自己心里,将不再为痛苦留下一寸地盘,不再垂头丧气,不再存有不切实际的奢望,不再为明明得不到的东西而唉声叹气。一切已成过去,我要做的只是服务,心甘情愿的服务。不想别的,不想,永远也不想别的。”
语录:
在这个世界上,废话已经满天飞了,何必认真呢!
当命运和利益完全相等时,才是真实的财富。
思念,是一只养熟的信鸽,无论放飞多米长的时间和距离总能飞回原处。
一个人像一把利剑一样,总不能永远锁在剑鞘里。
【篇四】
杰克·凯鲁亚克,美国现代作家,“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1922年3月12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1969年10月21日去世。早年他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
凯鲁亚克创造了全新的自发写作手法,颠覆传统的写作风格,创作所谓的“狂野散文”。他的“生活实录”小说往往带有一种漫无情节的随意性和挑衅性,写作对于他来说,是一场反抗虚无感和绝望感的战争。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在路上》、《达摩流浪者》《荒凉天使》、《孤独旅者》等,并以其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与文学主张震撼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社会观。
《孤独旅者》是一些已出版的和未出版的片段的合集,收集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旅行。
行迹遍及美国,从南部到东部海岸、西部海岸乃至遥远的西北部,遍及墨西哥、摩洛哥、巴黎、伦敦,包括船上所见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包括那里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和城市。
铁路的作品,海的作品,神秘主义,山的作品,靡乱,自我中心,自我放纵,斗牛,毒品,教堂,艺术馆,城市的街道,一种由一个独立的受过教育的一无所有的随意流浪的放荡者所过的生活的大杂烩。
它的范畴和目的只是诗,或者说,自然的描述。
我手头的这本译著作者是黄勇民,他的这一段是这样翻译的:
《孤独旅者》是一本发表过的和未发表的文章的合集,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旅行。
从美国南部到东海岸再到西海岸再到偏远的西北部,行迹遍及墨西哥、非洲摩洛哥、巴黎、伦敦,乘船横渡两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遇到各色各样有趣的人们和城市。
铁路工作,海上工作,神秘主义,深山工作,好色滥情,唯我主义,自我放纵,斗牛,毒品,教堂,艺术博物馆,城市街道,生活大杂烩,一个独立自主、受过教育、身无分文、四海为家的浪子所过生活。
它的范围和目的只是诗意,或者说,自然的描述。
相比之下,黄勇民先生的翻译更胜一筹。
曾经看过他的《在路上》。
作者导言中有话:总认为写作是我在地球上的职责。也宣扬普世的仁慈宽容,歇斯底里的批评家们未能注意到,以我真实经历为基础的“垮掉的一代”小说中疯狂的行为里包含着这种理念。实际上,我不是“垮掉”,而是古怪、孤独、疯狂、宽容、不可思议……
凯鲁亚克和母亲关系挺好。“母亲还活着,我与她一起过着一种隐修苦行般的生活,这使我能够想写多少就写多少。”(《作者导言》);“她给我留了一个小卧室,衣橱里放着干净的内衣裤,床上铺好了干净的床单。经历了睡袋、铺位和铁路大地所有这一切之后,这给我一种轻松的安慰。这是母亲一生中给与我的许多机会中的又一次:就待在家里写作。我总把所剩的薪金都给她。”(《纽约所见》)由此,我不认为他是垮掉的一代。
阅读的乐趣之一,是找到相关的阅读链接。看《女童》时,就有母亲喜欢看凯鲁亚克作品的描述。“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老杰克,因为他的文字点亮了妈妈的生命之火。在合适的时机看到合适的书这种事是存在的,而对妈妈和其他许多人来说,凯鲁亚克就是他们人生中的明灯。无论他是否乐见,他的作品都掀起了一场变革般的风潮。”这本《孤独旅者》中的《畅游欧洲》一文里写到了卢浮宫,把《画布上的声音》一书中提到的伦勃朗、凡•高、德加、雷诺阿、高更、塞尚等人的画,作了精要评析。如:雷诺阿画的法国午后色彩如此艳丽,就像我们所有童年梦想中的周日午后一般——各色各样的粉色、紫色、红色、秋千、舞者、餐桌、玫瑰色的脸蛋和兴奋的笑声。
语录:
街头一切又都尽善尽美,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幸福的玫瑰,但是我们中没有人明白这一点。幸福在于明白一切都是一场美妙奇怪的梦。(《墨西哥农民》)
有时,我会对着山岩和树林高声发问,声音穿越峡谷,或者用真假嗓音反复变换高声叫喊——“寂寞的意义是什么呢?”回答是寂静无声,于是我明白了。
上床之前,我借着煤油灯光阅读小屋里不管什么样的书籍。独居的人们是多么渴望书籍,这真是神奇!
每个人都应该荒山野地里经历一次健康甚至枯燥的独居生活,发觉自己完全依靠自己,因而了解到自己真正的潜在力量。比如,饥饿的时候学会吃,困倦的时候学会睡。(《独居山巅》)
【篇五】
自从去年步入文字的海洋之后,阅读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2017年年末对2018年的阅读期望是看自己想看的书,不限本数。
最终2018年看完的仅8本书,另外还有5本未读完,其中包括卡伦・霍妮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关于心理的一些基本冲突引发的神经症,很多内容都无法理解,我就只能暂且放一放了;还有沈复的《浮生六记》,这是一本我不舍得看完的书,书中作者和芸娘的生活日常,养花种草都是如此的唯美,看得我羡慕芸娘有这么一位与自己志同道合又有闲情雅致的丈夫。但自从芸娘仙逝之后,作者对芸娘的想念以及生活的坎坷让我看的也很是痛心,我希望他们可以永远幸福不想看到他们分开,所以一直不想把它读完。
屈指可数的8本数分别是:冰心的《小桔灯》,印象最深的就是与书名相同的那一篇中用桔子做的小灯笼,照亮了回家的乡间小路,更照亮了内心;大冰的《我不》和《乖,摸摸头》,喜欢这类书,读起来特别轻松像在和大冰叔聊天一样欢快,但时不时会被感动哭,时不时又会因为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所震惊。还在陆续读他的书,包括18年刚出的新书《你坏》也放到书架上待读啦~另外,大冰在多个城市开了酒吧“大冰的小屋”,大家如果正巧路过也可以进去坐一坐,肯定会有所收获;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是作者与各类精神病患者交流后总结的内容,整本书每个小篇都吸引我,打开新领域的大门,极其推荐阅读的书目之一;渡边淳一的《不分手的理由》,一对结婚十几年的夫妻,生活渐渐失去激情和活力并开始出现危机,但是他们仍然在一起生活各自都有不分手的理由,是部分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野坂昭如的《萤火虫之墓》,第一小篇就是由高田勋执导的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的原作,描述了战争年代一对兄妹的悲惨经历以及人性的丑陋也淋漓尽致的被展现出来。其他几篇都描写了战争使普通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反对战争,呼吁和平。山本文绪的《蓝另一种蓝》,这本书的内容也挺神奇的,佐佐木仓子突然遇到了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河见仓子,而河见仓子的老公就是当年佐佐木仓子选择结婚对象时纠结很久但最终放弃的河见。两个仓子都想逃离现有的生活然后两人互换身份开启不一样的人生,但最终可能都不如愿。像我朋友所说的:人有选择就会有错误,不可避免。伍绮诗的《无声告白》,文章一开头就是:“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后来才知道莉迪亚的死可能也是某种必然。很多父母都会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可未曾想过孩子们是否愿意来完成父母的梦想呢?
阅读,真是件好事情!通过阅读我可以变成各种角色,我可以变成大冰叔的好友,一起喝酒聊天畅谈人生;我可以变成一个摄像头,记录着高铭和各位精神病患者的聊天内容和各种表情动作;我可以变成一只闪耀的萤火虫,为节子照亮防空洞不再害怕;我还可以变成佐佐木仓子,为我曾经的选择后悔并有机会重新选择;最后还能变成家里地位最低的小女儿汉娜,默默的看着爸妈和哥哥为莉迪亚的死而痛苦。
最后引用一下《无声告白》中的一句话来送给自己也送给正迷茫的朋友:“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篇六】
人为什么要读书,相信很多人也有这个困惑,我也曾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网络上有个段子,“人为什么要读书。当你看到夕阳余晖百鸟齐飞,脑海中想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这么多鸟,真好看。”段子有点俗,但话糙理不糙,道出了读书真正的意义。
当看到一对白发苍苍的夫妇相挽踱步,一般人只会想到他们一定很恩爱,而一个作家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一篇几百上千字的文章,这就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在这个功利和浮躁的社会里,坚持读书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很多人认为读书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不读书不会少些什么。活了几十年,读的最多的书,也许就是上学时候的教科书。是的,读书也许不会让自己物质上富有,读书可能不比玩手机打麻将喝酒更有趣。但读了书就会让人变得更加感性,变得更加感恩,变得更加懂得珍惜。
故此,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而且是一个公益阅读推广人,每年阅读量达到深入解读上百册以上。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我想说,不读书的人生索然无味,就像没有放盐的菜。
读书,能让人内心变得丰富,变得坚强,让人能坦然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面对人生的成败荣辱。
钱钟书和杨绛如果不读书,就不会成为令人敬仰的文坛伉俪。李健如果不读书,就不会成为有底蕴有才华的音乐诗人。孔子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梭罗说“书是世界的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读书的人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富有者,但不读书的人一定是精神上的贫穷者。
读书会的理念,只要你喜欢读书,不管你的年龄,不管你的什身份,都可以加入我们,为了给大家提高阅读的兴趣,从选书,带领大家一起读书上都是亲力亲为,不仅开展线上主题活动(比如国学,诗词飞花令,成语接龙,书单总结讨论,人物观点等),还每个月组织2场或者以上的线下读书会(读书会形式有共读一本书,阅读马拉松,亲子阅读等)。
让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得到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让大家真正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一个人读书会懒惰,那么就一群人一起组队对抗惰性。得到很多书友的认可。
一个人走的快,但一群人走的更远。很多朋友丢弃已久的阅读习惯,居然就这样被重新拾起,人生突然间无比丰富起来。是的,这就是我创办读书会的意义所在。
通过读书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可以尽情表达自己不一样的观点,让彼此互相扩大自己的视野,并在互动中学会交流。
而这样的读书会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带来了与人交流的方式,让人学会在平等的氛围里,表达自己的观点,聆听他人的思想,最终改变自己。
内心宁静,我想这也许是这个年龄段需要的一份修行!读书品书,盈一份诗意于流年,嗅得阳光的清新。
白落梅的《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里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一场相遇。我深信,相似的灵魂总会相遇,相惜的人总会相聚。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让每一本好书好文穿梭在安静的灵魂深处,让我们期待遇见阅读,遇见最美的自己。
【篇七】
一年一度樱花雨,一人一心南林路;闻说书展金陵日,也拟转道择书读。
正是南京林业大学樱花季,本来于樱花大道处赏花,却看到一群人捧着厚厚一摞书擦肩而过,言语间听着“南京书展”之类的词语,我便走出南林大门,朝对面的博览中心走过去,刹那间,我觉得自己像划桨于人潮书海中,在熙熙攘攘那个中感受到书友对读书的热爱,置身其中,更有一种“吾道不孤”的共鸣。
春花烂漫时,遇见南京书展,真好。经过深思熟虑,再三斟酌,我最终选择了四本书,每本书都有其相应的人生内涵,连在一起更像是人一生认知与寻找的历程。
西加奈子《鱼河岸小店》:你以为的失败人生,也许是别人努力活着的结果;石田衣良《孤独小说家》:十年前的梦想,如果还没有熄灭,就让它永远燃烧吧;马克·李维《如果一切重来》:多少人曾梦想着能够从头来过,在他们快失去一切时将生活归零,而这正是我的经历;丹尼斯·勒翰《夜色人生》:人生无非就是,酒在流动,子弹在飞,有些人失去了自我,有些人找到了自我。
日行武汉陌路远,文华书城半日缘;月落长沙行迹漫,徘徊书屋暮不还。
夏日来到武汉、长沙,每当抵达一座城市,只要有时间我必先去书店,我先是去了武汉的文华书城,买了刘慈欣的《三体》。后来去长沙,一日间走访了四家特色书店,古典与时尚融合的止间书店,位于居民楼17层象征“自由”的目田书店,太平老街以书换宿的九木书店,汪涵以父之名设立的培荣书屋。
我最喜欢的是长沙目田书店,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开在居民楼里的书店,我钦佩店主的创造力,他把五六十平方的小房子改造成一家精致典雅的书店,音响里放着周云蓬的歌,显眼处摆放着鲍勃·迪伦的诗集。我选中西班牙诗人塞尔努达的诗集《致未来的诗人》,还有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本诗集,一本小说,对爱的表达却同样深切真挚。
栖霞枫叶满阶落,钟鼓悠扬望云罗;禅房山亭倚暮坐,偶遇书友夜谈多。
秋季去栖霞山赏枫叶的时候,正不知近日读什么书,恰好在山里的亭子看到有人读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不知不觉间聊起了日本小说,书友向我推荐了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太宰治、渡边淳一的书,因此我整个秋季都陷入了日本小说,读了《山药粥》、《河童》、《晓寺》、《假面自白》、《伊豆的舞女》、《维庸之妻》、《猫》、《斜阳》等。
读过之后,每位日本作家都给我不同的感受,三岛由纪夫的文字里弥漫着浓烈的化不开的黑色;芥川龙之介博学而睿智,语言典雅而深沉;川端康成的文字是美学本身,流泻于笔尖的情感即是一种美感;太宰治一生都在致力于完成他自己,他的选择对其个人来说是一种完整。日本文学给人一种细腻之感,通过对人物的一言一行深入剖析,巧妙地将人性中最细微的情感传达出来。
窗外飞雪散人间,室内品诗赛神仙;梅雪相似皆奇绝,一缕书香胜似天。
晚来天欲雪,能吟一诗无?天气冷的季节,爱上了读诗,把《唐诗》又翻出来读。今年南京下雪的时候,我与三五好友相约咖啡馆,围坐在一起读古诗,实在是人生的一件乐事。期间,我们决定行“雪”字飞花令,整个过程精彩无比,趣味无穷。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很喜欢读诗,书本中的诗句就像是曲谱,唯有通过朗读把诗歌演奏出来,才算是诗歌的完整,读诗的瞬间,也仿佛穿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对话谈心。读诗的瞬间充满诗意,诗意让心中涌起暖意,让我们在冷冷的冬季从诗中汲取古人奋勇前进的力量。
春夏秋冬,有书相伴,手边常拿一本书,日子不会再孤独,枕边常放一本书,书香缭绕中进入梦乡。让我们为人生增添一缕缕书香,生活也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