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征文5篇

【篇一】

“真的很感谢你,谢谢你今天送我去镇医院打针,我现在到家了你放心吧,谢谢你。”

晚上九点,我所驻村里的陈奶奶打电话给我,用生疏的普通话夹着些许侗语对我表示感谢,只因白天她来村部楼就医,但因为是周末村医休息,我就送她到镇医院。这个事过后我就忘了,没想到到了晚上奶奶还特意打电话给我报平安,告诉我她安全到家了,顿时心里暖暖的,觉得很亲切,这可能就是我回到基层的初心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8年,我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带着满腔热血来到向往已久的基层第一线,国家级深度贫困县xx侗族自治县xx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想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入职第一天就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加班中,一直到凌晨1点才结束。拖着疲倦不堪的身体,衣服也不换倒头就睡。我知道我的选调生生活从这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一直记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想我应该到脱贫攻坚工作第一线去。2019年2月17日,我主动向领导申请投入到紧张的扶贫工作中,成为了杏花村第一书记。身份变重了,肩上的担子也更为扎实了。正式驻村的第一天晚上就到村民家里调解纠纷,屋外大雨倾盆,屋内争吵不休。这一天,让我知道切实感受到驻村工作的不易,但加入脱贫攻坚的征程,就应该尝遍酸甜苦辣,才能积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贫困户家的“哥哥”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驻村工作队员,就要学会用脚去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眼去观察村里的发展状况,用耳去聆听村民的每一句心声,用心去体验村民的酸甜苦辣,用脑去谋划村民发展致富的对策良方”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因为只有底数清、情况明,才能针对贫情民意,对症下药,从而治贫富民。驻村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村情、贫情、民意,不断地去入户走访。在走访过程中有一家贫困户引起我的注意,一家四口人,小儿子在10年前去xx打工被人骗了3000块钱,因为接受不了打击导致精神失常疯了,失去了劳动能力,辨别不了是非。有的时候在家烧被子、烧房子,两个老人愁苦不堪。知道这个情况后我决定去给他做心理辅导,想帮助他开导他,希望能改善这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开始他很排斥,用防备的眼神看着我,也不肯跟我说话。后来我决定换个方式,经常硬拉着他聊天,说他年纪比我大一点又姓杨,我干脆认他做哥,陪他聊天。熟悉后他慢慢的愿意跟我沟通了,变得开朗了许多,话也多了些,还经常主动打电话给我,说要给我送土鸡蛋。虽然我没有收。从起初的“充满防备”到现在的“诚心诚意”,我很欣慰,就连他们家的两条狗从开始看到我的时候很凶,每次隔得老远就警惕的叫起来。到去的次数多了,隔着200米狗就摇着尾巴冲出来了。

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

杏花村地处全县最大的十里平原,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包括辖坪上、寨前、塘底等7个自然团寨。全村共有412户15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70人,总共脱贫205人,未脱贫人数65人。驻村扶贫工作条件艰苦,居住在村部楼边上的村小教室中,下大雨还会漏雨,又因为周边几乎尽是林地,在这样的环境里,有蛇鼠出没并不出奇。我曾经在房间里抓到过一条毒蛇,现在想想还有一点后怕。但这些对工作队来说,算不上什么苦,为了推动杏花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稳步向前,再苦也要坚持。

“虽然很想在周末回去一趟,但是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太重,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回家。”在集中整改那一个多月,几乎所有工作队员都是起床洗漱,草草吃过早餐后就直奔贫困户家中。白天忙着进村入户记录、排查,晚上又要整理材料做报告,三餐不定时是常有的事。但这不就是因为“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历史担当”的这种精神鞭策着我们吗。

驻村扶贫工作不仅仅是扶贫,从村庄规划到装个电灯,从防控防汛到上山救火,从帮忙插秧到扫黑除恶,我们始终冲在最前线。有次隔壁村出现山火,发现火情后第一时间叫上村主任一起去山救火。但因为经验不足,跑到顺风向位置打火,被浓烟熏黑呛得直流眼泪。等到灭了火大家都有累趴在地上。

并且这段时间我县出现了持续强降雨天气,我县防汛抗灾已进入最关键时期。为防止出现灾情,全县都在重点区域进行巡视排查,我们村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组织党员在玉带河两岸查看有无安全隐患,并劝导河岸群众注意安全。只有我们不断地将民生、民情、民意放在心上,深入的去了解他们,才能真正的帮助到他们,做到“脱贫摘帽”。

在我驻村扶贫的这段时间里,我对精准扶贫含义有了自己内心深刻的感触。一群缺经济、缺技术、缺生活能力、缺精神支柱的贫困户需要一支在基础落实政策、宣传政策的扶贫工作队,相关政策牢记心中,在扶贫业务方面的知识,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不辜负组织信任,就要在工作期间做好扶贫工作队本职的工作。不辜负贫困户期待,就要怀着真心、真情对待着每一位贫困户,针对每户贫困户实际情况落实扶贫政策,宣传政策。对我们自己负责,不辜负自己扶贫路程中成长自我。读懂初心、悟透初心,把初心植入灵魂深处、化为实际行动,踏上新时代新征程,铸就新辉煌新奇迹。

苦地方、累地方,就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尽管忙,尽管累,但每次看到那些困难群众得到帮扶露出笑容时,所有的辛苦和累都值得!我深切地感受到,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大熔炉、成才的大课堂、成事的大舞台。

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篇二】

“这是郭书记的车!”村里的人常这么说。

其实,以前我们不叫他郭书记,叫郭主任。后来,精准扶贫工作开始了,他被组织派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我们就称呼他郭书记。

郭书记喜欢车,常常和我们坐到一起聊车。哪个车性价比高,哪个车小毛病少,哪个车省油,哪个车舒适度好,最近哪些新车又上市了,他都知道。一聊起车,他的精神全来了。这么说吧,要是你想买车,买一辆适合自己的车,买一辆不但适合自己而且适合潮流的车,你就找郭书记,他给你出的主意准错不了。

几年前,听说郭书记买了一辆新车——起亚k3,可我一直没见过,他老婆开着。有一次,我在鼓楼接娃娃,正好遇上了郭书记,他穿一件灰色的西装,开着买了不久的起亚k3,看上去精神极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的车,一辆白色的紧凑型轿车,样子很漂亮,一看就知道是刚刚上市的新款车型。后来,他有时也开着车上班,停在单位的院子里,常看见他寻出后备箱的刷子把车身擦得白白净净、明亮明亮的。我偶尔也坐他的车,车里面永远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只要看见郭书记的车,总是白白净净、一副崭新的样子,好像是刚从4s店里开出来的。同事们都夸郭书记是个爱好人,他自己也开玩笑说他爱车如命。

不久,定边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始了,他担任了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我是工作队队员。郭书记经常开着他的车进村入户。我也经常坐着他的车入户进村。我们经常在扶贫路上奔波着。

有一次,我和郭书记、包村干部到贫困户家里验收羊棚,那是一段极其难走的土路,被大车砸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路的坡度大,再加上刚下过大雨,到处是被雨水冲刷成的小沟壕,越野车走起来都十分困难,更别说小轿车了。有几次,车被拖住了,我们下了车齐心协力的推了出去。到了一个陡坡,车怎么也上不去了,倒了几次还是上不去。周旋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挣扎上去了,可是车底盘上的一块塑料板掉下来了,铛啷啷地响。郭书记下车看了一下,没有说话,开着车就走。到了贫困户家,他就像一头饥饿的牛踏进了青草地里,又是了解情况,又是查看羊棚,又是用手机拍照,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画的记着,似乎有干不完的工作。回来的路上,包村干部小丁说:“以后入户就申请公车,底盘高。再不要开自己的车了,这些路太废车了!”郭书记说:“公车少,用的人多,有时候也不方便。没事儿,咱们开上小心点就行了,车又不是泥做的,不要紧!”。说完,他总是习惯性的笑一声——笑声特别乐观。

又有一次,我们到村里召开贫困户退出评议会,快到村委会的拐弯处,迎面驶过来一辆三轮车。绑在三轮车上的一根椽子恰好掉下来了,开三轮的人浑然不觉,只管开着走。我们眼看着椽子扑过来,却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得听天由命了。“咚咚咚”几声巨响,椽从我们的车顶上滚过去,把车身砸了几个深窝。我们停下车看,郭书记脸色煞白,心疼的说:“我的车呀!”我说:“把那个开三轮的人喊住,责任完全是他的。”郭书记想了一下,说:“咱们是扶贫干部,咋好意思和老百姓论责任呢,走,碰了就碰了,怨我倒霉!”到了村委会,他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和贫困户谈话、组织召开评议会、完善扶贫档案资料,好像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还有一次,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我们进村的路上有一个大水坝。郭书记知道这水坝不浅,就停下来不走了。这时,一辆越野车过来了,刷拉拉的就从水坝里驶过去。郭书记看了看,说:“那咱们也过吧!”可是刚走到水中间,车就走不动了,接着就熄火了。打了几次都打不着。僵持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打着了,猛的从水坝里开出去,可车的声音出现了异常,发动机抖得厉害。郭书记说:“不妙,车有问题了!”就这么凑合着开到村部,一进门就忙工作,又是核算贫困户的收入,又是填写精准帮扶纪实资料簿,又是整理村档案,一直忙到晚上十二点。最后,我们连夜将就着把车开到县城。郭书记说:“修车花了二千多!”我说:“这车再不能开了,还是申请公车吧!”他说:“算了吧,也不是天天下雨,小心着开吧!再遇到大水坑,咱们就不过去了!”。

这样的事情,现在记不清有多少回了。

如今,郭书记的车在这条扶贫路上已经跑了整整三个年头了,来来回回,春夏秋冬,风雨兼程,雷打不动。轮胎磨平了,底盘生锈了,车身痕迹斑斑,颜色灰塌塌的。老百姓脱贫了,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国家验收通过了。可是,郭书记的车灰塌塌的。郭书记喜欢车。郭书记是个爱好人。郭书记说他爱车如命。

“以前,我一年才跑几千公里,自从精准扶贫以后,每年都跑上2万公里了!”郭书记说。

前几天,我们又到了村部,召开贫困户退出评议会。大家都在会议室里布置会场,院子里进来一群村民,说着笑着。听见一个人说:“这是郭书记的车!”另一个人也说:“嗯,这是郭书记的车!”。一个人笑着说:“精准扶贫,把郭书记的车也跑烂了!”。

【篇三】

2018年3月14日,xx村脱贫摘帽暨新农村建设誓师大会揭开了“322”工作制的“神秘面纱”。双向熟悉第一步,上门认亲。我的两户结对帮扶对象,一户在xx村围下组,另一户在xx村庄下组。这两户的共性是,在家的都只有一位年逾60的老人。

初负使命,直至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接触,方感艰巨。扶贫政策可以通过翻阅资料和请教同事来达到熟知的程度,然而作为一名异乡客,最大的障碍莫过于语言关。一地一种发音,我的愚钝使我一时并不能适应孔田镇的方言同县城方言的差异,只能听懂一半。庄下组的魏阿姨年纪大些,今年65岁,基本不会讲普通话,也不能完全听懂普通话。于是我们之间的交流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半懂半猜,双向。时间可磨平所有的惆怅和担忧,“322”工作制的优点显露无疑。每周两天的上门走访,魏阿姨记住了我的长相,记住了我的名字,沟通越来越顺畅。而更重要的是,我与这位身量矮瘦却内含无限能量的坚强老人成为了异乡亲人。我习惯在老远的地方喊她阿姨,就像学生时代放学回家的一贯场面;
我习惯和声细语同她闲话家常,尽管我这个不善言辞的人谈论的话题连自己都觉得有些幼稚。是的,我把他们当亲人。有那么几次,这位独居在家的老人原本要打给儿子的电话都变成了我手机上的来电显示,因为她的手机里只存了两个号码,一个号码属于她远在xx中山务工的儿子,而另一个号码属于我。当帮扶对象的信任接踵而至,作为一个帮扶干部,唯有用更强烈的责任才能堪堪回报。

五月底,夏至未至,粉墙黛瓦,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出的的客家风情愈发浓烈。从xx村部前往庄下组,经小路步行需半小时。小路旁边沟渠通畅,依山有茂林修竹,虫鸣悦耳。偶遇藿香蓟,它很不起眼,甚至在常人眼中就是一株胡乱生长的野草。却不知紫花幽微,功效甚多,是民间治病的一味好药。平凡却也不平凡。贫困户是平凡的,平凡的贫困之家的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帮扶方式也必须对症下药。但究其根本,稳定的收入是保障稳定生活的良药。如果没有务工收入,那就发展产业。魏阿姨家于2015年脱了贫,能够保证每月有稳定收入,却还是勤于农桑,饲养鸡禽,侍弄几分菜土,偶尔将富余蔬菜送往集市售卖,换些许闲钱。后来,更有同事的帮扶对象单产业补助就超过了一万元。人生而渺小,但总能在宇宙变迁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法。人穷只一时,所谓人定胜天其实是人定胜己,从挖掘根本原因着眼,从改变自身现状开始努力,用勤劳和坚毅赢了自己,何愁没有出路?

7月17日,庚戌日,初伏。

22点02分,我正翻着难啃晦涩的专业书籍,默记熟悉又陌生的财务杠杆公式。

“小卢。高国昇去世了。”来自村妇女主席小夏姐的微信消息。

什么感觉?除了晴天霹雳,我想不到别的词来形容当时的感受,只记得眼泪不停地往下流,怎么也止不住。

往前倒推5天,国昇大伯被送去了xx,接受第三次治疗,彼时我们还在转发水滴筹为其筹款。

再往前一周,蔡部长带着我们给刚从xx一附院治疗回来的大伯送了慰问金,那时大家都安慰他说,放宽心,配合治疗很快会好起来的。

口底癌,晚期,会好起来的。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他。那时的他经受了两次化疗,两颊已经瘦削凹陷,四肢也无力,原本没有睡午觉习惯的他,当时是在床榻上艰难起来的。平时签字下笔便无甚章法,而那次签字腕力已虚浮飘散。他没读过几年书,理解不了那些医学术语背后包含的深刻定义,却也凭着痛感和直觉知道了情况不乐观。我永远无法忘记他听着我们宽慰的话语,絮叨“治不好了”时啪嗒砸在衣角的一大颗眼泪,那种由内而外的绝望在时间的无尽折磨里不停地膨胀。而我们这些旁观者的安慰,只不过是一个不断放大的泡沫,最终崩裂得无影无踪。

百年未到,百年已逝。他享年60岁,生前喜欢抽卷烟,喜欢喝1块钱一斤的客家土烧,习惯在午后听着虫鸣在自家门前静坐。他终生未婚,无妻温酒茶,无子送终老。电影《寻梦环游记》的剧情嵌入了墨西哥人的一个传说,当逝去的人再也不被生者记得,被世界彻底遗忘,便是真正故去的开始。唯一庆幸的是,他尚有兄弟至亲,清明洒扫,至少有人记得。而他的遗产,只有一辆破旧的老式自行车、一亩养着鱼苗的鱼塘和一层86平米的刚粉刷过的砖混平房,内里置放的家具物什说尽了他凄苦孤独的一生。

帮扶4个多月,我亲眼看着他从尚可吃些猪血、青菜到最后连流质食物都下咽痛苦,直至生命消逝。又追悔于规劝治疗之余,没有早些不顾他的意愿强制性将他送往市级医院,说不定还可以延长几个月?他曾打开小橱柜的门,想把珍藏的几个漂亮橙子拿给我吃,我婉拒时他还有些不知所措。他曾同我说,饲养的鸡产下的蛋有些吃腻,攒多一点再拿去卖;
等养大那些鱼苗,就可以让人去垂钓,这样收入比普通售卖要好些;
再种个几百株脐橙苗,几年后就能结果……种种简单的愿景,如今都已落空。

当有人以如释重负应欢喜之名宽慰我、让我别难过时,我还是发了脾气。我接受宽慰,却无法接受这种幸灾乐祸的凉薄之语。你或许只听过他的名字,或许只有过一面之缘,或许不深知他的品性,又怎可轻易拿一条生命开玩笑?我们常说不能带着情绪去工作,可扶贫不能抛开感情。一切程序可以设定开始和终止,但和人民群众的感情一旦建立便紧密联系不可抛却。我只是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扶贫干部,不敢妄言家国天下,只希望眼前之事有所为,偶尔任性顽固、悲天悯人,但求无愧于党、无愧于心。

整个xx村现如今有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都有各自的故事。作为帮扶干部,在熟知国家制度和扶贫政策的前提下,唯有设身处地为贫困户着想,找准贫困根源,才能精准谋划出路;
把贫困户当作亲人,用心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真正走入贫困户心里,在鼓舞中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将两股力量拧成一股,方能办好事、办成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情感的作用也是相互的,不忘初心,携手共进,人心岂不知冷暖。

【篇四】

连心卡

贫困户也有“家庭医生”

“没想到城里大医院的大夫还能和我们结成对子,到屋里来给我妈看病,这以后去干个啥我也能放心了,这真要感谢咱们扶贫工作队。”谈到一对一送医入户,蓝田县后沟窑村贫困户xx激动地说。

xx家有2个孩子上学,母亲常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比较困难。自从一对一家庭医生入户后,他心里有底了,也变得开朗了。母亲平时有什么疾病变化的时候,他就第一时间给自己的家庭医生打电话咨询,能得到第一时间的护理和治疗,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着急得摸不着头绪了。

在后沟窑村像xx这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还有不少,驻村工作队在进行了深入走访后,认真梳理分析了贫困户的共性特点,并在蓝田县健康扶贫的基础之上,主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第一书记xx积极与自己所在单位新城区委统战部进行联系,发挥统战部在xx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新城分会的资源优势,协商提出一对一“送医入户,精准扶贫”的计划。给6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每户都配备“家庭医生”,并制作了连心卡。

送健康

医疗服务队送医入户

对于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病”就是贫困的“根”,作为对口帮扶单位的新城区委统战部抓住这个“根”,主动联系驻村帮扶小组,协商确定结对帮扶对象,以便因户制宜,精准实施帮扶措施。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在“结对帮扶,送医入户”基础上,组织扶贫攻坚医疗服务队,走进帮扶贫困村。

交大二附院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xx是新城区知联会扶贫攻坚医疗服务队队长,在医疗服务队中还有11名和她一样富有医疗工作经验的医生,他们分别与后沟窑村的12名贫困户结成医疗帮扶对子,互留了电话号码,定期对他们开展医疗帮扶活动。

同时,医务队员还根据12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储备了日常药品,并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提出了日常保健和护理建议,希望他们的身体日趋向好。队员们将采取定期上门问诊,开展专家会诊等方式,帮助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祛除病痛,树立信心,脱贫致富。

“结对帮扶、送医入户”活动,在对贫困户开展帮扶的同时不仅能发现潜在病情,还能向村民普及健康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对健康的重视,也切实把医者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送到了农民的心坎上。

【篇五】

俗话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xx村穷,主要原因就是耕地少。xx村位于xx市xx县xx镇东北部,村里都是一块一块的小山地,平整的地都很少。村域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很小,超过90%的土地是林地。村民主要居住在“四沟两川”中,受地形地貌限制,村民只能围绕耕地利用山地间的小块平地分散建房,零星散落居住。

xx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共有443户1431人,其中贫困户147户450人,贫困发生率为31.5%,属深度贫困村。村民收入主要靠从事劳务输出,因此,村里的年轻人大多离家在外。村委会位于两沟之间的一小块平地。第一书记纪大兴的办公室在二楼的尽头,这里既是他办公的地方,也是他的卧室。2017年5月,纪大兴开始担任xx电信驻xx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刚来的时候村委会还没有通自来水,也没有灶,我就在村支书家里吃了半年饭,每天早晚都得到农户家里洗脸刷牙。”现在,水泥路面的凤皂公路穿村而过,5条水泥公路通组入户,4处安全饮水工程分布在各个村民小组,村里建设4g基站4座,基本实现“户户通4g、户户通光网”。

xx村目前的产业发展方式是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纪大兴介绍:“种植方面以合作社集中种植为主、带动农户分散种植为辅的方式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249亩,核桃建园110亩、板栗建园

500亩。养殖方面主要是合作社养殖黑猪50头,同时带动农户散养猪109头,养鸡200只,养牛12

头。村里请了种植专家进行集中培训,统一管理。农业合作社主要开展一些劳动强度不大的产业,适合留守的老年人做。”截至2018年底,xx村稳定脱贫62户256人,贫困发生率降为13.56%,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7000元。

xx村发展集体经济,是纪大兴带着村干部和村里热衷产业发展的“能人”跑出来的。纪大兴带着他们外出考察学习,反复沟通,帮助他们分析市场找项目,鼓励他们树立产业发展信心。确定发展项目后,纪大兴又积极寻找资金投入。2017年底,xx电信捐助了5万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并争取县财政产业配套资金30万元,投入到村里成立的两个集体合作社,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资金等形式入股。“现在村里还争取到一个扶贫车间,预计投资50万元,修建300平米左右。扶贫车间主要对当地土蜂蜜、木耳、腊肉、五谷杂粮等绿色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初加工包装,提升农产品价值,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帮助群众增收。这主要是xx在负责,他可是村里的‘能人’。”跟着纪大兴,记者见到了正在摆弄蜂箱的xx。

xx今年29岁,他是村里现在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了。xx从前也在外打工,是矿上的工人。2016年,他回到了xx村,开始养蜜蜂,养猪。去年,他拿到15万元银行贷款,扩大了养殖规模。xx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走进了一个铁皮房。这是一个小型的养猪场,是附近仅有的一小块平地,受地形的限制,养殖只能在小圈舍中分散进行。

xx将四、五百头猪分散给145户农户养殖,到了年底再回收负责销售,村民按养殖的数量入股。“我和媳妇主要是在网上销售蜂蜜和猪肉,在微信上开个店。销量不错,我们现在自己产的蜂蜜都不够,需要从外面收购。”

离猪舍不远的地方有一小块地,xx种植的地栽木耳就在这里。今年,xx村开始种植地栽木耳。“按照‘借袋还耳’的模式,目前全村已种植30万袋木耳,户均1000袋以上,最多的达到20000袋。每个村小组都设置了一个技术员,进行了三期农户培训。地栽木耳三个月一个周期,一年可以种两季。政府按照30元/斤的保底价收购,每个袋至少有一元利润,今年全村预计收入30万元。”地栽木耳现在已经成了xx村实现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今年,纪大兴已经干满两年第一书记。他的扶贫之路还在继续,他仍然在xx村的村头巷尾忙碌不停。2019年,围绕光伏发电、中药材种植、农特产品加工包装三大产业项目,xx电信将积极落实责任,确保xx村如期完成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