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报告6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体安排部署,第一调研组用时x天赴x先进地市专题学习乡村振兴经验,感受深切,体会深刻,收获甚多。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对照外地先进经验,我们仍有较多的不足和短板,突出
表现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分类管理等滞后,“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有效挖掘和保护利用,x建设容易造成“千村一面”,农村乡愁特色不鲜明;产业有,但缺乏有效的支撑;投资农业的各类要素动力不足,分散、重复投资的问题突出;农民致富增收存在一定困难;农民就近就业比例较低,美丽乡村建设后继乏力。
这次学习考察后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学到他们的发展理念、规划意识、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
(一)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思路不清。
因循守旧,不愿创新。小富即安,小绩即满,维持现状,不愿去了解分析新的事物。害怕失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担责任,不愿意学习更新。很多人这样说:看了别人的激动,讨论起来冲动,行动起来盲动,遇到困难松动,有的干
脆不动。有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以开拓的精神面对、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甚至还有的在“创新”上作表面文章,忙于“唱新”“编新”,把创新当作动听的口号,而没有将创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工作不够大胆,创新魄力欠缺。主要表现:个别领导干部患得患失有顾虑,工作中,惯用老办法、老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怕出问题,怕担责任,不敢创新;困难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有畏难情绪;在解决复杂问题和局面时,守摊有余,创新不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盲从权威,沉溺于听招呼、守规矩,唯书唯上,凡事找依据,等上面、看外边,文件没说的不敢说,外地没干的不敢干。
知识不够全面,创新招法不多。主要表现:工作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迷信、沉醉于他人经验;不能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效结合,照抄照搬;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满足于运用简单的直线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待出现的问题只满足或只看到一种答案,不能积极思考多种答案并从中挑选出最佳答案;在面对和处理复杂问题和局面时,习惯于在“是”与“非”、“行”与“否”之间进行简单的抉择,思维不开拓,视野不开阔,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规划意识淡薄,随心所欲从事。
首先,城市规划缺乏法制的保障,导致了规划缺位及干预乏力。城市规划行政的权利太大,由于城市规划行政的权利太大,导致了开发商对项目的不确定性和投资的风险,此
时的“寻租”空间和动力也增大,同时也是导致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领域产生贪污腐败现象的原因。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会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部门的审批权。对于规划局来说,由于他们在审批的过程中为满足地方政府的要求而不能考虑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原则,从而使规划局在行使规划权时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备案制度在权利监督制度上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监督乏力不到位的问题。
其次,城市规划缺乏公众监督。目前规划的现状是,决策权只限制在领导者的手中,使得可以采用的观点过于局限,不能集思广益,全面考虑,而规划师和公众只能一味的执行上级的命令。
再次,法人违法现象严重。很大一部分违规行为都是政府所为,城镇规划虽经批准立法,但执法不严,依法管理做的不好,长官意志决定问题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决策层对规划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规划看成是经济建设的“龙头”,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忽视环境保护设施的同步建设,造成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剧增加,急功近利的侵占绿地,见缝插屋,规划不当,或不按规划实施,绿地的环境效能低下,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最后,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实施评价体系。
(三)敬业精神不强,奉献意识不够。
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热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
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具体地说,敬业精神就是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摆脱单纯追求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狭隘眼界,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奋斗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务实苦干精神,把对社会的奉献和付出看作无上光荣;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和调控职业行为。纵观我们在干事创业中的情况,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四)工作作风欠实,工作成效甚微。
一是冷。部分同志观念不正确,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老爷,对上门办事的一律当作人家来求你;部分同志心态不健康,年纪销大一点的看到升职无门,轮不到自己了,工作得过且过;有一些年纪不是很大,本来有希望的,有一个位置,结果被别人上去了,自己上不去,心里不舒服,工作不热情不起劲;有的年纪比较年轻的,出来工作刚几年,看看前途,看看位置,觉得希望不大,结果工作起来消沉;有的服务态度冷淡,对上来办事的人未能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使上门办事者觉得“冷”。
二是拖。有些部门行政职能交叉重叠,工作推诿扯皮,影响了工作效率;有些本来一个职能部门能解决的,却总要推诿不办,非得领导出面协调,召开联席会议才能解决;有
的不实行即办制,非要到限时办结规定的最后期限才姗姗办理;有的服务指示不明确,不详尽,使得办事者多次来回往返,无谓耗费时间,致使办事效率低下,群众怨气很大。
三是难。一些单位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人难找、事难办这“五难”现象。
四是迂。在办事过程中拘泥条条框框,原则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变通办的能力不强。导致这种情况,一是政策水平不高。二是怕出问题,怕负责任。
从这次外出学习考察情况看,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系统设计和协同推进。
启示一:要有正确的理念引领。正确理念的引领是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必须解放思想提高站位,加强系统谋划,以创新思路推进各项事业,以务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也就是说,要切实从广大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要出发,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入手,来进行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统筹与协调,制定切合街道乡村发展实际和城乡一体、城乡融合的发展规划与政策措施,引导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进程。
启示二:要有完善的治理体系。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
化的重要特征。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不能局限于乡村治理本身,而是要将乡村治理置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城乡一体的治理体系中来把握,来进行系统的布局和针对性的安排。从乡村的组织架构和社区特性看,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尤其要突出法治、德治、自治的协同及其在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中的嵌入和应用,不能用简单的维稳或阻止越级上访来衡量有效治理的标准。
启示三:要有贴切的人文定位。乡村,承载了历史文化传承的职能,倡导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的乡村文化和田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石。因此,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留得住“青山绿水”,容得下乡村民俗,记得住乡愁乡情,要使这些文化元素和现代文明相交融,成为展现与传播山水美、人文美的重要场景,成为讲好“乡村故事”的重要情节和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本源。
启示四:要有适合的制度安排。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除了要有正确的理念引领、完善的治理体系、贴切的人文定位外,还需要有适合乡村产业特点和有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安排。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二元性和交互性是乡村产业,尤其是农业产业的基本特点;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的协同;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多功能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及其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有机衔接,
均是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需要正确面对的产业发展问题。因此,相关的制度安排和创新就显得极为重要,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建立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土地制度;二是在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和土地产权“三权分置”的制度架构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处理好“三权分置”关系,以既有助于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权益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又有助于村集体经济和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在工商企业和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处理好不同产业主体、产业组织的关系,建立共赢机制。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我们看到的村过去都是非常贫困的地方,其基础比我们都差,由于他们穷则思变,敢为人先,用敬业精神和实干作风创造了奇迹。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的系统工程,其政策要求严、利益关系多、推进标准高。因此,建议我处在推进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科学规划。要在全局性上做到全域规划理念,统筹精品点、精品线和精品区块布局;建设规划也要突出差异性,因地制宜,彰显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避免千村一面。规划者要深入调研,避免走过场,撑场面的形式主义,努力把握好各类规划的定位和深度;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的维护,必须被视作与开发同样重要的地位。要对全处现
有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明确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建议把规划作好后,一边建设,一边出去招商。其实,我处的基础条件比我们学习考察的地方要好得多,关键问题是没有去挖掘和开发。建议我处可以做一个全域的人文、地域、生态发展规划,坚持x—x年就可大见成效。
(二)注重示范带动。如果仅靠政府的投入、靠几个大小项目来出成果,那就明显忽视了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也会影响建设的效果。因此,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农民利用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等平台,达到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共建美好家园的目的,并实现自我管理的意义很大。美丽乡村建设还应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参与建设,广泛动员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其中。实施乡村振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能“x”,一哄而上。要制订美丽乡村建设长期规划,每年选定x—x个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点,建设x个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三)注重生态治理。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
(四)注重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在环境、外表提升的同时,要从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实事入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在建设过程中,要着力把各村所具备的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显势,树立经营村庄的理念,坚持开发与经营并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产业培育坚持结合起来。要把产业培育当做美丽乡村发展的动力源。要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不断增加群众收入。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五)注重文化元素。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
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