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文创新视角下统括的运用

  谈公文创新视角下统括的运用

  一、公文创新与统括

  公文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是新时代公文的客观要求。作为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工具,公文发挥着规范、组织、协调、宣传、凭据等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公文必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另一方面,它是改进公文文风的要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短、实、新的文风,其中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所谓‘领异标新二月花’”。公文文风要摒弃因循守旧、照搬照转,应当与时俱进、彰显特色,从而呈现崭新的面貌。

  统括是修辞格之一。统括,又称数概,对几种并列事物共有的词语或意义抽取或概括,并在前面标出与项数相等的数词或数量词。它分为两类:

  一是形合式,即“数字+共有的词语”,如“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杜绝大拆大建”;

  二是意合式,即“数字+共有的意义”,如“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

  统括是公文创新的有效方式。具体说来,有如下“三力”。

  一是概括力。统括以“数字+”的形式创出新词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洁明了地表达公文创新的主旨、事由、材料,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例如,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江苏省“聚力创新

  聚焦富民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方略,用“两聚一高”来概括,非常精当。

  二是构造力。统括与被统括是总分关系,或先总括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括。它体现公文严谨、明晰的逻辑性,包括四个方面:谋篇,即标题或前言标明统括,主体或附件以“序数+小标题”或“序数+层首主旨句”的方式分述,《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的通知》即是;分层,即文中某些层次用统括,小标题或层首点出统括,下面各段用序数+段首主旨句或段首主旨句分述;构段,即全段用统括;造句,即在句子或句群中使用统括。

  三是表现力。公文创新需要语言表现力与其相适应,统括不仅简短有力,还可使公文新鲜活泼、可读性强。统括产生的新词语具有新鲜感,又因从群众语言中选取而通俗生动。统括与其他修辞格、技法、章法合用,可增加感染力。上文提及的“双轮驱动”就是统括与比喻的合用,形象而贴切。

  二、公文创新中统括的主要表现

  一是更新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否对头,在根本上决定着公文的效用大小甚至成败。新时代公文不仅要保持理念形成的相对稳定性,还要突出理念更新的必要性。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保证公文体现时代精神,工作有所突破,通过统括对新的理念加以抽取或概括,成为公文的“灵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各有特定内涵,彼此联系密切。这里以创新为例。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在公文中,应当以“创新”为统领,并由此拓展,提出新的具体理念。例如,“双创”把创新与创业连接,表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意。《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对“双创”理念的推进做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依靠人民群众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观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福建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中共福建省委印发《关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把创新与创业、创造组成“三创”,创新即“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创业即“加快构筑创业高地”,创造即“服务民企打造‘福地’、扩大开放打造‘宝地’、深化改革打造‘高地’”,给这三个词赋予全新的意义。

  二是革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时代公文应当不断革新,辟出开阔、清晰的新思路,统括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在范围上,革新思路表现在布局与安排两个方面,都能用统括抽取或概括。布局用于宏观,关乎全局和长远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创造性,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成为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安排则着眼于微观,布置局部和近期的事项。例如,安康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旨,在2019年开展“四大保卫战”(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专题活动,实施方案分别就目标、任务、保障等进行了具体安排,这一活动很有创意。此外,革新思路还通过统括恰当处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纵向前后连贯、次第合理,横向项目完整、排列对称。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对该项工作的部署是“一个”指导思想、“六个坚持”基本原则、“两步走”总体目标、“四最”制度等,纵横交错,逻辑严密。

  三是创新方法。方法是贯彻理念、展示思路所采取的手段。新时代公文还要通过创新方法来提高工作质量,统括在这方面发挥撮要、引领作用。创新方法表现在机制、模式、方式、措施等方面。其中,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包括利益、激励、竞争、经营、发展、约束等机制。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建立新机制,如《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省重点项目“四督四保”

  建立五项机制的通知》明确提出“五项机制”(目标责任、台账管理、动态管控、运行调度、督查考核);模式指工作的标准形式或可仿照的标准样式。工作中我们要积极推行新模式,如《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青白江区深化的“四三”工作模式

  推行产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中“四三”工作模式,即流程再造“三段式”(立项受理、报建准备、施工验收),立项受理“三合一”(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告知),项目促建“三集中”(集中会审、集中验收、集中保障),审批服务“三优化”(规划审批、施工审批、项目服务);方式指工作的方法和形式。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创新并运用新方式,如《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强调联合接待群众上访实行“三个一”运行方式,即“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措施,又称举措,指针对工作中某种情况使用的处理办法。工作中经常要采取新措施,如《海南省人民政府推进制度创新十一条措施》,通篇条陈新措施,表达具体明确。

  三、公文创新中统括的基本要求

  一是定“向”。确定方向是根本。一方面,把牢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公文创新运用统括必须以“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为统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丝毫偏颇。另一方面,瞄准运用方向。陈望道曾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其中“题旨”即题意或主题。根据适应题旨的要求,统括应当切合公文创新,做到确有必要,收到实效。如果离开创新只做文字游戏,搞“一二三四五……”编串串儿,就是形式主义的不良文风。鲁迅在《作文秘诀》中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统括也切忌滥用。

  二是领“异”。引领差异是重点,目的在于突显特色。上段所引陈望道论及的“情境”今称“语境”,包括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根据适应语境的要求,统括应当在切合公文创新所涉及主体、客体、沟通诸要素的前提下显示自身特色。一方面,因语境而异。例如,同是东北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总体布局是“一带、一核、三组团”(沿松花江现代服务产业带,松北核心区,松北科技创新组团、利民健康产业组团、哈南现代制造业组团),长春新区总体布局为“两轴、三中心、四基地”(哈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轴、长吉两端服务业发展轴,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临空经济产业基地、健康养老产业基地),两个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等各有特点,所以定位不同。另一方面,依角度而异。在同一语境下,选取特定的角度,也能见异。例如,同是西南的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云南抓住“三个着力”(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特殊困难、着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贵州实施“四个聚焦”(扶贫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东西部扶贫协作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从不同的角度采取措施,因而同中显异。

  三是合“格”。合乎规格是前提。规格的含义之一是泛指规定的要求或条件。每个修辞格都有特定含义、构成、特点、类型、修辞效果,统括也是如此。一方面,合乎统括的规格。前面标出数词或数量词;各个单项在层次上并列;加引号;公众熟知的统括不必写被统括的语句;临时组成的统括在同一份公文至少出现一次被统括的语句;如有必要可以加尾注,如2019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正文后对“三个同步”“四张牌”“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六大行动”“八个一批”“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等做了注释。另一方面,辨清统括与相近修辞格的异同。以节缩为例。节缩是为了实现表达简明、音律和谐或其他修辞目的,把音节过多的词语加以精简或缩合,而意义并不增减或改变的一种修辞格,如“七五普法”特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而统括是数字+共有的词语或意义,可见节缩与统括都以简驭繁,但形式各异,不能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