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的调研

干部考察是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是个识人的过程,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和基础。干部考察的质量如何,对于合理调整和使用干部,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立一个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着重大的意义。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考察准确,任用干部就得当。考察失真,任用干部就必然失误。任用失误,则贻害无穷。”近年来,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以来,各级各地认真按照《条例》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改进干部考察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建立健全考察工作人员选拔培训、考察预告、考察公示和差额考察等制度,对提高考察人员的业务素质,扩大社会监督,减少干部考察中失真失实问题,提高干部考察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干部考察工作仍存在不少局限,干部考察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因干部考察失真并导致用人失误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因此,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严格按照《条例》的要求,认真分析考察失真的表现和原因,切实提高干部工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干部考察失真的主要表现
从实践来看,干部考察失真的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即:
考察对象的外在表现易于把握,内在素质难于考察准确。与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成果等外在表现相比,考察对象的内在素质如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道德水准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显得难以把握。
考察对象的现实能力易于把握,工作潜力难以考察准确。考察中,考察对象在现岗位上的工作能力、水平比较容易评判,但其是否具备交流到其他岗位或提拔到更高岗位担负更重职责的潜力、则难以把握准确。
考察对象的所作所为易于把握,工作实绩难以考察准确。考察中,考察对象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如说过什么话、做了哪些事比较容易把握,但这些言行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效果,特别是从长远发展看有些什么积极影响或消极后果,则难以把握。另外,考察对象在班子、群体的实绩中,处于一种什么位置、发挥了多大作用等,也较难把握。目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经常出现夸大成绩、夸大个人作用的倾向。
考察对象的大概状况有所了解,具体特点难以考察准确。考察中,对考察对象的敬业精神、组织能力、决策水平、自身形象等情况,在总体上能够有所把握;但是一往深处细处追究,如“组织能力强”,强到什么程度;“决策水平高”,又是怎么样体现的,一般难以考察透彻,把握准确。这一点在考察材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少考察材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远看“谁都象”,近看“不知谁”。在评价考察对象的缺点和不足时,经常使用“有时有些急躁”、“工作不够大胆”等含混不清的词语,其实质是考察者心中没有把握,话无法讲“实”、也不敢讲“死”。
二、干部考察失真的原因分析
从干部考察失真的四种表现来看,干部考察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工作作风尤其是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也有考察过程中走形变样、走过场的情况,更有制度不完善和程序设计不科学的问题。一是考察方法单一、滞后。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新形势下,干部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宽,不仅有工作圈,而且有社交圈、生活圈;不仅有八小时以内的表现,而且有八小时以外的活动。而干部考察的方法和手段显。得单一、滞后,特别是缺乏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要求的各具特点的考核标准,因此很难把握住考察对象全部的、真实的表现。二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些人的组织观念逐步淡化、功利取向日益增强,在反映情况、评价干部时,对干部负责、对组织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意识日趋淡薄,存在着以个人利害为是非标准以及小团体意识、害怕打击报复;送走“瘟神”、嫉贤妒能等复杂心态,使得干部考察时听到真话、掌握实情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考察程序执行不够严格,有时即使按照程序进行,也是搞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按部就班走过场。如有的搞“突然袭击”,临时决定到某单位考察某干部,结果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不少应到人员没有到,到场人员亦缺乏思想准备,考察的必要程序是走了,但真实情况没有反映上来。四是部分考核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考察的效果。
三、提高干部考察工作准确性的对策思路
解决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必须以选贤任能为目的,以发扬民主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科学和规范的操作为手段,建立公开、立体、动态、求实的干部考察机制。
1、增强考察者综合素质,为提高考察工作准确性打下物质基础。
考察人员是考察干部的干部,考察的目的是为了识人,这就要求考察人员不公要有一颗公正心,还要有一双识人辨才的慧眼。要做到这一点,干部考察工作者除了应当具备公道正派的政治思想素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干部的优劣长短外,更重要的是应当具有知人用人的能力,能够全面分析、正确把握被考察者的综合素质、个性特点,从而使每个被考察者能恰得其所,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干部的视野日益开阔,思想日益活跃,这对干部考察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应当突出做好三项工作,提高考察者素质,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一是严格挑选考察人员。通过严格考察,挑选部分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有较丰富工作经验并熟悉干部工作,具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担任考察工作,形成一支以组织部干部为主,其他部门人员共同组成的队伍相对稳定、经验比较丰富的考察人员队伍。二是强化学习意识。考察前,举办1--2天的集中学习培训班,让考察人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严守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充分掌握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增强考察人员的专业知识、考察技巧、综合分析能力。同时,组织人事干部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考察干部时,能自觉运用系统科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考察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三是健全考察工作责任制。明确考察人员责任,做到谁考察谁负责,谁失误追究谁,增强考察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对因考察不准、不细、不透,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而造成用人失误的,要追究考察者责任。
2、改进考察工作方法,为提高干部考察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持。
(1)要扩大群众参与面。一是要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领导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其一言一行都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群众的意见最有说服力,最有发言权。二是要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领导班子是一个有机整体,班子成员工作谁好谁差,每个成员都心中有数,而且对问题看得清,抓得准,便于掌握干部的具体情况。三是要听取主管部门的意见。主管部门居高临下,容易纵横比较,可以作出有权威的评价。四是要注意听取执纪、执法部门的意见。五是要扩大谈话范围。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接触的人员应尽量多一些,谈话范围要尽量大一些,特别要注意听取部分党外同志、已经调离的同志和曾与干部有工作联系的同志的意见。对有争议的干部,要采取慎重的态度,注意听取和分析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直至将问题了解清楚。
(2)考察情况要全面细致。要把干部情况全面地考察了解清楚,必须做到工作方法细、听取谈话细、询问情况细、考察记录细、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干部考察质量,客观、公正、全面、历史地反映出一个干部的面貌。评价和选拔干部必须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对干部的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廉洁勤政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衡量,对干部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做出具体的评价;要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的潜力、改革创新精神、工作实绩和专业技术水平,以便对干部作出全面评价。
(3)坚持集中考察与平时考察相结合。一是要逐步建立健全干部日常表现档案。对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与工作实绩有关的材料及时归入干部日常表现档案。二是要拓宽平时考察的渠道,可以到干部原工作单位、干部住处、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场所,采取听汇报、暗访等形式,及时掌握在正式考察中不便说、不愿说、不敢说的问题,作为考察干部的有益补充和全面评价干部的参考依据。
3、要建立健全制度,为提高干部考察准确性提供保证。
一是实行推荐责任制。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应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要求,负责地写出署名推荐材料,详细介绍被推荐人的情况,推荐理由,与被推荐人的关系等,并对推荐材料负责。基层党组织推荐干部,应事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必须经过民主推荐程序,并经班子绝大多数成员的同意,否则不能呈报。在组织上没有决定之前,不能泄露呈报内容。
二是实行考察工作责任制。干部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负责考察工作单位的责任、考察组及其成员的责任、参与考察谈话人员的责任、审查部门的责任。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
三是实行差额考察制。考察人选应多于拟任人选,在考察中可以相互比较,对比分析,便于比较优劣,发现问题,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进一步提高考察准确性。
四是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干部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结合审计结果对干部进行综合分析。
五是实行考察预告制。对进行考察的干部,先在一定范围内发布为期3天的考察预告。考察预告期间,设有专门电话和专人值班。对署真实单位、姓名的来信、来电和来人直接反映的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