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情定泾川》。
朋友们,在祖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地带,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对接相汇处,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上游甘肃过境段,有一座神奇而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白银”!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白银人,就是喝着黄河水听着黄河水车的吱呀声长大的白银人;就是听着标准的普通话看着铜花四溅的工业文明长大的白银人——今天,我却站在这里,站在这座泾水之畔的美丽小城进行演讲,讴歌和赞美这方神圣的热土,心中万分激动……
从黄河之滨来到泾水之畔,我曾认真打量过这座小城——苍翠巍峨的回中山,庄严肃穆的南石窟寺,风景秀丽的田家沟,傲视苍穹的大云寺佛塔……让人垂涎的擀面皮,总也吃不够的麻辣烫,香喷喷豆腐脑以及油汪汪的饸饹面……一切的一切,都使我用心喜欢这里,热爱这里!
两年前,当我跟随同学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正是仲夏时节,满眼的绿色扑面而来。习惯了黄土高原荒凉与干旱的我,不由得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塬上,果树连成绿海;坡间,苜蓿展起绿波;沟里,刺槐铺出绿浪。一座座砖瓦房在苹果林下时隐时现,一辆辆摩托车在乡间路上往来穿梭。麦子黄了,桃子红了,柿子绿了……泾川的沟沟洼洼、坡坡坎坎擎起了绿色的丰收。这是生命的绿色啊!在广袤的黄土地上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绿洲?为什么看似普通的泾川人能够重现汉唐时期山清水秀、林木蔚然的壮丽景象呢?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后来我在一篇《人民日报》的报道中找到了其中的奥秘。早在1976年泾川就开始了荒山造林的壮举,历届县委、县政府克服种种困难,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带领三十多万泾川人,在4条残塬、4道川谷、2480多个沟壑里展开了一场植树造林的接力赛,使得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2.4%。森林覆盖率37.13%。先后荣获“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直到今天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组织上万人的大会战,整条沟、整面坡、整流域的实施规模绿化。
泾川的树也种到了人民的心中。飞云乡南峪村的阎志钦老人,几十年前他就联合乡亲们平整土地,栽种树木。树长起来了,他便自告奋勇当上了护林员。一年四季,松土、剪枝、灭虫,忙个不停,有时带几个干馍上山进沟,晚上就睡在小树下。“天作帐,地当床,绿树就是他的小儿郎。”小树悄悄地长大了,老人却默默地离去了。他的生命融进了树木的绿叶和年轮。泾川人用勤劳和汗水换来了满山的青翠,用爱和生命改变了家乡的面貌。泾川人的勤劳和执着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我大学毕业,参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时,我毅然第一个选择了泾川。虽然我来这里仅仅两个月,但是我早已经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生活在这里的人民。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安安静静地守着他们的家园,勤勤恳恳地建设着自己的家乡——这份执着和坦然深深地影响着我。在繁华都市,有谁可以停下自己繁忙的脚步去看一看蓝天,去听一听鸟鸣,去感受一下四季的轮回……我在回中山上举目望远,似乎觉得自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
泾川,也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我和你有这样一份难以言说的情缘,对于你,我要用我仍然有些稚嫩的笔体写下——我愿意。我愿意用自己青春的骄傲和理想与你一同在这片热土上书写新的成长,新的生活,新的未来。
情定于斯,永不言悔。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