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区2005年工业大会战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工业、服务工业”大会战工作部署,发展和壮大我区工业,加快工贸强区建设步伐,经研究,制定XXXX区2005年工业大会战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一)新增工业项目和投资总额
1、新签合同工业项目60个,开工建设36个,投产18个;与04年任务相比,增长率为20%。(04年市给任务为50;30;15)
2、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新签合同项目50个,开工建设35个,投产16个;与04年任务相比,增长率为20%。(04年市给任务为42;28;13)
3、新签合同工业项目总投资20亿元,2005年新开工和在建工业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增长率为11%(04年市给任务为18;6.5)
4、其中引进外地资金1.2亿元以上,2005年新开工和在建工业项目完成投资0.6亿元;与04年任务相比,增长率为20%。(04年市给任务为1;0.5)
5、引进境外资金610万美元,2005年新开工和在建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10万美元以上;增长率为11%。(04年市给任务为550;280)
(二)实现工业规模
1、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48亿元。与04年任务相比,增长率为14%。(04年市给任务42)
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9.5 亿元;与04年任务相比持平。(04年市给任务9.5)
3、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元;与04年任务相比持平。(04年市给任务11)
4、第二产业占GDP比重42%;与04年任务相比持平。(04年市给任务42)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1200万元;与04年任务相比,增长率为20%。(04年市给任务1000)
(三)工业增加就业和税收
1、工业增加就业总人数3000人;与04年任务相比,增长率为20%。(04年市给任务2500)
2、工业增加税收720万元,增长18%。(04年市给任务611;18)
(四)工业集中区建设
1、开发建设总面积300亩;与04年任务相比,增长率为100%。(04年市给任务150)
2、工业集中区总投资0.6亿元;与04年任务相比,增长率为100%。(04年市给任务0.3)
3、进集中区企业个数12个;与04年任务相比,增长率为20%。(04年市给任务10)
4、进集中区企业销售收入0.8亿元,增长率为60%。(04年市给任务0.5)
二、工作重点
(一)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利用XX博会在XXXX城区成功举办为我区带来的无限商机的有利条件,尽最大限度利用我区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借助现代媒介和载体,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1、招大商,大招商,积极引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2005年招商引资工作,在大小工业项目兼顾的前提下,把重要的力量放在招大商上,把招大商的目标盯上国内外知名企业或品牌企业,争取2005年至少有1-2个知名品牌企业落户XXXX。
2、以“环境”引商。根据“XX贵走廊”工业化建设规划,重点加快XXXX工业集中区、XXXX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同时推动各镇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市经济开发区的优势,以良好的硬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3、以“会”招商。以南博会、XX博会为平台,精心寻找商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4、以“效”引商。各镇(街道)、各部门要从提高效益着眼招商引资,特别是要理顺税、费、租、价的关系,实行明税、少费、合理租价的透明机制招商引商。
5、以“企”引商。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变政府招商为企业招商,支持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进来。
6、以“好”引商。组织发改、招商部门选好招商项目,建立高质量的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库,吸引投资。
7、以“诚”引商。大力整治优化市场经济秩序,倡扬守法、诚信、互利、公平竞争的商业精神,以“诚”取信于商。
(二)加大投入,加快工业集中区的建设
由于XXXX区尚未有一个规模的工业集中区,现有企业全部分散在各镇(街道)各个角落,比较零乱,加之国家土地政策调整,项目建设用地已成为制约我区工业项目发展的“瓶颈”。为实现工业持续、高速发展,必须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为工业发展搭建平台。2005年重点建设XXXX工业集中区、XXXX工业小区(仁东苗圃)。XX工业集中区首期投入1000多万元修建好集中区主干道,全面启动建设XX工业小区(仁东苗圃);其他工业集中区完成全面规划,鼓励、支持各镇工业项目向工业集中聚集。
(三)进一步扶持培育支柱产业
实行区四家班子领导联系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制度,全程为企业服务,切实为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协调理顺发展和生产过程中的用地、用电、融资等问题。
1、巩固和加快建材产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大对中顺水泥有限公司、市第一水泥厂、茂林褰鹬破酚邢薰镜绕笠档姆龀至Χ龋氐阕ズ米芡蹲?0000万元,日产2000吨的中顺水泥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投资1650万元的XXXX市万力铝合金门窗厂生产项目的开工建设。
2、加快发展机械配件产业,服务XX柴,配套XX柴。在大力扶持正菱公司加强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的同时,成立服务XX柴工作小组,重点抓好投资1500万元的XXXX市康裕汽配制造有限公司汽车配件生产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积极引导各机械配件加工企业加强与XX柴合作、进一步做强做大我区的机械配件加工业。
3、大力发展中药饮片产业。进一步加大对汇兴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扶持,使其做大做强,同时抓紧投资2500万元的日田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项目,投资2800万元的XXXX陌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中药饮片生产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其尽快建设投产。把中药饮片产业培育成为我区重点支柱产业。
4、发展扩大印刷产业。在切实做好对金龙PS版厂、正泰公司扶持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快城西印刷基地的征地建设工作。
5、大力发展皮革制造业。加大扶持富英制革有限公司的力度,在积极盘活皮鞋厂、制革厂同时,重点要抓好投资8000万元的德国华立皮具集团公司皮具生产基地建设。
6、 发展壮大针织服装业。在积极扶持纬兴针织品有限公司、纬联兴针织有限公司、合成制衣厂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重点抓紧投资8600万元的城西针织服装加工城项目,投资xx亿元的大众集团制衣城项目、投资1700万元的城西高档西服生产线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工作。
7、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东方食品有限公司,XXXX市蔬菜食品公司,同时抓好XXXX紫皮香蒜加工项目及投资3000万元的果蔬保鲜生产线项目,投资4100万元的新加坡味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农副品加工项目的开工建设工作。
8、加快发展工艺品产业。重点扶持嘉宝公司,双田工艺品公司,抓好投资3200万元的源生(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塑料日用品生产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XXXX天天塑料制品厂塑料日常品生产项目的开工建设工作。
(四)大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
继续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目标,以重组、改制为重点突破口,彻底放开搞活国有集体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体制创新,增强企业活动,提升企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地盘活企业资产,实现恢复性生产,最大限度地增强工业经济活力,提高工业化水平。2005年,继续把企业改革列入工业大会战的重要内容,全力抓好,抓出成效,具体努力目标是:全区凡有条件改制的国有集体企业,全部进入企业改制程序,到年底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有针对性地对我区现有的国有集体骨干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发挥行业基础优势,逐步恢复或提升自行车业、制鞋业、针织品业、玻璃制品业、粮油加工业等,千方百计发挥企业改革效应,实现改革目标,增强我区工业经济活力。通过企业改革,多种形式盘活一批闲置厂房、场地,缓解工业项目用地紧缺问题,吸引一批工业项目落户,努力挖掘工业增长潜力。
(五)坚持以商促工,工贸并进
始终坚持“工贸强区”工作思路,在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抓好商贸业各项工作,形成工贸互促良性循环机制,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重点抓城东新区、江南新区和城市综合整治,加快东门商业广场、斯壮商业广场、商业街、骑楼街、红楼商业广场、商业大厦、美家园商业广场等商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提高商业基础设施水平和规模,为商贸业发展提供平台。二是积极主动规划有规模上档次商品批发市场建设,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档次。加快星火密集区岭南都会商品交易中心规划建设和在二环路旁构建2000亩市场商贸区,包括中药市场、时装批发市场、家居用品批发市场、日用品批发市场、妇女儿童用品市场、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市场。三是改造配套完善现在的专业市场。对现有的十大专业市场实施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档次,调整经营结构,突出专业,以适应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要求。四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商品集散地优势,积极鼓励支持 发展商品批发、零售、连锁、专卖业以及新兴服务业。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进一步充实大会战指挥部办公室力量。继续坚持由区委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区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的指挥部统一领导大会战工作,继续采取大会战办公室人员脱产、集中办公制。
2、坚持科学发展观,走速度、益效、质量协调发展之路,改变过去只求短时期经济效益,不注重工业发展后劲的工作思路,要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对引入项目有所筛选,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从长远上把握工业发展的方向,引导我区工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建立信息数据库,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畅通项目信息渠道,建立项目信息数据库,突破过去各镇(街道)之间的项目信息壁垒,由区委、区政府统一掌握全面的项目信息,在全区范围内统一筹划,综合协调,使项目信息在我区仍至全市能够畅通无阻,确保项目及时落地生根、有效开花结果。
4、进一步完善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家班子领导联系企业和联系项目制度。2005年,我区将继续把工业发展实绩列入区四家班子领导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实行工业工作领导责任捆绑制;各镇(街道)、区直各部门继续与区委、区政府签订振兴工业、服务工业大会战责任状,把工业大会战工作纳入三文明目标责任考核,限时完成任务;各镇(街道)、各部门根据工作责任制将责任层层分解,量化到人,责任到人,确保各项目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从各方面、尽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力争2005年的工业项目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5、坚持工业大会战例会和联席会议制度。区工业大会战指挥部办公室坚持每日一例会,及时反馈交流信息,掌握工业大会战工作动态;指挥部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经验。
(二)财政加大对工业大会战的投入
1、加大对工业集中区建设投入。工业集中区建设是我区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2005年,区政府计划从区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对南江XX工业集中区、XX工业集中区建设进行扶持,正式拉开XXXX区工业集中区规模建设的序幕,并通过这两个工业区的启动,带动全区工业集中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区的投资环境,为下一步的招商引资和配套XX柴建设战役打好基础。
2、对工业纳税实绩奖励兑现,大力扶持工业发展。为保持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更多的区内外投资者在我区工业投资和发展。区财政将继续执行XX区发〔2003〕2号文,实施财政对投资创业有功企业进行奖励的政策。2005年,计划从区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资金,对为我区财政收入作出重大贡献的新、优、强工业企业进行本级财政扶持奖励。
(三)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1、落实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对投资规模1000万以下项目,继续实行落实一名正科级领导和一名办事员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对投资规模1000万以上的项目,落实一名区四家班子领导和项目主办单位一名领导及一名办事员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重点做好工业发展一条龙服务工作。
 2、完善办事日誌制。每筹建一个项目都设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办事记事本,对项目的办理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并对项目办事情况进行评价通报。对项目办理工作做得好的区内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对服务工作做得差的镇、区直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同时,将评价意见函告涉及承办该项目的市直有关部门,并抄报市委、市政府分管的领导。
3、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清理政府和部门的审批、审核和备案的事项,在XXXX区范围内的工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列入本级收入的收费一律全免;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收费项目,坚决杜绝擅自设置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用足、用活、用好现有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政策,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并由区委办、政府办牵头组织成立专门督查组,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彻底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4、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关于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XX发〔2003〕5号)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的暂行规定》(XX区发〔2003〕6号)等文件精神贯彻到位,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努力营造一个依法、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办事环境和创业发展环境。
(四)加强督查,实行奖惩
1、坚持和完善大会战督查、验收制度。2005年XXXX区继续完善由区委办、区政府办以及组织、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抽人组成的大会战工作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大会战工作的制度,受理有关工业大会战的投诉;坚持做好工业项目季度检查工作,每季度组织区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管(联系)工业领导、区委办、区政府主任和分管副主任、区人大办、区政协办主任,有关经济部门主要领导以及各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本季度新上工业项目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组织人事部门在服务工业大会战,搞好干部物色、考核和交流工作,充实工业大会战指挥部队伍的人员和力量。
2、建立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工业发展奖励制度,设立奖励基金。对引进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继续实行奖励:对引进的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给予5000~50000元相应等级的奖励;对在大会战中不完成工作任务,或成绩较差的给予批评,影响和阻碍发展的,要追究责任,以至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五)加强宣传,形成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
实施“全面动员,全民招商”战略,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及宣传车、大小标语、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业大会战的宣传报道工作。突出地把大会战的意义、方法、步骤、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宣传透、宣传够,突出宣传大会战中的典型企业、典型人物,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对提供有效招商信息的个人或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区干部群众参与大会战的积极性,迅速在全区范围内掀起大会战的高潮。


XXXX区“振兴工业、服务工业” 
大会战指挥部办公室    
                                                                                          200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