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已经正式施行了,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工商局解读《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日前,国务院总理xx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二十五条,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2019年2月7日批准发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度改为认缴登记制度,取消企业年检制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
8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又连续出台了 《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办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办法》、《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暂行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暂行规定》5个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它们将作为《条例》的配套监管措施同步实施。
据悉,根据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要求,早在今年3月1日开始,全国31个省(区、市)就全部开通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实现互联互通,同步上线运行。企业登记信息和备案信息已先期实现公示,总体运行效果良好。这个系统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运行和完善,将于10月1日开始正式开通运行企业年报公示功能和企业即时信息公示功能。
作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宽进严管”的重要一环,《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实施将给传统的市场监管方式带来哪些变化?今天上午9时,中国政府网就此问题向工商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玉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旭东进行了访谈,对《条例》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探讨和解读。
《条例》规定,企业信息公示增加行政处罚信息用以判断企业信用
赵旭东认为,跟以前企业登记的公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信息的内容当中增加了行政管理方面关于企业的重大信息,一个是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方面的信息。一个企业如果受到行政处罚表明这个企业有违法和违规的行为,对判断这个企业的信用,他的商业诚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以前这些信息,社会的其他各方了解是有困难的,只有处罚机关和被处罚的企业自己知道,其他人很难知晓。刘玉亭补充道,这样的信息公示从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另外,目前而言,工商部门也好,其他政府部门也好,处罚可能不在一个平台上公示,但是企业受到处罚的信息你一定要在自己的系统上全部展现出来。此外,刘玉亭表示,企业对公示的信息真实性负责,工商部门会抽查,社会中介组织也会介入监督。
将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让企业“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赵旭东表示,经营异常名录,这个也是这次条例规定的新的内容,这次信息公示对违反规定的处罚是另外一种概念,是定义“信用”的处罚,信用降低的一种评价的措施。有两种,一个是经营异常名录,第二个是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经营异常名录是适用于比较轻微的,一年一次没有如期的公示信息,就构成了一次违规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如果连续三年都没有如期的履行公示义务,或者有严重的弄虚作假行为,这种可以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这两种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就是条例说的“一处违规,处处受限”,还规定了几种情况。比如第一个是招投标的行为,第二个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还有政府采购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构成了对企业信用约束机制。如果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之后,及时更改信息并且满五年之后,才可以从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当中移出。而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之后,履行了公示义务就可以马上申请移出。
同时《条例》规定,企业需要建立信息公示工作机制,变更信息需要及时让社会知晓,企业公示的信息包括年报和即时信息,赵旭东还对“即时信息”概念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即时信息不是常规的一定发生的,但是可能发生,只要发生就要按照规定来报送。按照条例的第10条,对即时信息做了列举性的规定,分了6项,包括公司的发起人出资方面的信息,第二是股权变动的信息,第三是行政许可的信息等等,这些都是可能发生的,一旦发生就要公示的,就是即时信息。即时信息是发生之后20天之内要公布。
企业未按期报送信息可补报 但需承担相应后果
在问及如果未按期报送信息后,企业需承担的后果时,赵旭东回答,从条例的规定内容来看,是可以补报的,但需承担相应后果。在条例17条当中明确规定,具体有两种情况,第一个要列入经营异常的名录,第二这个时候可以提醒一些履行公示义务,如果情节严重要给予行政处罚,造成他人损失要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目前按规定必须上报的信息,主要是企业的登记信息、备案信息和年报,这些信息工商部门在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上会进行依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