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制度消除安全教育盲区

健全制度 消除安全教育盲区

 

安全教育是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教育网尤为重要。然而,一些企业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并未完全做到这一点,致使安全教育存在盲区,给企业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一、安全教育中存在的盲区

盲点一:管理人员。这一群体主要是指基层区队的副职及技术人员,在工作现场,他们不仅是生产的直接指挥者,更担负着安全管理的重要职责,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言传身教者,他们应该成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对象,更应带头学好用好安全法律法规,用模范行动影响带动身边职工遵章作业。然而,现实工作中,由于这部分区队干部身份“特殊”,有时成了“正职不管,职工不能管”的特殊群体,长期游离于安全教育之外。

盲点二:后勤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是指基层区队的办事员、材料员、值班员及后勤管服人员等。这一群体由于不直接从事井下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比较模糊,不愿主动参加区队组织的各类安全学习。作为区队的管理人员,也认为做好安全工作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利害关系,从意识上未把这部分人纳入安全教育范围,对他们是不是参加安全学习,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不作考核。长期的惯性思维,使这部分人成为游离于安全教育之外的又一特殊群体。

盲点三:各类休假人员。这部分人员主要是区队的生产骨干,在享受法定假期期间不能参加区队组织的各类安全活动,假期结束后,区队又没有有效的帮学机制,导致这部分人员不能正常参加安全活动,使一些安全法律法规及各项安全措施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另有一部分职工的休息日由于相对固定,和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相冲突,这一部分人员由于休班,便理直气壮地不参加安全活动。区队管理人员对他们也没有较好的办法,只能听之任之。这部分人员大多是生产的中坚力量,直接从事生产,长期不参加安全学习,得不到教育,对安全的危害也更大。这部分人,由于区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使他们成为游离于安全教育又一特殊群体。

二、加强制度建设,消除盲区

上述三点是安全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盲区”。然而,安全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安全管理应该是全面、全方位的,作为一个企业,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安全问题,还是哪一位职工出了安全问题,都直接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大局。因此,决不能麻痹大意,要针对各单位安全教育的盲区,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健全各类学习机制,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加强这部分人员的安全教育,使盲区不盲。

一是建立检查制度。专职安全教育部门,要加强安全教育的考核落实,每周安全活动日要全过程参加基层区队安全活动,并制定检查考核表,按照要求逐项进行检查,每周或每月进行评比、考核。检查内容包括参会率、安全活动效果、会议主讲人、安全活动记录、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活动职工签名、干部参会等情况。检查考核结果在政工办公会、党支部书记例会上进行通报。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检查考核领导小组要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分工种、分线进行评比,奖优罚差。

二是建立抽考制度。安全教育效果好不好,还得看效果,每月或要定期组织对学习情况抽查考试,奖优罚差,增强安全教育效果。考试要采取随机抽考的形式,抽考人员包括干部、班组长、一线职工及后勤管服人员。重点抽考每周安全活动安排的学习内容,每次按职工比例进行随机抽取,进行闭卷考试。该措施不仅能使职工参会率大为提高,而且能有效调动干部职工及后勤人员参加安全活动的积极性,排除干部、职工参加安全活动应付凑合的现象,促使被动的灌输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方式转变。

三是建立补课制度。针对各类休假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参加安全学习的实际情况,要建立专门补课制度。职工休假结束后,由党支部书记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安全补课,并进行签字。为防止补课制度流于形式,要加强对补课记录及签字情况检查。同时,与职工安全学习抽查考试制度相结合,定期对这部分职工抽考,检查他们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如果进行了安全补课,这部分职工就能及时掌握一定阶段内安全活动安排的学习内容,就能顺利通过考试这一关。否则,补课便流于形式。

总之,通过一系列举措,可以促使基层各单位对安全活动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可以有效地解决副职干部、技术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各类休假人员不参加或不能参加安全活动的问题,调动职工参加安全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安全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