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思考

[摘要]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37所举办中药学类专业高校的在线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当前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存在各专业的在线课程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在线教学管理和监控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更新思想观念,立足长远发展,进一步强化在线教学在中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巩固疫情防控期间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改革成果,加快构建和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在线课程研究,开发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推动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中药高等教育教学新形态。

[关键词]中药学类;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学习不断线,教育部要求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药学类教指委”)通过调研37所举办中药学类专业高校的在线教学现状,发现经过1个多月的探索与实践,各高校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药学类专业如何在疫情持续期间及结束后,进一步深化在线教学成果,加快构建和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教与学的生态重构,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

1疫情防控期间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现状

1.1中药学类专业在线课程资源情况。2020年2月,在调研了全国各普通高校目前拥有的本专业类在线资源的基础上,中药学类教指委向相关高校推荐了一批中药学类专业各类在线课程资源,共计257个,其中理论课资源245个。从资源的整体分布情况来看,中药学专业理论课在线资源较为充足,11门核心课程[2]资源数占理论课在线资源总数的38%。但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药3个专业的专业课在线资源仅有24门,民族药学专业在线课程资源8门。而实验教学在线资源匮乏,仅有5门实验课和7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推荐资源中有各类国家级在线课程资源46个、省级在线课程资源97个,占推荐在线资源总数的55.6%;各高校疫情期间应急上线课程12门。1.2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基本状态。目前全国中药学类专业的布点数约200个。此次共有24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院校、12所西医药院校或综合性大学、1所独立学院参加调研,涉及86个中药学类专业点,占全国专业布点总数的42.6%。参与调研院校多按照原定开学时间开展线上教学,截至到2020年3月底,开课时间最长为7周,最短仅1周。37所院校中药学类专业的本科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数为20445人,在线学习参与率为98.81%;共有2978名教师参与了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教师在不同专业授课,各专业均计为1人),其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分别占31.2%、36.2%。截至目前,各院校中药学类专业共开设课程1925门、4148门次,其中公共课617门、专业基础课654门,理论课1724门、实践课201门;在线课程资源的使用方面,以线上资源为主的课程数与采用直播、录播形式授课的课程数之比为1.29∶1。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面,37所高校共有5800余名中药学类专业学生面临毕业,校内外2000余名教师参与了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在论文类型上,实验型论文占毕业论文(设计)总数的92.4%。1.3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效果。经过1个多月的运行,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已经由“应急之举”向“持续改进”转变。各院校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技术培训、在线研讨等方式,使中药学类专业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迅速提升。通过随堂小测试、随机提问、互动答疑、小组学习、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居家自觉参加在线学习,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参与调研的37所高校中,大多数学校的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对在线教学的认可度或满意度达到80%以上。但是有2所高校认为在线教学效果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占比例超过35%,提示这2所高校在线教学的组织、运行、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应制定更为有针对性的调研问卷或开展学生访谈,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在线教学质量。

2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中药学类各专业理论课在线资源总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首先是中药学类专业线上课程资源数量不足,尚不能覆盖全部主干课程,与满足全方位、大规模进行在线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调研中发现各院校使用在线资源为主开设的课程数量占开课总数的56%。其次是各专业所拥有的线上课程资源不均衡。调研结果显示各高校中药学专业平均开设课程27.5门,平均开设课程次数为75.1,远高于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药3个专业。而从推荐的课程资源中也可以看出,理论课资源基本可以覆盖中药学专业的全部主干课程,而另外3个专业的专业课在线资源尚未囊括该专业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这可能是由于中药学专业的办学历史较长,特别是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对中药学专业课程建设一直有所偏重,投入较多。而另外3个专业开办时间相对较晚,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仍不够清晰,专业建设不够成熟,课程体系未能体现出本专业的特色和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对中药相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别是一些与农学、工学学科交叉的课程,由于师资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课程开设的情况不够理想,在线教学资源存在空白。2.2实践教学开设难度较大,质量难以保障。疫情期间,37所高校共计开设实践课201门,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占71.1%,但普遍反映教学效果不佳。在线教学不能让学生进行真实情境下的操作训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教学视频仅能起到辅助作用,而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药饮片市场见习、医院临床药学见习、药品生产实习、制药企业生产实习等实践类课程更是难以采用在线教学的形式开展,实践课的在线教学效果很难和线下教学同质等效。而中药学类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较为抽象,正常授课时教师多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迅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思维和能力训练的效果。但疫情期间只能先集中进行在线理论学习,待返校后进行集中实践学习,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此外,根据《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紧密结合中医药科研与中药生产的实际问题,撰写毕业论文(设计)[3]。虽然调研院校中,90%以上的学生仍然按计划完成实验型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目前正在完成论文综述和实验设计,但是大多数学校表示将会根据疫情进展情况和开学安排,对毕业论文类型进行调整,不排除本届毕业生将出现大比例以综述型论文毕业的情况发生。2.3在线教学管理和监控有待加强。各高校虽然制定了在线教学应急工作方案,并组建了在线教学质量监控队伍,通过听课、看课,开展学习满意度调研,每周发布在线教学质量报告、督导简报、学生学习满意度报告等形式,监控中药学类各专业在线教学质量,基本保证了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同质等效。但仍存在既无专业的线上教学管理团队,又缺乏由传统课堂教学管理转变为在线教学管理的经历或经验,适于线上教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也亟待构建和完善等问题。另外,由于现有在线课程资源大多分布在22个在线课程平台,加之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在线课程平台和直播平台,使得线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来源不同、观测点不同、数据统计口径不同,不利于得到“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全覆盖的立体网络化的在线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结果和评价结论。

3对深化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改革的思考

3.1巩固特殊时期在线教学成果,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带来机遇。疫情防控期间,中药学类教指委推荐的在线教学资源,都是经过精心组织、精心培育、精心建设的,应该说这些课程资源是有质量保障的。但是在中药学类专业以往的教学中,在线课程资源都是由教师自主选用,优质在线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疫情过后要固化当前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改革成果,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应该要将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等同对待。在课程建设上,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经验和本校实际作统一部署,明确中药学类各专业、各类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建立在线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可以将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改革试点,以落实好《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现中药学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用足、用好现有的各级各类在线课程资源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而将成熟经验推广到中药学类专业全部课程。同时,要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单独制定在线教学工作考核标准,以制度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3.2把握在线教学规律,丰富在线课程资源保证。在线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对课程的研究,特别要对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研究,要对在线教学规律进行研究。对于一门课程,要根据一流课程建设和《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遵循中药人才成长规律、知识传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双思维”“三有”的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原则[4],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深入研究线上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中医药思维培养的方法途径,线上实验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内容,利用在线资源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方式和科研思维训练方法,在线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以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方式等。要加强在线课程资源的开发。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建设目前在线资源相对不足的3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大力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一方面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强化学生课前感受、课后感悟,另一方面增加如有毒中药炮制等现有条件不能开设的实验项目,弥补学生不能亲身体验的不足[5]。同时,要关注教学案例资源的开发,例如引入“三药三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案例,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医药研究思路与方法,将其制作成微课、记录片等,通过案例导入或是翻转课堂等方式引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并指导科研实践。3.3推动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教与学的新形态。目前,中药高等教育领域常见的“学分制”“小学期”“本科生导师制”“自主学习”等均未跳出“在校学习”,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是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学时安排和教学资源限制,影响了学生高级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开展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为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将一些适合进行线上教学的课程或者教学内容安排在小学期,进而释放出一部分在校学习时间,让学生可以更多地完成一些必须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教学内容。或者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甚至可以选择在假期进行学习,只需要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考核标准,而让学生利用在校期间做一些相对耗时较多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也可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总之,开展中药学类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对教师、学生教学基本组织建设、教育资源配置、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项全方位、系统化的工程,需要集全校之力进行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是非常时期的应急举措,大量的时间投入无疑是确保线上线下教学同质等效的基本保障。后疫情时期继续推进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改革,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中药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这次契机,推动在线教学改革成果与线下教学的融合,促进中药学类专业教与学模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