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钢琴教学的探索

素有“乐器之王”、“音乐王冠上的明珠”之称的钢琴在现代社会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经过300多年的发展,钢琴艺术日臻完善与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步入钢琴音乐的殿堂。但是学好钢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不仅需要有对艺术的天分,更为重要的是要经历刻苦勤奋且不间断的训练。而入门阶段则是步入这一神圣殿堂最为关键的一步。从而,在儿童时期的钢琴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能够发掘学生的灵性,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是每一位钢琴教师直接面临的最为基本却极为重要的问题。由于教师面对的大都是初入门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演奏就必须能够把握住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加重教师本人弹奏技巧的训练,努力寻求一种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但作为一个低龄幼儿的启蒙教师要求更高。必须发自内心爱孩子,喜欢孩子而且让孩子喜欢老师。还要懂得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尊重孩子的心理、生理要求,能用简单的语言让孩子明白这些粗浅知识,能吸引孩子的兴趣。  

一、培养儿童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老师,家长对培养儿童学习钢琴都有这样的共识:从兴趣开始。每位学琴的家长都以十二分的热情陪孩子上课练琴,风雨无阻。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取得的成绩上,都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很多孩子对钢琴的学习从有神秘感、好奇心到逐步消失,又逐步感到厌烦,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随之紧张,破坏了家庭的气氛使许多儿童厌恶弹琴。我有一个学生一开始对学习钢琴很有兴趣,可让他反复的练断奏,家长也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就一味逼孩子练,于是学生便由喜欢—— 不喜欢——厌烦——厌恶,最终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在学琴的漫长过程中,家长必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家长对学琴的正确认识态度是孩子学好钢琴的重要心理基础。做到收放自如及控制好孩子练琴的松紧度,以使儿童在良好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保持学琴的兴趣。然而,从深层次说,这种持续儿童学琴兴趣的手段只是浅层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实现转化与创造性表现的心理能力——想象力,才是学琴的永恒动力。这种想象力用在儿童身上亦可称之为幻想。幻想是连接儿童主体精神与所弹奏作品并使其转化成音乐的桥梁。这种通过演奏激发出来的音乐幻想力是孩子学习钢琴的内在主要因素,把看似枯燥的钢琴练习曲比作大自然的色彩、把琴谱上的旋律变成人物或动物的故事等等,在孩子的弹奏中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物质,这些都能使他们心灵获得的愉悦。美国教育家加德纳在进行中美两国音乐教育比较时说:“中国教育家们相信教育应从基本功训练开始,创造能力会随之发展,而美国教育家则认为教育应从启发创造力、想象力为开端,相信基本功会随之需要掌握。因此,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儿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教师应正确积极的鼓励儿童学习钢琴,帮助他们形成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使幼儿感受到爱护、关注、鼓励、支持、赞许等,这样儿童的钢琴学习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稚嫩到成熟,从失败到成功。  

 二、儿童钢琴启蒙教学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教学对象多为学龄前儿童,一般以五周岁左右开始学琴为宜。年龄太小,柔软的手指难以适应;年龄太大,则会错过脑神经发育的最佳时期。自然年龄的大小仅仅是参考的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儿童生理、心理的适应程度,考察他们的智力发育情况和音乐素质情况。开始学习钢琴的孩子至少应当能分辨左右手、五个手指,能数十个以上的数,手的条件以松、大、掌宽、指长为好。作为一般学习,无须过于苛求,但对于指关节过于软弱的孩子,略为推迟上琴的时间更有利于学习。对于孩子音乐素质的考察,可以通过让孩子表演节目来进行。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都会反映出孩子的节奏感、音乐感。再通过模拟钢琴或人声发出的音高,模拟拍打各种节奏组等方法测试孩子的音乐听觉、记忆力和模仿力。对于已经具备基本条件的孩子,在上琴前先要做些准备工作。一要让孩子聆听和感受钢琴演奏的音乐,让孩子跟着琴声摇动身体,跟着琴声唱他们熟悉的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与钢琴亲近起来,成为朋友;二要设计各种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熟悉键盘、学习识谱。五周岁上下的孩子通过几节音标掌握最基本的识谱知识是很容易做到的,掌握了识谱知识就排除了上琴看谱弹奏的障碍;三要在正式上琴学习前,创造机会让孩子观看同龄人的表演,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基本奏法”包括最基本的三种方法,非连音、连音和跳音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良好的读谱习惯”指得是边看谱边弹奏,眼睛兼顾乐谱和键盘,看谱和弹奏要有时间差,眼睛视谱要有提前量,读谱要严格做到五个不错(音不错、节奏不错、指法不错、奏法不错、表情不错)。钢琴演奏的基本姿势的养成,基本奏法的学习和良好的读谱习惯的培养又是独立练琴能力的基本条件;而学生只有具备了独立练琴能力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抽象艺术和听觉的训练,让学生在启蒙之初就懂得练习的目的是演奏音乐、表现音乐,懂得用耳朵去听辨音乐、检验音乐。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这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要求。  

 三、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般人的右手比左手灵活,只注意手指支撑,也很难体会到支撑的力量。有的幼儿手型比较好,有的则相反。只要手保持自然,放松状态,就是好的手型,演奏时手腕能做到轻松,自如地把力量传送给手指,手指能够承受所给的力量并能保持住不变形即可。手指要不断进行高抬指后击键的感觉,手指不能按键,爬键,要训练触键时的弹性及力度.右手四指、指要反复练习.左手要多练习小指、五指。使力度接近右手,和右手平行,可建议多弹奏单手的哈农练习曲。小指训练时要特别注意支撑力.在钢琴曲的立体音响中,左手小指常常弹奏最低音,右手小指常常弹奏最高音.这两个声部线条,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训练包括支撑在内的小指力量有特殊的重要性.不同人小指的长短,粗细及形状的差别有时很大,所以不能要求姿势完全一样。但以下几点都是值得注意的:  

1、独立练习小指支撑力时,手型要舒展,四指不要紧靠它,手要基本平放,不要向小指一侧倾斜。  

2、小指先天不够灵活,需要它独立弹奏,做抬起、弹下的动作时,往往不够积极主动,这个动作被手掌的翻动代替。在练习小指独立键的灵活性时,注意手掌不要翻动,让小指从掌关节起自己动起来。  

3、小指还容易整个地直躺在键盘上。命令它起来点,保持自然的弧线,仅用指肚外侧一点与手指顶端交界处触键。  

弹奏时手腕要有弹性。弹性,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个是,上面第一条讲的对手部上下动作的控制,就包括弹性在内。典型的如同音不断重复而又不换指的跳音,就要在前臂,手指都稳定的状态下,利用腕关节的弹性能力控制手部的上下运动弹奏。另一个是,手指轻放琴键面上,手腕平静,毫不紧张,弹奏的动作是腕部猛然地弹射而起,同一瞬间,手指触动琴键,也在同一瞬间手部被弹射出去,有人称这为“反弹力”,许多相对孤立的跳音,都可这样弹奏。  

腕关节要有瞬间承受巨大重力的能力,既爆发中的支撑力。这是指弹奏强音时,自前臂以上(乃至全身)的身体重量,在触键的一刹那都要经手指端注入琴键。在手指承受重力的同时腕关节也同样承受着。此一瞬间,腕关节呈高度集中,凝聚状态,丝毫的松散,都会是重力散失,达不到手指端,无法弹出集中有力的强音。  

腕关节要对重力的调控能力。自前臂以上身体上身体部位的重量及重量转化出的力量,都要经腕关节的调节,控制传递给手指。依据音乐的不同情形,需要传递的重力都不相同。这都有赖于腕关节的调控。这种调控,有时表现为可见的动作,有时是“暗中”的感觉,相当微妙,难以描述,但这种能力却非常重要。  

手腕常常出现的坏习惯最常见的就是僵硬。手腕的僵硬,不仅使手腕本身失去灵活性,还会“祸及”手指和前臂,手指将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前臂的筋肉,也会紧张起来。从手指到肘部,好像失去所有可以活动的关节。有的学生,每弹一个音手腕都要颠簸一下,就是这种情况。僵硬的手腕,简直美似冻结的冰块。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这“冰块”化解开,使手腕恢复自如自由活动的能力。另一个常见的毛病是腕部过高。过高的腕部,势必造成掌关节和手指处于向下斜着的状态,如果这时抬起手指,就会是指向斜前方,而不是上方,这就妨碍了手指的上下运动。唯有将手腕放平,才便利于手指的上下运动。  

所谓放松,应该理解为手腕毫不用力,不去有意识的控制手、也不妨碍前臂,近乎平静无事休息,下面几种情况就大致是这种状态:  

1、当手指触下琴键并留在键上时。  

2、当用前臂带动手从琴键上提起时。  

3、当用前臂带动手在琴键上方做远距离移动的“飞翔”时,在那飞的“途中”。  

练习和弦时要注意倾听和弦的音响色彩。要注意做好触键准备,三个手指要平均地聚集重量,力度要平均。触键方法要避免“拍”键或“空”键。手腕要用力,但只是一个有弹性的“活的力量”,并且要直接作用手腕端,所以要防止手腕僵硬。弹下后,要注意手腕同时放松下来。弹力度大的和弦时,不用的手指要抬高一些。  

练习音阶时,弹奏音阶的基础,是手指通过手指的练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和灵活性(音阶的练习将会加强手指的独立,更灵活性)。在这个基础上,学会手位移动的正确方法就弹好音阶了。弹奏音阶常见缺点是不连贯,通常是倒指时,手指倒不过去造成的,有的可能是因为胳膊乱动造成的。影响手指的正常运动。如何纠正,让幼儿把速度放慢来练习,来加强他们的手指练习。音阶弹的不匀,可能是基本功太差,手指头不能承担起自已的任务等等的方面造成的,要是基本功太差就必须加强手指练习,让手指尖部能站住。  

弹好休止符与弹好音符同样重要。休止符的意义有:1、乐句的开头休止符,将为乐音乐开始的“吸气”,为弹奏准确动作,提供充分的保证。2、在句中间的休止符,将为乐音的进行提供短暂的间歇,从而使整个乐句更加富于生气、充满动力、表情鲜明。3、乐句收尾处的休止符,将使乐句的记忆更加明确。4、性格活跃的乐曲中的休止符,将使音乐更为敏捷,利落。5、性质悠长的乐曲中的休止符,将使音乐更为深远。6、休止符节奏,节拍、韵律、律动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损害了休止符,就损了整体的节奏美感。所以,切不可因为它是不出声的,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四、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随着我国钢琴普及教育的发展,引进和编写的启蒙教材越来越丰富,一方面为启蒙教学提供了参考、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材选择的难度。教材对于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始儿童启蒙教学前,教师先要做好教材的准备工作。在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以分成三种五线谱入门类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厄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门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姆森浅易钢琴教程》1-5册是从中央C开始入门,同时学习高低音谱表,逐步向高、低音扩展。多音入门法是近年来国外采用的一种新方法,亦称为多调性入门法,是让儿音掌握五线谱中“线”与“间”之间与“键”和“键”之间的相互关系,打破C大调音阶的局限去熟悉十二个调性的不同单位和键盘。这类入门法的教材在国内尚未普及。此外,还有音程入门法和各种综合入门法等。在选择儿童钢琴启蒙教材时既要考虑到某一入门法的特点和局限,更要全面衡量教材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当然,在正确选择优秀的教材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怎样使用教材,包括各种教材的横向搭配。适时加入《拜厄钢琴基本教程》以加强连音奏法的训练,加入《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尽早开始视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的训练。在第三册中大量的世界名曲将大大拓宽孩子的音乐视野,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完成第一阶段非连音奏法后,便可以适时开始对孩子实施基本功训练--手指练习。基本功的训练要靠积累,所以要及早开始。基本功训练比较枯燥乏味,故要少而精。李斐岚编写的《儿童钢琴手指练习》吸取了国外众多钢琴手指练习的精华,结合了中国儿童生理和智力上的特点:在使用中,只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练习,长期坚持,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家长的配合与辅导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孩子的天赋与勤奋;二是教师的水平和态度;三是家长的配合与辅导。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承,教师不但要教好学生,还要指导家长合理地辅导和默契地配合。家长正确的配合和辅导,首先来自父母对孩子学习钢琴的正确认识。在孩子开始学琴前,父母双方应当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一个主张学钢琴,一个主张学舞蹈,一旦学起来双方就会矛盾激化,让孩子无所适从。在意见一致的基础上,还要对学习钢琴有个明确的认识。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学琴只是为了提高素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即便是确有天赋的孩子,也不能在刚刚接受启蒙教学时就立下当钢琴家的目标,操之过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结果得到的往往是相反的效果。  

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主要落实在孩子上课以外全部练习的辅导中。学龄前的幼儿接受钢琴启蒙教学,就像刚刚学走路时一样,需要父母的帮助。但这样的帮助既不能是喂饭式的包办代替,也不能是巴掌加尺子的强迫威逼。现在有不少家长已经认识到辅导的重要性,从孩子学琴起,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跟着孩子一起学。当年龄幼小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钢琴时,家长要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比如开始练琴前先要洗干净双手,修剪好指甲,检查琴凳与脚垫的高度、位置,为孩子安置合适的灯光做好练琴的各种准备工作,免得上琴后再出现喝水、上厕所等干扰,努力做到一旦上琴便专心致志,直到完成练习要求。幼儿学琴出于智力和能力上的原因,家长可以帮着记一记教师上课的要求,练习时不断反复强调,尽早有步骤地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安排每天的练琴内容,练习重点,练习目标,切不可简单地规定弹多少,否则充其量只有量的变化,不会有质的提高。家长要在孩子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研究具体解决的办法。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要给予鼓励,并指出改进了某些不足可以更好。  

六、幼儿练琴的原则  

     对于儿童练琴的安排,一般应坚持以下原则:  

1、将练琴时间固定安排在孩子精力充沛的时候,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保证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5周岁左右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故每次练习时间安排20-30分钟为宜,每天安排两至三次,“少吃多餐”便于“消化”。  

3、每次练琴要有明确的要求,具体的目标,不要简单规定弹几遍,弹几个小时,要有质有量。  

    4、坚持天天练琴不间断。钢琴学习要靠积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持之以恒中养成。做到每天练琴,从中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品质。  

七、对儿童授课八忌  

1、忌程式化,每次上课总是从手指练习到音阶琶音,练习曲、乐曲,令孩子感受到单调,乏味。实际上,孩子及家长为了提高上课质量,都会在上课前想尽办法练上一两遍。因此,课上完全可以让孩子先弹最喜欢最自信的曲子,让他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教师,认真表演。课中穿插一些用故事讲解乐曲,跟琴歌唱,使上课变得多样化,趣味化。  

2、忌一错就打断演奏,孩子的弹奏免不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当孩子弹奏中一出现错误,教师马上就打断演奏,指出问题,使本来想在教师和家长面前表现一番的幼小心灵受到挫伤,几次下来就会使孩子对演奏失去信心和表现欲望,甚至产生不满情绪。教师应当让他们像表演一样,充满信心,完整自如地弹完一曲,然后再作评论。  

3、忌一味批评训斥,对于幼童的心理,一味的批评训斥只会使他们产生恐惧感,失去自信心,把教师放到对立面去。与其说:“怎么搞得,复习的功课还弹错?”不如说:“今天比上次有进步,如果把这些错改过来就更好了。”后者会让孩子感到教师是和他站在一起,鼓励他进步的,产生亲近感。  

4、忌面面俱到,对于学生弹奏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弹奏方法上的问题和弹奏曲目中的问题,简单地归纳一下,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次课后主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5、忌只讲不练,对于学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除了及时,明确地指出外,还应当让孩子当场练一练,在实践中体会和认识错误与正确的不同之处。对于课后的具体练习方法、也应当让孩子在课堂上做一做,基本掌握之后才能保证一周练习的效率。  

6、忌填鸭式灌注,当发现错误后,教师应当指出在某一段落,某一声部或某一只手弹奏的部分有某一类的错误。然后启发学生再弹一遍,认真看谱,仔细倾听,自己去找出错误来。或者采取比较的方法,教师弹正确和错误的两种,让孩子在比较中找出问题对于新授课题,也应当以巧妙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去推理,寻找答案。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极为得要。  

7、忌布置作业简单化,对于启蒙教学阶段的幼儿,不但要范奏,而且要指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练习方法。教师的范奏应当以练习和演奏两种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既能让学生听到新课弹好以后是什么样的,又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慢速范奏中真正了解新课,消除畏难的心理。  

8、忌长时间授课,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有限,4岁左右的孩子约10分钟,5岁左右约20分钟,6岁左右防半小时。。对幼儿授课的时间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  

八、注意音乐感的培养  

所谓音乐感,简单地说就是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我们说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旋律、节奏、和声、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的想象力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学习钢琴最终目的是要用琴声去表达音乐。因此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就应着眼的重要课题。在学习各种基本技术的同进仍要念念不忘启发孩子主动表现音乐。对于孩子音乐感的培养重点要放在层次感和节奏感两方面,音乐的层次包括横向进行中的层次和纵向声部构建的层次两侧面,要选择不同的作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节奏感的培养特别要抓好节奏的准确、统一和节奏的自然强弹,这是培养节奏感的基础。除了在教学和练习中加以注意外,还应当给孩子欣赏优秀的演奏、演唱的机会,包括演奏家,歌唱家灌制的唱片,和现场演出。尽管有些作品对他们来说无法理解,但他们会在不断的熏陶中感受音乐的美,在美的享受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钢琴的学习,经历着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欣赏美几个审美心理过程,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儿童审美心理学、钢琴教学法,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孩子通过技能促进修养,通过学习知识重视感受,着重强调学习过程,获得好的结果,让孩子的钢琴学习,真正成为他们的翅膀,飞向美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