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抵人心的文章要做到“四实”——由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致谢说起【全文完整】

直抵人心的文章要做到“四实”——由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致谢说起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在《致谢》中回顾了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大批网友。单从文章写作角度讲,这篇《致谢》之所以打动人心,关键在于它的真实、朴实、充实和厚实。之所以称之为真实,在于作者实事求是地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不管是亲人的离去,求学路的坎坷,还是生活的艰辛,都用平实凝练的语言勾勒出来,没有抱怨、没有放弃、没有夸大,有的只是真。真实最能打动人,最能拉进与读者的距离。对于公文写作的“笔杆子”来说,真实是第一原则,唯有真实才能有说服力,唯有真实才能让领导和同志们信服,唯有真实才能做到“文字催生战斗力”。之所以称之为朴实,在于作者在描述所有过往之时,并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最可贵的在于,作者用极简的文字描绘出“亲人的离去、煤油灯下学习、捉鱼赚学费、光脚走烫路”,极强的“画面感”和“代入感”,触发了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对于公文写作的“笔杆子”来说,朴实是行文规则,过分华丽的词语和讲究的铺排,只会让读者感到“眼花缭乱”,会让读者把注意力聚焦在遣词造句上,而忽略了公文的核心要义。用朴实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才是真功夫。之所以称之为充实,在于整篇文章有丰富的内容,作者从童年在小山坳里的生活说起,讲述了亲人老师的离去,描绘了求学路上的不易,感叹了人前尊严的脆弱,告白了战胜困难挑战的自豪,可以说文章的每一部分都有大量的事例作为支撑,让人读来“欲罢不能”,充实饱满之感“油然而生”。对于公文写作的“笔杆子”来说,充实是重要基础,文章饱满、言之有物才能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才能让人感受到文风质朴、作风严谨、工作踏实。文章饱满、内涵丰富、信息量实足,才是硬道理。之所以称之为厚实,在于文章核心思想的深邃,读完全文之后,给人一种厚重之感。这份厚重来源于作者虽历经磨难,仍不坠青云之志的坚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份厚重来源于“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的希望,给人以强烈的力量;这份厚重来源于“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等“点题金句”,给同样处在低潮迷茫期的读者带来信心和希望。相信公文写作的“笔杆子”,都曾创作过和接触过厚实的稿件,都曾视若珍宝反复拜读。对于“笔杆子”来说,在创作公文时,要时刻磁性聚焦文章的主旨要义,在文章厚度上下功夫,深刻挖掘、深刻剖析,才能创作出佳品。